摩耶号重巡洋舰(英文:MAYA Heavy Cruiser,日文:マヤ)是日本海军高雄型重巡洋舰的3号舰。川崎造船所(现在的川崎重工业)神戸造船所动工。舰名是以兵库县神户市的摩耶山命名。在摩耶山上的天上寺山腰建有“军舰摩耶之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摩耶号重巡洋舰
- 英文名称:MAYA Heavy Cruiser
- 国家:日本
- 日文名称:まや(マヤ)
- 舰种:重巡洋舰
- 舰级:高雄型重巡洋舰
- 製造厂:川崎造船所
- 动工:1928年12月4日
- 下水:1930年11月8日
- 服役:1932年6月30日
- 结局:1944年10月23日被击沉
- 除籍:1944年12月20日
概述
服役经过
服役后于1937年8月20日的日中战争第二次上海事变中出动,参与了上海登入作战、华北攻击。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参与菲律宾攻略,翌年1942年1月至3月中参与占据荷兰领地东印度诸岛的油田地区。
返回日本后,4月参与对东京空袭的杜立特队的追击战,其后5月至6月参与了阿留申群岛侵占作战。
1943年11月,拉包尔空袭中左舷机关室受损,其后回归横须贺后,进行修理及强化对空兵装。
1944年10月23日早晨,在捷一号作战出击途中在巴拉望水道被美军短吻鳄级潜艇鲦鱼(USS Dace, SS-247) 的4枚鱼雷击中,并在8分钟内沉没。
建造始末
完成妙高型重巡洋舰后的日本海军,由于华盛顿裁军条约而制限了主力舰的补充,因此更改为着手建造重巡洋舰。藤本喜久雄造船官的设计原意,是建造为拥有舰队旗舰机能的高雄型重巡洋舰3号舰。另外,当时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大恐慌的影响,令製造本舰的川崎造船厂近乎破产,但在海军造舰体制维持的观点介入下,摩耶最后顺利动工。不过就以上事件令其动工延迟。服役期间的改装中,该舰撤去了3号主炮塔,改造为2座40口径12.7厘米连装高角炮,从而提高了对空战斗能力。
改造后的摩耶号

技术参数
标準排水量 | 9,850吨 13,350吨(最终时) |
满载排水量 | 12,781吨 15,159吨(最终时) |
全长 | 203.76米 |
全宽 | 19.00米 20.72米(最终时) |
吃水 | 6.11米 6.44米(最终时) |
动力 | 蒸气涡轮引擎(4轴) |
功率 | 130,000匹 |
最高速度 | 35.5节 34.6节(最终时) |
续航距离 | 8,000浬(14节) 5,000浬(18节) |
乘员 | 921人 996人(最终时) |
武器装备 | 1932年(新造时) 5座10门20.3厘米连装炮 4门12厘米高角炮 4座8门61厘米连装鱼雷发射管 |
1944年(最终时) 4座8门20.3厘米连装炮 6座12门12.7厘米高角炮 13座39挺25毫米3连装机枪 4座8门61厘米连装鱼雷发射管 |
舰载机 | 3架 |
同型舰
高雄级重巡洋舰包含舰只为:
高雄号重巡洋舰
爱宕号重巡洋舰
摩耶号重巡洋舰
鸟海号重巡洋舰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 森本丞 大佐(昭和5年11月8日就任)
正式舰长
- 森本丞 大佐(昭和7年6月30日就任)
- 山本弘毅大佐(昭和7年12月1日就任)
- 新见政一大佐(昭和8年11月15日就任)
- 小泽治三郎大佐(昭和9年11月15日就任)
- 茂泉慎一大佐(昭和10年10月28日就任)
- 大岛乾四郎 大佐(昭和11年12月1日就任)
- 铃木义尾大佐(昭和12年11月15日就任)
- 中原义正大佐(昭和13年11月15日就任)
- 大杉守一大佐(昭和14年11月15日就任)
- 伊崎俊二 大佐(昭和16年4月15日就任)
- 锅岛俊策 大佐(昭和16年8月11日就任)
- 松本毅 大佐(昭和17年10月3日就任)
- 加藤与四郎 大佐(昭和18年10月16日就任)
- 大江览治 大佐(昭和18年12月26日就任) 昭和19年10月23日战死
其他
舰名由来
- 以摩耶作为舰艇名称使用,在重巡洋舰高雄型3号舰上是第2次,以前曾作为摩耶级炮舰的船名,这是摩耶这名字的首次使用。当时的同型舰是鸟海、爱宕、赤城(赤城也被用于其他级别战舰的名字)。
动画原型
- 在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中被认为是清太父亲乘坐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