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租界

(2019-07-29 00:12:47) 百科综合

中国租界

“租界”这一名词在中文中出现的时间为1860年代。一般认为,租界要具备中外档案条约作为依据,有明确的地域四至,区域内的外国居留民行使独立完善的行政、司法体系。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并影响到其他租界。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租界
  • 外文名:Chinese concession
  • 出现的时间:1860年代
  • 蓝本:上海租界

租界由来

租界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河等通商口岸或便于贸易活动的城市中,换言之就是外国资本主义能够进行经济活动的地点。
由于租界的特点,外国人多愿意在租界投资办厂或从事贸易活动,此外也建立教堂进行传教、开办具有本国特点的学校、医院、坟地等附属设施。
因而租界的经济文化繁荣程度往往远高于其周围的地区,依照城市发展的方式,自然而然的成为该城市的商业中心,并以租界为中心向外慢慢扩张,为城市留下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外国特色。并成为拉动城市部分相关行业发展的契机。
对于相当多曾经是通商口岸的城市而言,其城市的几何中心一般都有租界的影子,可见租界对部分城市区位因素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租界分布

各国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国 7处:
天津英租界
汉口英租界
广州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厦门英租界
镇江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
日本 5处:
天津日租界
汉口日租界
苏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重庆日租界
法国4处:
上海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汉口法租界
广州法租界
德国2处: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俄国2处:
天津俄租界
汉口俄租界
义大利1处:
天津意租界
奥匈帝国 1处:
天津奥租界
比利时1处:
天津比租界
1931年中国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处: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併而成)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麦、荷兰、瑞典-挪威)
天津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设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併入英租界)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