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博物馆是保存最为完整且唯一向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筑群。恭王府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公众了解清代王府的“标本”。整座王府坐北朝南,前府后园,总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其中南侧府邸由东、中、西三路多进院落构成,北侧花园殿堂廊阁、假山叠石皆依势而建,移步换景,一景一格,其中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福字碑被称为恭王府的“三绝一宝”。
截至2018年,恭王府博物馆有藏品5万多件套,涵盖文物、古籍、当代艺术品、民俗精品等多个门类。
恭王府是文化部确定的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恭王府博物馆
- 类别:综合性
- 藏品数量:5万多件套(2018年)
- 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初为和珅奉旨所建的和孝公主府。1799年和珅获罪抄家,府第被赐予庆郡王永璘。1850年府第转赐恭亲王奕訢。1937年辅仁大学通过拍买方式购得恭王府作为校舍。建国后,恭王府被用作学校、工厂、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的办公教学场地。
1962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恭王府时提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呼吁下,1978年恭王府开始历时30年的搬迁腾退和保护修缮工作,经过不懈努力,1988年花园部分首先开放,2008年府邸部分修缮完毕,恭王府实现了全面开放。
场馆特色
恭王府打出了“四张名片”,即:以和珅一生传奇经历为背景的旅游牌;以恭亲王奕訢所代表的清代王府文化的历史牌;以《红楼梦》与恭王府关係为核心的文化牌;以福文化为体现的民俗牌。
作用价值
恭王府博物馆具有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建设、文化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开发五大职能。
荣誉表彰
2012年恭王府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