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矿冶工程

(2019-06-10 10:14:44) 百科综合
矿冶工程

矿冶工程

《矿冶工程》创刊于1981年,是由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矿业核心期刊。

据2018年5月23日《矿冶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矿冶工程》编辑委员会编委有49人。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矿冶工程》共出版文献4794篇、总被下载613111 次、总被引31460次、(2017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92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88。据2018年5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冶工程》载文量为3544篇,被引量为20485次,下载量为61071次;影响因子为1.14。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矿冶工程
  • 外文名称: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 语言:中文
  • 类别:矿业
  • 主管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属学会
  • 编辑单位:《矿冶工程》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1年
  • 出版周期:双月
  • 国内刊号:43-1104/TD
  • 国际刊号:0253-6099
  • 属性:中文核心期刊、CA、JST、CSCD
  • 现任主编:曾维勇
  • 编辑部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66号

办刊历史

1981年,《矿冶工程》创刊,为季刊。
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国家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9月,《矿冶工程》官网增加增刊全文。
2017年10月,《矿冶工程》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导方向
《矿冶工程》重点报导矿冶行业前沿动态,交流矿冶科技成果、技术经验,传递矿冶科技信息,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桥樑和纽带作用。
主要栏目
《矿冶工程》在栏目设定方面,除保留原有的採矿、选矿、冶金、材料栏目外,还开闢综合评述、专家论坛、化工环保、工程与机械、企业管理、经验交流、院所视窗、群英荟萃等栏目。
读者对象
《矿冶工程》主要读者对象为冶金、矿山、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

人员编制

据2018年5月23日《矿冶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矿冶工程》编辑委员会编委有48人,国际编委5人,国内编委43人。
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荣誉
Andy Fourie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教授
Dongke Zhang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教授
Jan Dean Miller

美国犹他大学
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Ugur Ozbay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教授
Zhenghe Xu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习小明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乾勇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毛桂庭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王天义

中国金属学会
正高级工程师
冯夏庭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德生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左铁镛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宝琛

长沙矿冶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炯天

郑州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传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伟

中南大学
教授
朴东鹤

吉恩镍业
教授
阳宁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何发钰

中国五矿集团科技管理部
教授
何继善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永富

长沙矿冶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沖浒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
张覃

贵州大学
教授
张一敏

武汉科技大学
教授
张国旺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张新明

中南大学
教授
李茂林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杜维吾

长沙矿冶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杨斌

江西理工大学
教授
杨应亮

长沙矿冶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肖可颂

金瑞科技
教授
邱冠周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雯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周廉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克崧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展鹏

中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卫华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宇庆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盛忠杰

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科技管理本部总监
黄伯云

中南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健柏

中南大学
教授
黄晓燕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曾维勇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主编
蒋开喜

北京矿冶研究院
教授
覃事彪

长沙矿冶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谢建国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雷平喜

中国冶金矿山协会
教授
薛生晖

长沙矿冶研究院
教授

合作交流

《矿冶工程》开门办刊,组建了“矿冶工程理事会”,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召开学术会议,例如《矿冶工程》杂誌定期主办的“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是中国选矿行业学术水平最高的大型学术会议。
    2016年8月,《矿冶工程》“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议会上来自中国国内1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生产一线的19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专家们与会代表就矿业发展形势以及矿业开发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进行了交流。
    2017年11月,《矿冶工程》参加了由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国家磁力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矿冶工程杂誌、长沙矿冶研究院矿冶装备研究所及智慧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7年磁电选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议会上就磁电选技术与装备发展形势以及行业发展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进行了交流。

    办刊成果

    研究发表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矿冶工程》共出版文献4794篇。
    据2018年5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冶工程》载文量为3544篇。

    收录情况

    据2018年5月《矿冶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矿冶工程》被中国国内外十余种权威性检索系统检索。
    《矿冶工程》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万方数据》、《重庆维普资讯》、台湾《华艺资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英国《採矿与冶金通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料库(日)(2013)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5月期刊官网显示,《矿冶工程》杂誌纸质版及资料库读者分布在17个国家与地区,机构用户4500个;被全国各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厂矿企业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订购。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矿冶工程》总被下载613111次、总被引31460次、(2017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92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88。
    据2018年5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矿冶工程》被引量为20485次,下载量为16479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矿冶工程》影响因子为1.1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785名,在矿业工程(70种)中排第6名。

    荣誉表彰

    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学术期刊。
    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
    获中国金属学会优秀期刊。
    2003年,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03年,全国冶金期刊评比优秀奖。
    200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
    2007年,被中国期刊学会授予“2007~2008年编校质量优秀期刊”。
    2014年,经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矿冶工程》入选“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矿冶工程

    办刊理念

    《矿冶工程》注重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并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
    《矿冶工程》以“积极宣传报导矿冶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办刊宗旨。

    现任领导

    主编:曾维勇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