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白沙起义

(2019-06-19 15:38:15) 百科综合

白沙起义

起义背景

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海南岛,琼崖国民党军队和县政府地方武装抵抗无力,节节败退,全面逃入五指山区,对黎、苗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黎苗族人民不堪忍受。

基本介绍

  • 名称:白沙起义
  • 参战方兵力:白沙黎苗族人民3万多人
  • 伤亡情况:打死打伤敌人800余人
  • 主要指挥官:黎族领袖王国兴

起义历程

1943年农曆7月12日至16日,在黎族领袖王国兴等人的领导下,白沙黎苗族人民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白沙起义",参加者达3万多人,共打死打伤敌人800 余人。缴获步枪1300多支,轻机枪1挺,子弹、物资等一大批。这次起义波及乐东、保亭、感恩、昌江、陵水等县。同时把白沙和儋县、临高、昌江、感恩四个县的国民党逃亡政府以及守备二团等驻军赶出了白沙县境。1943年农曆8月,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失败,纠集了1000多兵力,分三路向白沙县进行疯狂反扑,残酷镇压和屠杀起义民众,使起义陷于失败。
白沙起义受挫后,王国兴,王玉锦等首领,分别带领起义民众,进入鹦歌岭,什寒岭等地进行艰苦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切断一切交通要道,在政治,经济上严加 封锁,还大肆屠杀起义民众及其亲属。仅几个月时间,白沙全县被杀死和饿死者竟达1万余人。王国兴的故乡红毛乡、起义时1800余户,近1万人,被杀后仅存200余户,被害民众达7000余人。白沙、元门、细水等乡的一部分黎族首领和200多名起义民众落进敌人布下喝"悔过酒"的圈套。下山"悔过"结果全被杀害。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王国兴,王玉锦等起义首领没有被敌人所吓倒,他们各集10多人在红毛什丘村召开会议,决定派出三路代表寻找共产党和红军。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琼崖特委,见到了特委领导人冯白驹。特委即派一个武装工作组前往鹦歌岭,领导黎民继续坚持斗争,为开闢五指山区中心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全琼乃至全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白沙起义纪念馆

白沙起义纪念馆坐落在琼中县红毛镇境东面番响岭,海榆中线公路162公里处。坐南向北,后依德伦山,前向黎母岭。1988年1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为纪念1943年8月黎族首领王国兴、王玉锦领导的白沙黎、苗族人民武装起义而建,1990年1月竣工。整个设施分为纪念碑和纪念馆两部份,占地面积13340米。海南省人民政府确定此纪念馆为省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占地1500平方米,碑高17.5米,全用花岗岩条石、水泥砌成。纪念碑前的花岗石碑上,镌刻着“白沙起义简介”,后面刻着“白沙起义简介”。纪念馆建在纪念碑的两侧,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馆内陈列白沙起义实物。红墙青瓦的纪念馆及花岗石的纪念碑相映,立于花木丛中,构成一幅很美的画面。纪念馆的东南面是海南农垦第六医院,南面是猴子岭,西面临昌化江上游,北边小村庄是王国兴同志的家,后面的小山坡是天然观山台,登上坡顶,可观五指山的全貌。

白沙起义纪念碑

白沙起义纪念碑位于琼中红毛镇境内,为纪念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黎族同胞起义的历史事迹而建造。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海南岛,琼崖国民党军队和县政府地方武装抵抗无力,节节败退,全面逃入五指山区,对黎、苗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黎苗族人民不堪忍受。1943年7月12日,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民众发动了“白沙起义”,为琼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白沙起义纪念碑位于琼中县红毛镇境内,是为纪念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农民起义的历史事迹而建的。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暴发。1939年2月,日本侵占海南岛。当时琼崖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抵抗无力,节节败退,逃入五指山区。对黎、苗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从1940年至1943年春,共杀害无辜黎族民众九千多人,苗族民众三千多人,使黎族、苗族人民陷入了绝境,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以黎族人民领袖王国兴为首发动了“白沙起义”,为琼崖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勋。毛泽东主席对王国兴同志领导的白沙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消灭国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只有王国兴一人”。
今天,白沙起义纪念碑和王国兴陵墓已成为海南人民缅怀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