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装订方式之一。以卷子长幅改作摺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它是从捲轴装演变而来的,因捲轴装展开和捲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中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经折装
- 性质:图书装订方式之一
- 做法:以卷子长幅改作摺叠
来源
斯坦因《郭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书非卷子本,而为摺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摺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摺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可见经折装唐朝已经出现。特点在单面书写,收展便利。
发展演变
经折装是在捲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捲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捲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捲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摺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贴上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捲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