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IDE插槽

(2019-08-29 23:15:43) 百科综合
IDE插槽

IDE插槽

IDE 插槽主要用来连线硬碟和光碟机等IDE设备的接口,IDE插槽也叫ATA接口。一块主机板上至少有两个IDE接口,有主从之分(一个为IDE1,另一个为IDE2),为了方便用户确定,许多主机板的IDE接口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IDE插槽
  • 作用:连线硬碟和光碟机等IDE设备
  • 类型:接口
  • 别称:ATA接口

IDE接口

可分为IDE1和IDE2。一般情况下,IDE1接硬碟,IDE2接光碟机。通常IDE接口都位于PCI插槽下方,从空间上则垂直于记忆体插槽(也有横着的)。现行炒得很热的ATA/133是IDE的一种规範,即传输速率为133M/s。但只有硬碟速度跟得上才能充分发挥ATA/133的优势,目前只有迈拓的金钻七代硬碟支持这一规格。
到目前为止,採用IDE接口的硬碟传输标準主要有4种:ATA/33,ATA/66,ATA/100和ATA/133,其中的数字表示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为MB/s。不同的标準对硬体的要求不用,传输速率越高对硬体要求也越高。如採用ATA/133标準时,需要使用的80针的数据线,而在这之前都採用40针的,因为当传输速率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两根数据线之间容易产生“串扰”,其中多出的40针则将原40针隔开并接地,以禁止高频信号间的互相干扰。
IDE插槽一般是白色,分布在主机板的边侧,很容易辨别,由于SATA接口的发展,一般来说现在已经基本不用IDE插槽了,现在的主机板为了向下兼容老设备还是保留IDE插槽,各种IDE标準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 133兼容ATA 66/100和Ultra DMA33,而ATA 100也兼容Ultra DMA 33/66。
要特别注意的是,对ATA 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传输标準而言,必须使用专门的80芯IDE排线,其与普通的40芯IDE排线相比,增加了40条地线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IDE代表着硬碟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套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碟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碟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碟。目前硬体接口已经向SATA转移,IDE接口迟早会退出舞台。

优点

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

缺点

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线设备少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