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电子政务专业

(2019-09-19 12:29:20) 百科综合
电子政务专业

电子政务专业

电子政务是运用计算机、网路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最佳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範、透明、符合国际水準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和组织协调能力,能熟练掌握政府网路构建与运行技术的现代政务管理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是一个纳入教育专业目录的新兴专业,这一专业是国家“十一五”规划,落实党十六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精神。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顺应国家信息化大发展的趋势而设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电子政务专业
  • 专业代码:650209
  • 修学年限:三年
  • 一级学科:公共事业

设定

专业名称:电子政务专业
专业代码:650209
专业层次:专科

特色

电子政务是一门理工与经管交叉型、複合型的新兴学科。

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发展的、能够适应网际网路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能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机构、网站、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实际工作、具有“高人文素质、高科技水平、高实践能力、高创新精神”的科技套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政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是基础知识广博、深厚,专业知识精练、实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面宽阔。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英语、毛泽东思想、哲学、体育等。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组:

公共行政

这个方面的知识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渗透,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组织学、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信息技术

电子政务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背景,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到电子政务领域,侧重电子政务系统。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与网路技术、作业系统、资料库原理与套用、信息与网路安全管理、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等。

电子政务

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电子政务知识和相关技术来实现和使用某个专业领域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原理、政务信息管理、电子政务案例分析、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实践)、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实践)、政府经济学等。

主要科目

高升专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其套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套用技术、英语(一)、资料库套用技术、机关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套用(实践)、电子政务概论(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计算机套用技术(实践)等课程。

专升本

英语(二)、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路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路安全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社区社会工作、行政法学、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实践)、电子政务案例分析(实践)、信息与网路安全管理(实践)、毕业论文等课程。非直接报者加考,行政管理学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课程。

就业

1、 企业电子政务的策划、运营、维护与管理的相关业务岗位。
2、 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策划、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
3、 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管理的岗位;
4、 金融、保险、海关等行业电子政务网路服务、维护与管理岗位;
5、 各地区的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等信息网路化业务及其管理岗位。
6、 在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的策划、运营、维护与管理的相关业务岗位。
7、平台维护、网上行销和网页设计、信息编辑等相关工作

电子政务

学科定位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专业应该属于管 理学範畴。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管理,而电子只是手段和工具。因此,电子政务专业的建设对计算机的要求根本上不同于计算机专业,它只是在套用层面上把计算机和网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进行研究。

培养目标

电子政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知识与方法,熟悉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过 程与政策,并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相结合。

体系设计

电子政务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基础课、信息技术基础课、电子政务专业课、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等,此外还有实践环节 。

自考电子政务课程设定

(1)专科

专业代号:A082217 ;专业名称:电子政务(专科)*
注:“标準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
序号
课程
代码
标準号
课程名称


类型
考试
方式
方向或备注
1
00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
笔试
2
002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必考
笔试
3
003
00277
3144
行政管理学
6
必考
笔试
4
004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6
必考
笔试
5
005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5
必考
笔试
6
006
00261
3045
行政法学
5
必考
笔试
7
007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5
必考
笔试
8
008
0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套用
3
必考
笔试
9
008
00347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套用实践
2
必考
实践考核
10
009
0333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5
必考
笔试
11
010
03333
电子政务概论
3
必考
笔试
12
010
03334
电子政务概论
2
必考
实践考核
13
011
02382
3157
管理信息系统
4
必考
笔试
14
011
02383
管理信息系统
1
必考
实践考核
15
012
02316
计算机套用技术
2
必考
笔试
16
012
02317
计算机套用技术
3
必考
实践考核
17
101
00012
4149
英语(一)
7
选考
笔试
18
102
02120
3168
资料库及其套用
3
选考
笔试
19
102
02121
3169
资料库及其套用
1
选考
实践考核
20
103
00509
机关管理
6
选考
笔试
21
104
00108
3482
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
6
选考
笔试
22
105
00034
3055
社会学概论
6
选考
笔试
23
106
00312
3059
政治学概论
6
选考
笔试
相关说明
主考学校
华南师範大学
课程设定
必考课程12门,共58学分;选考课程6门,共35学分;加考课程0门,共0学分;
停考时间
说明
101至106课程中须选考两门不少于10学分。
备注
根据(粤考办[2008]11号)《关于更正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使用教程的通知》,我省《关于在我省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政务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通知》(粤考委[2005]37号)公布的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课程代号:3331)的使用教材名称有误,现予以更正。

(2)独立本科段

专业代号:B020279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独立本科段)
注:“标準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
序号
课程
代码
标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
方式
方向或备注
1
0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考
笔试
2
00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
笔试
3
003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4
必考
笔试
4
004
00054
3020
管理学原理
6
必考
笔试
5
005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5
必考
笔试
6
006
08262
3813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3
必考
笔试
7
007
08263
3814
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5
必考
笔试
8
008
03303
建筑力学与结构
4
必考
笔试
9
009
06936
建筑法规
4
必考
笔试
10
010
04037
施工技术与组织
4
必考
笔试
11
011
03823
建筑製图
4
必考
笔试
12
012
06289
工程招标与契约管理
5
必考
笔试
13
013
06962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
8
必考
笔试
14
014
0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必考
实践考核
15
101
00015
3022
英语(二)
14
选考
笔试
16
102
00321
3818
中国文化概论
5
选考
笔试
17
103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5
选考
笔试
18
104
06393
土木工程概论
4
选考
笔试
相关说明
主考学校
华南理工大学
课程设定
必考课程14门,共58学分;选考课程4门,共28学分;加考课程门,共学分;
停考时间
说明
1.101至104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2.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备注

建设现状

专业现状

随着国内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视,我国的电子政务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从教学内容上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教学方式来看,有的学校注重动手能力,加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课时;有些学校则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方式,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研究和教学。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电子政务专业知识跨度较大,有些老师侧重从信息化角度讲授电子政务课程,涉及技术方面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掌握较全面;而有些老师侧重从管理角度研究电子政务,深入分析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影响和变革,因此学生对国家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发展等理论知识有较系统的理解。
由于各有侧重点,以致于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幺只懂信息技术,要幺只了解政府管理、服务流程和规範,严重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政府管理体系和流程的複合型人才,难以适应电子政务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决“重理论、轻实践”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教育部必须对电子政务专业的课程设定做一个整体规划。同时要在培养模式上创新,突破原来的以学校教育、课堂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多元的、适合不同人群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

设定情况

电子政务专业在培养电子政务人才的过程中,要突出毕业生所从事政务工作特点,既要有从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政事务的能力,又要有掌握电子政务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政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面,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开设情况如图表所示:
设电子政务专业的学校(全日制本科)设电子政务专业的学校(全日制本科)

人才培养

中国的人才培养以学校教育为主,而学校的课堂是“填鸭式”的,教师授课大多重理论,轻实践。这种千年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结构
中国大中城市政府部门基本上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办公,但办公人员却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电子政务培训,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中国必然对电子政务人才有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各个层次的电子政务人才。所以在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坚持多个层次并重: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
建立多方参与的培养模式
建立一种多方参与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可以建立多方参与的办学形式,让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让学生做到学用结合,克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缺点。也可以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请企业、政府的相关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开办专题讲座,增加和师生的双向交流。以此来加强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多方参与,使电子政务人才吸取各方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能迅速适应电子政务工作的岗位。
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
“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实际操作。所有授课内容都是可见的, 并且是可操作的。其次是互动体验。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可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公文处理、召开视频会议, 或进行线上学习、论坛交流等。第三是学以致用。不仅可以体验操作电子政务各系统, 还可了解电子政务如何建设。第四是真实平台。产品是一个真实的电子政务平台, 只是数据与真实系统有区别。通过对电子政务业务的模拟教学实验, 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 更好的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套用能力的高素质电子政务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政务人才的需要。”?
实行电子政务师资格认证制度
电子政务师资格认证制度是促进电子政务人才走上职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也是公务员职业化道路建设的必要途径。通过资格认证可以使电子政务人才培养走上规範化和法制化道路

问题

如前所述,电子政务在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学科, 在本科院校中,开设电子政务专业学校数量过少,各高校开设对象虽然都为电子政务专业,但其在课程设定、学科建设上都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学校开设的电子政务课程大多没有较为统一的电子政务专业课程标準,易导致培养出的电子政务人才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多标準的特点, 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电子政务专业研究方向的开设与取消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研究方向的增加或删减随着专业的就业情况和该学校的师资研究力量而改变,缺乏连贯性。
电子政务专业
另外,教师队伍的研究背景多样,开设类似课程的老师, 要幺本身是计算机专业的,或者是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 要幺就是从行政管理角度介绍电子政务的。基于各自的学术背景,老师在授课时往往都偏重于从各自熟悉的角 度试图给学生讲述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因而他们的出发点更多地依赖于本学科或者本专业的需要。从课程设定上看,电子政务普遍缺乏案例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