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是2008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书作者是张燕红,张建生。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
- 作者:张燕红,张建生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2
基本信息
作者:张燕红,张建生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图书书号:978-7-5641-2316-1
出版日期:2008-12
开本:16.25
图书装订:平装
版次:2版1次
印张:13.5
字数:337千
上架时间:2014-10-17
图书点击数:1025
价格:¥28元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况、过程输入及输出通道、数字PID控制算法、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网路集成式分散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本书编写力求反映套用型本科的要求和工科专业的教学特点,内容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解释準确清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说明简明扼要,重点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数字PID控制算法及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注重将计算机的硬体和软体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特别注意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来配合文字表述,重点突出,以帮助读者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
目录结构
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1)
1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1)
1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3)
121硬体组成(3)
122软体组成(4)
13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典型套用(6)
14计算机控制系统举例(10)
1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13)
15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13)
15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3)
思考题与习题1(14)
2过程输入/输出通道(15)
21信号的採样和多路开关(15)
211採样定理(15)
212採样、量化与编码(17)
213多路开关(19)
22模拟量输入通道(22)
23模拟量输出通道(31)
231模拟量输出通道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31)
232D/A转换器及接口(32)
24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39)
241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的一般结构(39)
242数字量输入通道(39)
243数字量输出通道(41)
25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41)
251干扰信号的分类(41)
252干扰的抑制(43)
26数字滤波技术(43)
261程式判断滤波(44)
262中值滤波(45)
263算术平均值滤波(46)
264加权平均值滤波(47)
265滑动平均值滤波(47)
266RC低通数字滤波(47)
267複合数字滤波(48)
268各种数字滤波性能的比较(49)
思考题与习题2(50)
3数字PID控制算法(51)
31标準的PID算法(51)
311位置型PID控制算式(52)
312增量型PID控制算式(53)
313位置型PID算式的递推算式(偏差係数控制算式)(55)
32改进的PID算法(55)
321抑制积分饱和的PID算法(56)
322带有死区的PID算式(59)
323不完全微分的PID算式(60)
324微分先行PID控制(62)
324时间最优PID控制(62)
325PID比率控制(63)
33数字PID算法套用中的问题(65)
331数字PID算法实施中的几个问题(65)
332数字PID调节中的几个实际问题(65)
34PID参数整定方法(68)
341採样周期T的选择(68)
342凑试法整定PID控制器参数(69)
343扩充临界比例度法(70)
344扩充回响曲线法(71)
345归一参数整定法(72)
346优选法(72)
35PID算法仿真实例(72)
351仿真模型的结构(72)
352控制算法仿真的实现方法(73)
思考题与习题3(79)
4常用数字控制器的设计(80)
41概述(80)
42最少拍随动系统的设计(81)
421最少拍系统的设计(81)
422最少拍系统的局限性(88)
43最少拍无纹波系统的设计(90)
44非最少的有限拍控制(92)
45惯性因子法(93)
46大林(Dahlin)算法(95)
47数字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实现方法(99)
471直接程式设计法(99)
472串列程式设计法(100)
473并行程式设计法(101)
474数字控制器的设计(103)
思考题与习题4(104)
5複杂数字控制器设计(105)
51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算法(105)
511Smith预估器的工作原理(105)
512Smith预估器的数字实现(108)
513数字Smith预估控制系统(109)
52串级控制算法(109)
521串级控制工作原理(110)
522串级控制的实现(111)
523控制系统中副迴路的设计(112)
524控制系统调节器的选型和参数整定(113)
53比值控制(113)
531单闭环比值控制(113)
532双闭环比值控制(114)
533变比值控制(115)
54前馈控制(115)
541前馈控制的原理(116)
542完全补偿的条件(116)
543前馈—反馈控制(117)
55动态矩阵控制算法(118)
551DMC的基本原理(119)
552动态矩阵控制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124)
思考题与习题5(128)
6工业控制计算机(129)
61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及要求(129)
62单片微型计算机(130)
63可程式序控制器(131)
64汇流排工控机(134)
思考题与习题6(139)
7网路集成式分散控制系统(140)
71数据通信与工业网(140)
711数据通信技术(140)
712网路拓扑结构(144)
713网路通信协定(145)
72集散控制系统(147)
721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148)
722集散控制系统发展过程及典型产品(148)
723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149)
724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51)
73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153)
731现场汇流排的体系结构(153)
732现场汇流排的特点与优势(155)
733现场汇流排通信协定(156)
734几种典型的现场汇流排(157)
735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161)
735现场汇流排的发展(161)
思考题与习题7(162)
8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163)
8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163)
8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164)
83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装箱系统(169)
831自动装箱控制系统的原理(169)
832控制系统硬体设计(170)
833控制系统软体设计(173)
84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179)
841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180)
842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体设计(180)
843数字控制器的数学模型(185)
844温度控制系统软体设计(186)
845手动后援问题(199)
思考题与习题8(200)
附录1採样系统的Z变换(201)
附录2採样系统的极点与稳定性和动态回响的关係(206)
附录3部分函式的Z变换、拉氏变换表(207)
参考文献(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