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叠代模型

(2019-04-06 05:56:08) 百科综合
叠代模型

叠代模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软体领域中就出现了叠代模型。最早的叠代过程可能被描述为“分段模型(stagewise model)”。叠代模型是RUP推荐的周期模型。被定义为:叠代包括产生产品发布(稳定、可执行的产品版本)的全部开发活动和要使用该发布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在某种程度上,开发叠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测试工作流程。实质上,它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RUP认为,所有的阶段都可以细分为叠代。每一次的叠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叠代模型(统一软体开发过程,统一软体过程)
  • 外文名: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 出现时间: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
  • 领域:软体领域
  • 实质:小型的瀑布式项目

介绍

定义

在现代过程方法XP(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RUP无一例外地都推荐、主张採用能显着减少风险的叠代模型。美国国防部原本提倡瀑布过程和观点,在发现那幺多採用了瀑布模型的失败的项目之后,不但放弃了对它的要求,而且从1994年的报告开始,积极地鼓励採用更加现代化的叠代模型来取代瀑布模型做法。同时,中国中科院也提倡选用叠代模型。
螺旋叠代模型螺旋叠代模型

选择

对众多的开发模型和过程方法,及权威机构的看法,企业应选择什幺样的开发模型,应慎重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RUP虽然内容极其丰富,定义了选起、精化、构建、产品化4个阶段和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部署等9个工种,提供了一大堆的文档模板,但极易让人误解是重型的过程,实施推广有一定难度。
2、再次,在质量管理方面:以实现系统架构、核心功能目标的叠代产品的工作成果作为质量控制重点。每次叠代进行系统集成、系统测试,达到对软体质量的持续验证。每次系统测试,需要回归测试前一次叠代遗留髮现的问题。每次叠代发布的小版本组织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外部客户)进行评价,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评价该次叠代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下一次叠代的目标。
3、最后,在其他方面:每次叠代成果须进行配置管理,版本控制很重要。在整个叠代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建议每周作一次风险跟蹤。同时通过重点关注进度、工作量、满意度、缺陷等数据收集,关注每次叠代情况。
总之,选择一个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并套用正确的方法,对于任何软体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企业在选择开发模型应从项目时间要求、需求明确程度、风险状况等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

优点

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较,叠代过程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了在一个增量上的开支风险。如果开发人员重複某个叠代,那幺损失只是这一个开发有误的叠代的花费。
2)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进度进入市场的风险。通过在开发早期就确定风险,可以儘早来解决而不至于在开发后期匆匆忙忙。
3)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因为开发人员清楚问题的焦点所在,他们的工作会更有效率。
4)由于用户的需求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作出完全的界定,它们通常是在后续阶段中不断细化的。因此,叠代过程这种模式使适应需求的变化会更容易些。

使用条件

1、在项目开发早期需求可能有所变化。
2、分析设计人员对套用领域很熟悉。
3、高风险项目。
4、用户可不同程度地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
5、使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或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6、使用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体工程)工具,如Rose(Rose是非常受欢迎的物件软体开发工具。)。
7、具有高素质的项目管理者和软体研发团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