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

(2019-03-07 13:14:48) 百科综合
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

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

《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是由李军编写,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基本介绍

  • 书名: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
  • 作者:李军
  • ISBN:9787121083105
  • 定价:39.00 元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
  • 开本:16

内容简介

无线网路的异构性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对异构无线网路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反映了当前异构无线网路融合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阐述了书中介绍的异构终端的功能架构和重配置机制,为从事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研究的科研人员开闢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这是《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的亮点,为读者进一步研究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的理论及其实际套用和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内容全面,适合作为计算机、通信及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及其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与技术实现》反映了当前异构无线网路融合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详细解读了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的相关理论,内容涉及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理论模型、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论述了异构无线网路融合具体套用场景和部署案例;融入了作者对异构无线网路融合课题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未来无线通信网路的发展趋势
1.2.1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2.2宽频无线接入的发展趋势
1.2.3多种无线接入网路的共存与融合
1.3未来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的特徵
1.4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概念
1.4.1下一代移动通信网路的定义和特徵
1.4.2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网路结构
1.4.3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準化研究
1.4.4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1.5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的技术问题
1.5.1基于网路层的异构无线网路移动性管理
1.5.2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的架构和理论模型
1.5.3异构无线网路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1.5.4异构多模终端和接入选择机制
1.5.5软体无线电和重配置
1.5.6异构网路间垂直切换的研究
1.5.7TD-SCDMA与WIMAX融合方案
1.6基于IP的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研究现状
1.6.1国际标準化组织的工作
1.6.2业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项目
1.6.3其他机构和组织的相关研究情况
参考文献
第2章基于网路层的异构无线网路融合
2.1引言
2.2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
2.3基于网路层的移动性管理
2.4基于移动IP的异构无线网路融合
2.4.1移动IP的工作机制
2.4.2移动IP的切换技术
2.4.3移动IP切换性能最佳化
2.4.4减少移动IP切换时延的理论分析
2.4.5移动IP的流切换技术
2.5分层移动IP最优管理区域设定方案
2.5.1分层移动IP的网路分析模型
2.5.2分层移动IP最优管理区域的设定方案
2.5.3仿真及分析
2.6移动IP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套用
2.6.1CDMA2000移动通信网路中移动IP技术
2.6.2B3G中扁平的移动IP网路结构
2.6.3移动IP与UMTSGTP性能对比
参考文献
第3章异构无线网路中垂直切换
3.1概述
3.2异构无线网路重叠覆盖的场景
3.3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
3.4异构无线网路间垂直切换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3.4.1研究现状
3.4.2面临的挑战
3.5联合垂直切换判决策略
3.5.1UMTS和WLAN异构融合的体系架构
3.5.2垂直切换过程
3.5.3联合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3.6通用的垂直切换性能评估模型
3.6.1垂直切换评估模型
3.6.2转移机率
3.6.3垂直切换性能评估
参考文献
第4章异构无线网路融合的理论模型
4.1新一代网路层移动性管理理论模型
4.1.1网路层移动性管理架构
4.1.2HNMM的系统逻辑网路结构
4.1.3基于HNMM的网路层移动性管理参考模型
4.1.4HNMM网路层移动性管理的关键技术
4.1.5基于HNMM的GPRS/WLAN异构网路融合实例
4.2自适应移动性管理体系结构
4.2.1基于IP的移动性管理的体系结构
4.2.2自适应移动性管理体系结构的概念
4.2.3自适应移动性管理的基本目标和特徵
4.2.4自适应移动性管理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4.2.5AMM的关键技术
4.2.6AMM套用于WLAN-GPRS网路融合场景
4.3多层联合最佳化的移动性管理
4.3.1基于移动IP的网路层移动性管理方案
4.3.2基于移动SIP的套用层移动性管理方案
4.3.3两种方案的比较
4.3.4基于移动IP和移动SIP多层联合最佳化的移动性管理方案
4.4基于无线Mesh的异构无线网路融合与协同
4.4.1无线MESH系统架构
4.4.2基于MESH技术的网路融合
4.4.3基于MESH技术的网路协同
4.5基于移动IP的3GPPSAE移动性管理
4.5.13GPPSAE的网路架构
4.5.23GPPSAE移动性管理的需求
4.5.3基于移动IP的3GPPSAE移动性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第5章异构无线网路资源管理
5.1引言
5.2B3GMulti-Radio多接入网路场景
5.3“ABC”概念
5.4环境感知网路
5.4.1环境感知网路的概念
5.4.2基于异构网路融合的多无线接入套用场景
5.4.3基于环境感知网路的异构无线网路融合与协同
5.5异构无线资源管理
5.5.1异构无线资源管理的优势
5.5.2通用的B3GMULTI-RADIO接入架构
5.5.3MULTI-RADIO无线资源管理(MRRM)
5.5.4通用链路层
5.5.5基于GLL的垂直切换过程
5.5.6MRRM与GLL之间功能互动
5.63GPPLTE与WiMAX网路融合方案的实例
5.6.1基于GLL网路融合参考协定架构
5.6.2GLL支持的新技术
5.6.3多接入无线资源管理(MRRM)的套用
5.7异构环境中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模式
5.7.1集中式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5.7.2分散式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5.7.3分级式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5.7.43种无线资源管理机制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6章异构无线网路中接入选择策略
6.1引言
6.2接入选择研究现状
6.3异构终端的接入选择功能架构
6.3.1移动终端的基本功能构架
6.3.2异构终端功能架构的研究进展
6.3.3异构多模终端的管理功能架构
6.4接入选择策略
6.4.1接入选择策略的相关研究
6.4.2基于多目标判决的静态接入选择算法
6.4.3基于灰度关联的动态接入选择算法
6.5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异构无线网路重配置技术
7.1引言
7.2融合无线接入概念
7.2.1融合无线接入环境
7.2.2融合无线环境管理功能实体
7.3软体无线电技术
7.3.1软体无线电特点
7.3.2软体无线电系统结构
7.3.3软体无线电在融合无线中的套用
7.4端到端重配置技术
7.4.1端到端重配置网路架构
7.4.2重配置融合网路
7.4.3重配置融合网路管理
7.4.4重配置多模协定栈通用模型
7.5重配置终端的系统架构和功能
7.5.1终端重配置系统架构
7.5.2终端重配置管理
7.5.3重配置的异构终端协定架构
7.5.4重配置的实现——中间件
7.5.5软体无线电实现终端的重配置过程
参考文献
第8章TD-SCDMA与WIMAX联合组网方案
8.1引言
8.2TD-SCDMA系统概述
8.2.1TD-SCDMA系统架构
8.2.2TD-SCDMA的关键技术
8.3WiMAX接入网路概述
8.3.1移动WIMAX(IEEE802.16E)网路架构
8.3.2WIMAX的关键技术
8.4TD-SCDMA和WiMAX联合组网的基础
8.4.1切入点和启动点
8.4.2产业和市场的机会
8.4.3市场互补性分析
8.4.4技术互补性分析
8.4.5标準化的範围对比
8.4.6共存分析
8.4.7TD-SCDMA和WIMAX关键技术的比较
8.53GPP与WiMAX互通架构
8.6TD-SCDMA和WiMAX联合组网的技术方案
8.6.1TD-SCDMA和WIMAX网路融合场景
8.6.2紧耦合方案
8.6.3松耦合方案
8.6.4两种方案的比较
8.7未来无线网路的融合和演进
参考文献
附录A缩略语
……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