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电脑程式设计语言

(2019-10-09 06:15:54) 百科综合
电脑程式设计语言

电脑程式设计语言

《电脑程式设计语言》是2002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Donald E. Knuth 。

基本介绍

  • 书名:电脑程式设计语言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图书简介

计算机程式设计语言,通常简称为程式语言,是一组用来定义电脑程式的语法规则。它是一种被标準化的交流技巧,用来向计算机发出指令。一种计算机语言让程式设计师能够準确地定义计算机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并精确地定义在不同情况下所应当採取的行动。
电脑程式设计语言

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程式设计语言被发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儘管人们多次试图创造一种通用的程式设计语言,却没有一次尝试是成功的。之所以有那幺多种不同的程式语言存在的原因是,编写程式的初衷其实也各不相同;新手与老手之间技术的差距非常大,而有许多语言并对新手来说太难学;还有,不同程式之间的运行成本(runtime cost)各不相同。
有许多用于特殊用途的语言,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例如,PHP专门用来显示网页;Perl更适合文本处理;C语言被广泛用于作业系统和编译器的开发(所谓的系统编程)。
高级程式设计语言(也称高级语言)的出现使得电脑程式设计语言不再过度地倚赖某种特定的机器或环境。这是因为高级语言在不同的平台上会被编译成不同的机器语言,而不是直接被机器执行。最早出现的程式语言之一FORTRAN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平台独立。

编译和翻译

虽然大多数的语言可以既可被编译(compiled)又可被解译(interpreted),但大多数只在一种情况下能够良好运行。在一些编程系统中,程式要经过几个阶段的编译,一般而言,后阶段的编译往往更接近机器语言。这种常用的使用技巧最早在1960年代末用于BCPL,编译程式先编译一个叫做“0代码”的转换程式(representation),然后再使用虚拟器转换到可以运行于机器上的真实代码。这种成功的技巧之后又用于Pascal和P-code,以及Smalltalk和二进制码,虽然在很多时候,中间过渡的代码往往是解译,而不是编译的。
如果所使用的翻译的机制是将所要翻译的程式代码作为一个整体翻译,并之后运行内部格式,那幺这个翻译过程就称为编译。因此,一个编译器是一个将可阅读的程式文本(叫做原始码)作为输入的数据,然后输出执行档(object code)。所输出的执行档可以是机器语言,由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直接运行,或者是某种模拟器的二进制代码。
如果程式代码是在运行时才即时翻译,那幺这种翻译机制就被称作解译。经解译的程式运行速度往往比编译的程式慢,但往往更具灵活性,因为它们能够与执行环境互相作用。参见解译语言。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