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

(2019-08-07 20:40:32) 百科综合
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

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

《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是201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杨恆广、贾晓飞、王震生。

基本介绍

  • 书名: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
  • 作者:杨恆广、贾晓飞、王震生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在网路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交换机/路由器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设备,其管理和配置已经成为当前学生学习网路必须掌握的知识。本书以项目和任务模组为驱动,以锐捷交换机/路由器为例,通过分析一个完整的校园网路,围绕校园网路不同环节的设计与配置,详细介绍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区域网路、生成树协定、连线埠安全、链路聚合、路由器基本配置、IP路由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网路地址转换、PPP协定配置、网路设备管理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完本书后可独立地进行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与配置。 本书每个项目后都配有项目实施,注重网路技术的实用性、通用性和一体性,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网路工程师的培训教材。

图书目录

项目一 网路基础 1
任务一 网路参考模型 2
1.1.1 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2
1.1.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作用 3
1.1.3 各层间的联繫 5
1.1.4 TCP/IP协定 6
任务二 IP位址 12
1.2.1 IP位址的表示方法 13
1.2.2 IP位址的分类 13
1.2.3 特殊的IP位址 14
任务三 子网划分 15
1.3.1 子网掩码 16
1.3.2 子网划分 17
1.3.3 可变长子网掩码 19
任务四 区域网路技术简介 20
1.4.1 区域网路体系结构 20
1.4.2 乙太网 22
任务五 广域网技术简介 24
1.5.1 广域网的概念 25
1.5.2 广域网的体系结构 25
1.5.3 广域网的连线方式 26
1.5.4 广域网的链路层协定 26
任务六 层次化网路的设计 27
1.6.1 网路拓扑层次化结构设计 28
1.6.2 层次化网路套用示例 29
项目二 网路设备基础及其仿真软体 31
任务一 认识网路设备 32
2.1.1 交换机 32
2.1.2 路由器 34
任务二 网路设备的配置方式 38
2.2.1 本地配置方式 40
2.2.2 远程配置方式 41
任务三 网路设备的基础配置 43
2.3.1 网路设备的加电启动 44
2.3.2 网路设备的RGNOS 44
任务四 仿真软体的安装与使用 47
2.4.1 Packet Tracer简介 47
2.4.2 Packet Tracer的安装与使用 48
项目三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53
任务一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54
3.1.1 MAC地址 54
3.1.2 MAC地址表 54
3.1.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55
任务二 MAC地址表的管理与查看 57
3.2.1 配置MAC地址表 58
3.2.2 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信息 59
任务三 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 60
3.3.1 配置主机名和管理IP 61
3.3.2 密码配置 62
3.3.3 为交换机配置标题 63
3.3.4 查看配置信息 64
3.3.5 配置的全过程 66
任务四 二层交换机连线埠的配置 67
3.4.1 连线埠选择 67
3.4.2 乙太网连线埠配置 68
3.4.3 连线埠镜像 69
3.4.4 配置的全过程 71
任务五 三层交换机连线埠的配置 71
3.5.1 三层交换机简介 72
3.5.2 连线埠的配置 72
3.5.3 配置的全过程 74
项目四虚拟区域网路及其配置 77
任务一认识虚拟区域网路 78
4.1.1VLAN产生的技术背景 79
4.1.2VLAN的分类 80
4.1.3VLAN的优越性 81
任务二VLAN汇聚连结与封装协定 82
4.2.1VLAN的汇聚链路 83
4.2.2VLAN封装协定 84
4.2.3交换机连线埠的类型 84
任务三VLAN的配置 85
4.3.1VLAN的默认配置 87
4.3.2VLAN的配置 87
4.3.3配置的全过程 91
任务四VLAN间主机的相互通信 91
4.4.1方案一: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相互通信 92
4.4.2方案二: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 94
4.4.3配置全过程 95
项目五交换网路中的冗余链路 101
任务一冗余链路与生成树协定 102
5.1.1相关知识 102
5.1.2生成树协定配置 109
5.1.3配置的全过程 112
任务二乙太网链路聚合 114
5.2.1相关知识 115
5.2.2链路聚合配置 116
项目六点对点协定PPP 121
任务一点对点协定PPP 122
6.1.1PPP协定 122
6.1.2PPP的认证协定 124
任务二PPP认证配置 126
6.2.1PPPPAP认证 127
6.2.2PPPCHAP认证配置 129
项目七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32
任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33
7.1.1配置主机名和远程登录 133
7.1.2路由器连线埠配置 134
7.1.3配置的全过程 137
7.1.4其他相关配置 138
项目八IP路由的配置 143
任务一路由原理 144
任务二常用路由协定概述 145
8.2.1路由方式 145
8.2.2默认路由 148
8.2.3RIP路由协定 148
8.2.4OSPF路由协定 150
任务三静态路由配置 152
8.3.1直连网路 153
8.3.2静态路由的配置 153
8.3.3静态路由配置全过程 155
任务四路由协定RIP的配置 156
8.4.1RIP配置 157
8.4.2RIP配置全过程 158
任务五路由协定OSPF的配置 160
8.5.1OSPF配置命令 161
8.5.2单区域OSPF配置 162
项目九访问控制列表与连线埠安全 167
任务一了解访问控制列表 168
9.1.1ACL概述 168
9.1.2ACL的类型 169
9.1.3ACL的匹配过程 169
9.1.4ACL的通配符掩码 171
9.1.5ACL的配置步骤及注意事项 172
任务二编号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72
9.2.1编号标準I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73
9.2.2编号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75
9.2.3编号访问控制列表的编辑与修改 176
9.2.4配置的全过程 177
任务三命名访问控制列表 177
9.3.1命名标準I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79
9.3.2命名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80
9.3.3配置的全过程 180
任务四基于时间控制的访问控制列表 182
9.4.1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列表概述 183
9.4.2基于时间的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183
9.4.3配置的全过程 186
任务五连线埠安全 186
9.5.1交换机连线埠安全概述 187
9.5.2连线埠安全的默认配置 188
9.5.3连线埠安全的限制 188
9.5.4安全连线埠及违例处理 188
9.5.5配置安全地址 189
9.5.6配置安全地址的老化时间 190
9.5.7查看连线埠安全信息 190
9.5.8配置的全过程 191
项目十网路地址转换 195
任务一NAT概述 196
10.1.1NAT的工作过程 196
10.1.2NAT分类 196
10.1.3NAT相关术语 198
任务二静态NAT配置 199
任务三动态NAT配置 201
任务四静态NAPT配置 202
任务五动态NAPT配置 204
项目十一网路设备作业系统管理 208
任务一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档案系统 209
11.1.1管理主程式档案 209
11.1.2Flash中的档案系统管理 210
任务二TFTP伺服器的使用 214
11.2.1交换机配置档案的备份恢复和系统升级 214
11.2.2路由器配置档案的备份恢复和系统升级 216
任务三ROM方式重写作业系统 218
11.3.1重写交换机作业系统 218
11.3.2重写路由器作业系统 220
参考文献 222
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与配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