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三级网路技术考点串讲与真题详解

(2019-11-22 01:41:54) 百科综合
三级网路技术考点串讲与真题详解

三级网路技术考点串讲与真题详解

《三级网路技术考点串讲与真题详解》是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春柱,谢秋玲。该书紧扣《三级网路技术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每个知识模组按应试指南、考点速记、真题连结、同步训练进行编写。

基本介绍

  • 书名:三级网路技术考点串讲与真题详解
  • 作者:郭春柱,谢秋玲
  • 页数:537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9-1
  • 开本:16开

作品资料

作 者:郭春柱,谢秋玲 编着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
版 次:1
页 数:537
字 数:831000
印刷时间:2009-9-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302208846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三级网路技术考点串讲与真题详解》深入研究了近6年三级网路技术考试试题的命题风格和题型结构,基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路技术(2009年版)》,紧扣考纲,瞄準考点,内容新颖,解析翔实,并基于历年试题,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地预测今后的命题动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提供了与考试真题难度相当的考前模拟试卷,试题解析力求扼要翔实,并侧重于解题思路及步骤的讲解,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接近真实考试水平的演练试题与考点详解。相信本书会为準备参加考试的读者点亮备考路程中的导航灯,使读者在短时问内提高学习效率,把握考试要领,从容应对考试。
本书适合作为广大有志于通过三级网路技术考试的考生(尤其对于起点低、基础薄弱的读者)考前複习用的应试辅导用书,可供各类高等院校(或培训班)的老师作为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本计算机公共课程的辅导书,还可以作为各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知识培训的入门练习用书。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
1.1 应试指南
1.1.1 考核要求
1.1.2 考点统计
1.1.3 命题特点
1.2 计算机概述
1.2.1 计算机的特点及发展阶段
1.2.2 计算机的套用领域
1.3 计算机硬体系统
1.3.1 计算机硬体的种类
1.3.2 计算机的配置
1.3.3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3.4 微处理器的技术特点
1.3.5 主机板与网卡
1.4 计算机软体系统
1.4.1 软体的定义及分类
1.4.2 程式、文档与软体开发
1.5 多媒体技术基础
1.5.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1.5.2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
1.5.3 超媒体与流媒体技术
1.5.4 多媒体套用软体
1.6 其他
第2章 网路技术基础
2.1 应试指南
2.1.1 考核要求
2.1.2 考点统计
2.1.3 命题特点
2.2 计算机网路的形成与发展
2.3 计算机网路的基本概念
2.3.1 计算机网路定义及分类
2.3.2 计算机网路的拓扑结构
2.3.3 数据传输速率
2.3.4 信道容量
2.3.5 误码率
2.4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2.4.1 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
2.4.2 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
2.4.3 数据报交换技术
2.4.4 虚电路交换技术
2.5 网路体系结构与网路协定
2.5.1 网路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5.2 IS0/OS1参考模型
2.5.3 TCP/IP参考模型与协定
2.6 网际网路套用的发展
2.6.1 基于Web套用的发展
2.6.2 搜寻引擎技术的发展
2.6.3 播客及部落格技术的套用
2.6.4 网路电视与P2P技术
2.7 无线网路的研究与套用
2.7.1 IEEE 802.16与IEEE 802.1 1标準
2.7.2 蓝牙技术与IEEE 802.1 5标準
2.7.3 Ad Hoc、WSN与WMN.
第3章 区域网路基础
3.1 应试指南
3.1.1 考核要求
3.1.2 考点统计
3.1.3 命题特点
3.2 IAN与MAN的基本概念
3.2.1 IAN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
3.2.2 IEEE 802参考模型
3.3 乙太网
3.3.1 CSMA/CD协定
3.3.2 乙太网的帧结构
3.3.3 乙太网的实现方法
3.3.4 乙太网的物理地址
3.4 高速区域网路的工作原理
3.4.1 高速区域网路的研究方法
3.4.2 快速乙太网
3.4.3 十亿位乙太网
3.4.4 万兆乙太网
3.5 交换式区域网路与V1AN
3.5.1 交换式区域网路的基本结构
3.5.2 区域网路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5.3 V1AN的工作原理
3.6 无线区域网路
3.6.1 无线区域网路的套用
3.6.2 红外W1AN与扩频W1AN
3.6.3 IEEE 802.1 1标準
3.7 网桥
3.7.1 网桥的原理与层次结构
3.7.2 网桥的路由选择策略
3.7.3 网桥与广播风暴
3.7.4 多连线埠网桥与第二层交换
第4章 伺服器作业系统
4.1 应试指南
4.1.1 考核要求
4.1.2 考点统计
4.1.3 命题特点
4.2 网路作业系统的演变及特点
4.2.1 单机作业系统
4.2.2 网路作业系统
4.2.3 网路作业系统的演变
4.3 网路作业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4.3.1 网路作业系统的分类与结构
4.3.2 网路作业系统的基本功能
4.4 Windows网路作业系统
4.4.1 Windows的发展
4.4.2 Windows NT的特点
4.4.3 Windows 2000 Server作业系统
4.4.4 Windows Sen,er 2003作业系统
4.4.5 Windows Senrer 2008作业系统
4.5 NetWare网路作业系统
4.5.1 NetWare的发展与组成
4.5.2 NetWare作业系统的特点
4.5.3 IntranetWare作业系统
4.6 UNIX网路作业系统
4.6.1 UNIX概述
4.6.2 UNIX的特性
4.6.3 Solaris作业系统
4.6.4 AlX作业系统
4.6.5 HP.UX作业系统
4.7 Linux网路作业系统
4.7.1 Linux的发展概况
4.7.2 Linux的特点与组成
4.7.3 SUSE Linux作业系统
4.7.4 Red Hat公司的Linux
第5章 Internet基础
5.1 应试指南
5.1.1 考核要求
5.1.2 考点统计
5.1.3 命题特点
5.2 memet构成及接入
5.2.1 Internet的构成
5.2.2 Imemet的接入方式
5.3 IP协定与互联层服务
5.3.1 IP网际网路的工作原理
5.3.2 互联层服务
5.3.3 IP网际网路的特点
5.4 IP位址
5.4.1 IP位址的分类与表示法
5.4.2 特殊的IP位址
5.4.3 子网编址
5.4.4 ARP
5.5 IP数据报
5.5.1 IP数据报的格式
5.5.2 IP封装、分片与重组
5.5.3 IP数据报选项
5.6 ICMP
5.6.1 ICMP差错控制
5.6.2 ICMP控制报文
5.6.3 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
5.7 路由选择
5.7.1 路由选择算法
5.7.2 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
5.7.3 RIP动态路由协定
5.7.4 0SPF协定
5.8 IPvg协定
5.8.1 IPve地址
5.8.2 IPve数据报
5.8.3 IPve扩展头
5.9 TCP与UDP
5.9.1 传输控制协定
5.9.2 用户数据报协定
第6章 Internet基本服务
6.1 应试指南
6.1.1 考核要求
6.1.2 考点统计
6.1.3 命题特点
6.2 客户机/N务器模型
6.2.1 C/S模型定义及其特性
6.2.2 现实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3 域名系统
6.3.1 网际网路的命名机制
6.3.2 域名解析
6.3.3 对象类型与资源记录
6.4 远程登录服务
6.5 FTP服务
6.5.1 FTP服务模型
6.5.2 FTP命令与回响
6.5.3 档案格式与用户接口
6.5.4 FTP访问控制
6.6 电子邮件系统
6.6.1 基础知识
6.6.2 电子邮件传输协定
6.6.3 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
6.7 WWW服务
6.7.1 WWW的基本概念
6.7.2 HTTP的基础知识
6.7.3 HTM1的基础知识
6.7.4 WWW的安全性
第7章 网路管理与网路安全
7.1 应试指南
7.1.1 考核要求
7.1.2 考点统计
7.1.3 命题特点
7.2 网路管理
7.2.1 网路管理定义及其功能域
7.2.2 网路管理模型
7.2.3 网路管理协定
7.3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7.3.1 信息安全的概念及策略
7.3.2 信息安全性等级
7.4 网路安全问题与安全策略
7.4.1 网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7.4.2 0S1安全框架
7.4.3 网路安全模型
7.5 加密技术
7.5.1 密码学基本术语
7.5.2 对称加密技术
7.5.3 公钥加密技术
7.5.4 密钥管理技术
7.6 认证技术
7.6.1 讯息认证技术
7.6.2 数字签名技术
7.6.3 身份认证技术
7.7 安全技术套用
7.7.1 安全电子邮件
7.7.2 IPSec技术
7.7.3 Web安全技术
7.8 入侵检测技术
7.9 防火墙技术
7.9.1 防火墙的特性
7.9.2 防火墙的分类
7.10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
7.10.1 计算机病毒
7.10.2 病毒防治策略
第8章 网路套用技术
8.1 应试指南
8.1.1 考核要求
8.1.2 考点统计
8.1.3 命题特点
8.2 组播技术
8.2.1 IP组播的概念及特点
8.2.2 组播技术基础
8.3 P2P技术
8.3.1 P2P网路的定义及套用
8.3.2 P2P网路的基本结构
8.4 即时通信技术
8.4.1 即时通信系统概述
8.4.2 即时通信系统的基础通信模式
8.4.3 即时通信套用实例——QQ
8.4.4 即时通信系统的通信协定
8.5 IPTV技术
8.5.1 IPTV系统概述
8.5.2 IPTV系统的关键技术
8.6 VoIP技7R
8.6.1 VoIP的实现方法
8.6.2 VoIP的系统组成
8.6.3 Skype
8.7 网路搜寻引擎技术
8.7.1 搜寻引擎的原理和组成
8.7.2 Goog1e和百度搜寻引擎
第9章 笔试试卷
9.1 2009年3月三级网路技术笔试试卷
9.1.1 选择题
9.1.2 填空题
9.1.3 参考答案
9.2 笔试模拟试卷1
9.2.1 选择题
9.2.2 填空题
9.2.3 参考答案
9.3 笔试模拟试卷2
9.3.1 选择题
9.3.2 填空题
9.3.3 参考答案
第10章 上机试题集训与应试模板
10.1 结构体运算类
10.1.1 上机试题
10.1.2 应试模板
10.2 整数运算类
10.2.1 上机试题
10.2.2 应试模板
10.3 整数排序类
10.3.1 上机试题1
10.3.2 上机试题2
10.3.3 上机试题3
10.4 素数类
10.4.1 上机试题1
10.4.2 上机试题2
10.4.3 上机试题3
10.4.4 上机试题4
10.4.5 上机试题5
10.5 字元串排序类
10.5.1 上机试题1
10.5.2 上机试题2
10.6 方差求解类
10.6.1 上机试题
10.6.2 应试模板
10.7 其他
10.7.1 上机试题1
10.7.2 上机试题2
10.7.3 上机试题3
10.7.4 上机试题4
10.7.5 上机试题5
附录A 三级网路技术考试大纲剖析(2009年版)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