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套用基础》是由冯俊主编,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十一五”计算机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文科类、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材,也可以作为套用计算机的科技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的自学教材或参考资料。
该教材涵盖了计算机诸多领域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体系统、计算机作业系统、办公套用软体、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路、Internet及其套用等。
基本介绍
- 书名:大学计算机套用基础
- 作者:冯俊
- ISBN:9787302228202
- 类别: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十一五”计算机规划教材
- 页数:314页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字数:467千字
- CIP核字号:2010097118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该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项目,作为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中的套用基础教材。该教材凝结了作者们多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在讲授《大学计算机》《程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教学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种大学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材、中文百科以及网路资料。
该教材由冯俊主编并统稿。第1章、第2章及第7.3节~第7.5节、第8.1节、第8.3节由冯俊编写,第3章及第8.4节~第8.7节由董惠丽编写,第4章由任丽芳编写,第5章由魏建琴编写,第6章及第7.1节、第7.2节、第7.6节、第8.2节由刘小玲编写。
出版工作
2010年10月1日,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 责任校对 | 责任印製 |
---|---|---|
汪汉友 | 梁毅 | 杨艳 |
内容简介
《大学计算机套用基础》由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作业系统及其套用、多媒体知识和套用基础、办公软体套用、计算机网路基础和Internet基本套用6个模组组装而成。全书共分为8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阐述了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及根本问题、主领域、经典问题、核心概念和研究範畴;介绍了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分类、套用、新技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
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了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表示,计算机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多级层次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处理器体系结构等内容;
第3章计算机硬体系统,从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汇流排与接口等方面介绍了计算机硬体系统的组成,同时还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件选购原则和微型计算机的组装;
第4章计算机作业系统,简要介绍了作业系统的发展、作业系统的类型和特徵、作业系统的基本功能,重点介绍了作业系统WindowsXP;
第5章办公套用软体,介绍了文字处理软体Word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体Excel2003和演示文稿製作软体PowerPoint2003;
第6章多媒体技术套用,介绍了多媒体的有关概念、多媒体技术及其套用;
第7章计算机网路,介绍了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和金桥工程;
第8章Internet及其套用,介绍了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基础知识、Internet的套用与发展。
教材目录
第1章绪论11.1什幺是计算机科学1 1.1.1计算作为一门学科1 1.1.2计算机科学的定义及其根本问题3 1.1.3计算机科学的主领域5 1.1.4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问题7 1.1.5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概念13 1.1.6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範畴16 1.2计算机概述18 1.2.1计算机的产生18 1.2.2计算机的发展25 1.2.3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27 1.2.4计算机的套用29 1.2.5计算机新技术35 1.2.6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37 1.3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39 1.3.1数据与信息39 1.3.2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39 1.3.3计算机文化41 1.3.4计算机伦理与职业道德41 1.3.5计算机犯罪44 1.3.6计算机信息安全46 1.4课程设计相关知识47 1.4.1课程设计目的与内涵47 1.4.2课程设计步骤47 1.4.3课程设计报告规範48 习题一48 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51 2.1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表示51 2.1.1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基础——二进制51 2.1.2计算机中数值型数据的存储表示55 2.1.3计算机中非数值型数据的存储表示59 2.2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63 2.2.1计算机系统组成63 2.2.2计算机硬体系统的基本结构64 2.2.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65 2.2.4计算机软体系统66 2.3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67 2.3.1程式设计语言67 2.3.2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69 2.3.3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70 2.4计算机体系结构72 2.4.1计算机体系结构72 2.4.2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73 2.5冯·诺依曼结构与哈佛结构75 2.5.1冯·诺依曼结构75 2.5.2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对计算机发展的限制77 2.5.3哈佛结构78 2.6处理器体系结构79 2.6.1指令系统79 2.6.2複杂指令集计算机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81 2.6.3流水线技术83 2.6.4并行处理技术84 2.7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哈佛结构M1机86 习题二86 第3章计算机硬体系统89 3.1计算机硬体系统组成89 3.2中央处理器90 3.2.1运算器90 3.2.2控制器91 3.2.3暂存器92 3.2.4CPU的发展93 3.2.5CPU的主要技术参数93 3.3存储器94 3.3.1存储器分类94 3.3.2主存储器96 3.3.3高速缓冲存储器97 3.3.4辅助存储器98 3.4输入输出设备103 3.4.1输入设备103 3.4.2输出设备104 3.5汇流排与接口106 3.5.1汇流排的分类106 3.5.2汇流排标準及主要技术指标107 3.5.3接口108 3.6微型计算机基本配件选购与组装109 3.6.1微型计算机基本配件109 3.6.2微型计算机配件选购111 3.6.3微型计算机的组装116 3.7课程设计题目--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120 习题三121 第4章计算机作业系统123 4.1作业系统概述123 4.1.1作业系统的发展123 4.1.2作业系统的类型124 4.1.3作业系统的特徵126 4.2作业系统的功能128 4.2.1处理器管理129 4.2.2存储器管理129 4.2.3设备管理130 4.2.4档案管理130 4.2.5网路与通信管理130 4.3WindowsXP套用基础131 4.3.1Windows系列作业系统的发展和特点131 4.3.2WindowsXP的安装和启动132 | 4.3.3Windows的视窗及操作方式134 4.3.4认识WindowsXP桌面136 4.3.5输入法管理138 4.3.6WindowsXP的退出139 4.4WindowsXP的档案管理140 4.4.1档案的概念与组织方式140 4.4.2浏览计算机中的档案142 4.4.3档案和资料夹的操作144 4.4.4剪贴簿147 4.5WindowsXP系统管理148 4.5.1显示环境设定148 4.5.2用户账户管理151 4.5.3应用程式管理154 4.5.4任务管理器155 4.5.5注册表管理157 4.5.6硬体管理160 4.5.7系统工具162 4.6自由软体与Linux作业系统165 4.6.1自由软体165 4.6.2Linux作业系统166 4.7课程设计题目——WindowsXP档案管理167 习题四168 第5章办公套用软体171 5.1Word文字处理软体171 5.1.1Word概述171 5.1.2文档的基本操作174 5.1.3文本的编辑177 5.1.4文档的格式编排181 5.1.5表格处理188 5.1.6文档中对象的操作193 5.1.7文档高级操作198 5.2Excel电子数据表格处理软体203 5.2.1Excel电子数据表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203 5.2.2Excel中数据的录入、检查和编辑205 5.2.3公式与函式210 5.2.4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214 5.2.5图表操作217 5.2.6数据管理和分析222 5.3PowerPoint演示文稿製作软体229 5.3.1PowerPoint基础操作229 5.3.2演示文稿的编辑与外观设定231 5.3.3演示文稿放映效果的设定233 5.3.4演示文稿的输出235 5.4课程设计题目--Office套用实例237 习题五242 第6章多媒体技术套用247 6.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247 6.1.1媒体与多媒体247 6.1.2多媒体信息的分类248 6.1.3多媒体的关键特性250 6.2多媒体技术251 6.2.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251 6.2.2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253 6.2.3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255 6.3多媒体技术的套用领域261 6.4课程设计题目--单选题自动评分系统262 习题六262 第7章计算机网路265 7.1数据通信265 7.1.1基本概念265 7.1.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267 7.2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268 7.2.1计算机网路的概念及功能268 7.2.2计算机网路的发展269 7.2.3计算机网路分类和网路拓扑结构269 7.2.4计算机网路的组成271 7.2.5计算机网路的工作原理272 7.2.6区域网路276 7.3综合业务数字网278 7.4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280 7.5金桥工程283 7.6课程设计题目——组建小型区域网路285 习题七285 第8章Internet及其套用288 8.1信息高速公路288 8.1.1全球信息高速公路288 8.1.2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技术289 8.1.3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体系结构291 8.1.4CNII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91 8.2Internet基础知识294 8.2.1IP位址294 8.2.2域名机制297 8.2.3子网划分299 8.2.4Ipv6301 8.3中国Internet四大体系302 8.4进入Internet304 8.5Internet上的信息服务306 8.5.1电子邮件E-mail服务306 8.5.2信息检索服务308 8.5.3远程登录服务Telnet309 8.5.4档案传输FTP服务309 8.6第2代Internet309 8.7课程设计题目——网路和Internet连线311 习题八311 参考文献314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该教材配有辅助教材《大学计算机套用基础题解及套用指导》。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作者 |
---|---|---|---|
《大学计算机套用基础题解及套用指导》 | 9787302250166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冯俊 |
教材特色
该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培养学生套用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教材在每一章都开闢了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包括问题描述、基本要求、测试数据、实现提示和问题拓展,旨在提高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章都配有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思考题等。
作者简介
冯俊,男,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系主任,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从事“长征三号甲”火箭和“海红旗”飞弹等军工和航空航天产品的研製,于2000年调到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现安徽建筑大学)任教。
董惠丽,山西财经大学计算机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