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套用教程(第2版)》是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光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套用型本科多媒体技术套用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多媒体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多媒体技术与套用教程(第2版)
- 作者:刘光然
- ISBN:978-7-115-20111-9
- 页数:351 页
- 开本:16 开
产品简介
书 名 多媒体技术与套用教程(第2版)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课程系列规划教材
标準书号 ISBN 978-7-115-20111-9
作 者 刘光然 主编
责任编辑 邹文波
开 本 16 开
印 张 22.5
字 数 593 千字
页 数 351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2版第1次
二版时间 2009年9月
本 印 次 2009年9月
首 印 数 3000 册
定 价 36.00 元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课程系列规划教材
标準书号 ISBN 978-7-115-20111-9
作 者 刘光然 主编
责任编辑 邹文波
开 本 16 开
印 张 22.5
字 数 593 千字
页 数 351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2版第1次
二版时间 2009年9月
本 印 次 2009年9月
首 印 数 3000 册
定 价 36.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以套用教育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讲解了多媒体套用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常用多媒体创作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简介,多媒体计算机相关设备的特点和性能指标,多媒体套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涉及的美学常识基础——构图、色彩、声音以及影视蒙太奇的运用法则,多媒体音频技术、动画/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体(Goldwave、Photoshop、Flash、Premiere等)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多媒体套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以Authorware为开发工具给出一个具体套用实例),多媒体网路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资料库与分散式多媒体套用系统的具体套用案例等。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给出的实例都是日常学习中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例子,让读者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各种工具软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多媒体套用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实际的开发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给出的实例都是日常学习中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例子,让读者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各种工具软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多媒体套用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实际的开发方法。
目录
第1章 多媒体技术简介 1
1.1 多媒体的概念 1
1.1.1 媒体及其分类 1
1.1.2 多媒体及其信息元素 2
1.1.3 多媒体的主要特性 3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4
1.2.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4
1.2.2 多媒体技术发展史上卓有成效的公司和系统 5
1.3 多媒体关键技术 6
1.3.1 数据存储技术 6
1.3.2 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6
1.3.3 专用晶片 7
1.3.4 软体的核心——AVSS或AVK 7
1.3.5 同步技术 7
1.3.6 网路通信技术 8
1.3.7 信息的管理 8
1.3.8 超文本/超媒体技术 8
1.3.9 多媒体信息的检索 9
1.4 多媒体技术的套用 10
1.4.1 教育与培训 10
1.4.2 商业广告宣传 11
1.4.3 影视娱乐 11
1.4.4 网路通信 11
1.4.5 办公自动化 13
1.4.6 公共服务 13
1.4.7 电子出版物 14
1.4.8 网际网路 14
练习题 15
1.1 多媒体的概念 1
1.1.1 媒体及其分类 1
1.1.2 多媒体及其信息元素 2
1.1.3 多媒体的主要特性 3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4
1.2.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4
1.2.2 多媒体技术发展史上卓有成效的公司和系统 5
1.3 多媒体关键技术 6
1.3.1 数据存储技术 6
1.3.2 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6
1.3.3 专用晶片 7
1.3.4 软体的核心——AVSS或AVK 7
1.3.5 同步技术 7
1.3.6 网路通信技术 8
1.3.7 信息的管理 8
1.3.8 超文本/超媒体技术 8
1.3.9 多媒体信息的检索 9
1.4 多媒体技术的套用 10
1.4.1 教育与培训 10
1.4.2 商业广告宣传 11
1.4.3 影视娱乐 11
1.4.4 网路通信 11
1.4.5 办公自动化 13
1.4.6 公共服务 13
1.4.7 电子出版物 14
1.4.8 网际网路 14
练习题 15
第2章 多媒体计算机(MPC) 16
2.1 什幺是MPC 16
2.1.1 多媒体处理器 16
2.1.2 MPC的硬体规範 17
2.1.3 MPC的软体系统 18
2.2 MPC的主要外部设备 19
2.2.1 存储设备 19
2.2.2 触控萤幕 22
2.2.3 扫瞄器 23
2.2.4 投影仪和彩色印表机 24
2.2.5 虚拟现实三维互动工具 27
2.2.6 数位相机 28
2.2.7 数码摄像机 29
2.2.8 数字摄像头 30
练习题 31
2.1 什幺是MPC 16
2.1.1 多媒体处理器 16
2.1.2 MPC的硬体规範 17
2.1.3 MPC的软体系统 18
2.2 MPC的主要外部设备 19
2.2.1 存储设备 19
2.2.2 触控萤幕 22
2.2.3 扫瞄器 23
2.2.4 投影仪和彩色印表机 24
2.2.5 虚拟现实三维互动工具 27
2.2.6 数位相机 28
2.2.7 数码摄像机 29
2.2.8 数字摄像头 30
练习题 31
第3章 多媒体艺术基础 32
3.1 艺术基础 32
3.1.1 艺术与美 32
3.1.2 艺术的门类 33
3.1.3 多媒体中的美学知识 33
3.2 构图 33
3.2.1 构图的种类 33
3.2.2 构图艺术的法则 37
3.3 色彩 39
3.3.1 色彩的基本概念 39
3.3.2 色彩与视觉 40
3.3.3 色彩运用的原则 42
3.4 声音艺术 44
3.4.1 声音的3种形式 44
3.4.2 音乐的特性 45
3.4.3 音乐素材的剪接技术 46
3.4.4 声音的运用 47
3.5 蒙太奇 48
3.5.1 影视基本术语 48
3.5.2 蒙太奇的含义 50
3.5.3 蒙太奇的功能和类别 50
3.5.4 镜头的组接技巧 52
练习题 53
3.1 艺术基础 32
3.1.1 艺术与美 32
3.1.2 艺术的门类 33
3.1.3 多媒体中的美学知识 33
3.2 构图 33
3.2.1 构图的种类 33
3.2.2 构图艺术的法则 37
3.3 色彩 39
3.3.1 色彩的基本概念 39
3.3.2 色彩与视觉 40
3.3.3 色彩运用的原则 42
3.4 声音艺术 44
3.4.1 声音的3种形式 44
3.4.2 音乐的特性 45
3.4.3 音乐素材的剪接技术 46
3.4.4 声音的运用 47
3.5 蒙太奇 48
3.5.1 影视基本术语 48
3.5.2 蒙太奇的含义 50
3.5.3 蒙太奇的功能和类别 50
3.5.4 镜头的组接技巧 52
练习题 53
第4章 多媒体音频处理技术 54
4.1 音频技术简介 54
4.1.1 数字音频基础 54
4.1.2 数字音频的採样、量化和编码 55
4.1.3 数字音频档案格式 58
4.2 音频编码技术 60
4.2.1 编码基础 60
4.2.2 编码标準 62
4.3 音频素材的获取 66
4.3.1 从素材库直接获取或从网站下载 66
4.3.2 自行录製声音 67
4.3.3 从CD、VCD/DVD中截取声音 68
4.4 音频素材的编辑 69
4.4.1 音频卡简介 69
4.4.2 音频编辑处理软体系统简介 70
4.4.3 典型的音频编辑处理软体GoldWave 72
练习题 75
4.1 音频技术简介 54
4.1.1 数字音频基础 54
4.1.2 数字音频的採样、量化和编码 55
4.1.3 数字音频档案格式 58
4.2 音频编码技术 60
4.2.1 编码基础 60
4.2.2 编码标準 62
4.3 音频素材的获取 66
4.3.1 从素材库直接获取或从网站下载 66
4.3.2 自行录製声音 67
4.3.3 从CD、VCD/DVD中截取声音 68
4.4 音频素材的编辑 69
4.4.1 音频卡简介 69
4.4.2 音频编辑处理软体系统简介 70
4.4.3 典型的音频编辑处理软体GoldWave 72
练习题 75
第5章 图形图像处理与Photoshop套用 76
5.1 图形与图像 76
5.1.1 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76
5.1.2 图形处理的内容 77
5.1.3 图像处理的内容 78
5.2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78
5.2.1 色彩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78
5.2.2 色彩模型 79
5.2.3 解析度 81
5.2.4 颜色深度 82
5.2.5 图像档案格式 82
5.3 图像数据的压缩 83
5.3.1 图像数据的压缩算法 83
5.3.2 图像数据的压缩标準 90
5.4 图像素材的获取 98
5.4.1 直接从素材库获取或网站下载 98
5.4.2 从显示萤幕捕获 98
5.4.3 从VCD/DVD中截取画面 100
5.4.4 利用扫瞄器获取 101
5.4.5 利用数位相机拍摄 101
5.5 图像的编辑处理 101
5.5.1 常见图像处理技术 101
5.5.2 典型图像处理软体Photoshop 102
5.6 Photoshop综合实践套用 110
5.6.1 选区编辑 110
5.6.2 绘画色彩 112
5.6.3 矢量绘图 113
5.6.4 图层效果 115
5.6.5 通道与动作 116
5.6.6 滤镜 119
5.6.7 Web网页 120
5.6.8 综合套用 122
练习题 126
5.1 图形与图像 76
5.1.1 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76
5.1.2 图形处理的内容 77
5.1.3 图像处理的内容 78
5.2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78
5.2.1 色彩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78
5.2.2 色彩模型 79
5.2.3 解析度 81
5.2.4 颜色深度 82
5.2.5 图像档案格式 82
5.3 图像数据的压缩 83
5.3.1 图像数据的压缩算法 83
5.3.2 图像数据的压缩标準 90
5.4 图像素材的获取 98
5.4.1 直接从素材库获取或网站下载 98
5.4.2 从显示萤幕捕获 98
5.4.3 从VCD/DVD中截取画面 100
5.4.4 利用扫瞄器获取 101
5.4.5 利用数位相机拍摄 101
5.5 图像的编辑处理 101
5.5.1 常见图像处理技术 101
5.5.2 典型图像处理软体Photoshop 102
5.6 Photoshop综合实践套用 110
5.6.1 选区编辑 110
5.6.2 绘画色彩 112
5.6.3 矢量绘图 113
5.6.4 图层效果 115
5.6.5 通道与动作 116
5.6.6 滤镜 119
5.6.7 Web网页 120
5.6.8 综合套用 122
练习题 126
第6章 动画/视频技术与Flash及Premiere套用 128
6.1 动画技术简介 128
6.1.1 动画的发展 128
6.1.2 动画的分类 130
6.1.3 动画的档案格式 130
6.2 视频处理概述 131
6.2.1 电视制式 131
6.2.2 数位化视频 132
6.2.3 视频档案格式 133
6.3 视频数据的压缩 134
6.3.1 MPEG标準 134
6.3.2 H.26X标準 136
6.4 动画视频素材的获取 137
6.4.1 直接从素材库获取或从网站下载 137
6.4.2 萤幕动态图像的捕获 137
6.4.3 从VCD/DVD中截取 138
6.5 动画製作软体 139
6.5.1 常用动画製作软体简介 139
6.5.2 网路动画製作软体Flash 140
6.6 Flash套用案例 149
6.6.1 素材处理 149
6.6.2 文字处理 152
6.6.3 对象处理 154
6.6.4 製作元件 156
6.6.5 製作动画 158
6.6.6 互动动画 160
6.6.7 综合实例 161
6.7 视频编辑处理软体 164
6.7.1 视频编辑处理软体概述 164
6.7.2 典型数字视频编辑处理软体Premiere 165
6.8 Premiere套用案例 177
6.8.1 操作界面的基本设定 177
6.8.2 档案的初级编辑 179
6.8.3 视频档案的高级编辑 180
6.8.4 字幕设定和转场设定 181
6.8.5 视频特效设定 182
6.8.6 音频特效设定 183
6.8.7 合成与运动设定 184
6.8.8 输出档案 185
练习题 187
6.1 动画技术简介 128
6.1.1 动画的发展 128
6.1.2 动画的分类 130
6.1.3 动画的档案格式 130
6.2 视频处理概述 131
6.2.1 电视制式 131
6.2.2 数位化视频 132
6.2.3 视频档案格式 133
6.3 视频数据的压缩 134
6.3.1 MPEG标準 134
6.3.2 H.26X标準 136
6.4 动画视频素材的获取 137
6.4.1 直接从素材库获取或从网站下载 137
6.4.2 萤幕动态图像的捕获 137
6.4.3 从VCD/DVD中截取 138
6.5 动画製作软体 139
6.5.1 常用动画製作软体简介 139
6.5.2 网路动画製作软体Flash 140
6.6 Flash套用案例 149
6.6.1 素材处理 149
6.6.2 文字处理 152
6.6.3 对象处理 154
6.6.4 製作元件 156
6.6.5 製作动画 158
6.6.6 互动动画 160
6.6.7 综合实例 161
6.7 视频编辑处理软体 164
6.7.1 视频编辑处理软体概述 164
6.7.2 典型数字视频编辑处理软体Premiere 165
6.8 Premiere套用案例 177
6.8.1 操作界面的基本设定 177
6.8.2 档案的初级编辑 179
6.8.3 视频档案的高级编辑 180
6.8.4 字幕设定和转场设定 181
6.8.5 视频特效设定 182
6.8.6 音频特效设定 183
6.8.7 合成与运动设定 184
6.8.8 输出档案 185
练习题 187
第7章 多媒体系统製作与Authorware套用 189
7.1 多媒体系统的设计原则 189
7.1.1 多媒体软体工程 189
7.1.2 选题与可行性分析 191
7.1.3 脚本设计 193
7.1.4 创意设计 195
7.1.5 界面设计 196
7.1.6 萤幕设计 199
7.2 多媒体写作工具 201
7.2.1 多媒体写作工具的功能 201
7.2.2 多媒体写作工具的分类 202
7.2.3 多媒体写作工具Authorware简介 202
7.3 Authorware中各种媒体素材的引入 207
7.3.1 文本的引入 208
7.3.2 图形图像的引入 209
7.3.3 数字视频的引入 211
7.3.4 音频的引入 213
7.3.5 Flash动画的引入 214
7.4 Authorware中二维动画的实现 215
7.4.1 动画设计的步骤 216
7.4.2 动画设计的方式 216
7.4.3 运动路径的设定 218
7.4.4 动画製作实例 219
7.5 Authorware中互动控制的实现 220
7.5.1 互动图示综述 220
7.5.2 按钮互动 222
7.5.3 热区互动 223
7.5.4 目标区域互动 225
7.5.5 文本互动 228
7.5.6 其他互动方式 231
7.6 Authorware中函式的使用 232
7.6.1 函式介绍 232
7.6.2 函式的套用实例 233
7.7 多媒体系统实例 236
7.7.1 实例介绍 236
7.7.2 实例程式 237
7.8 多媒体系统光碟的製作 242
7.8.1 程式的调试 242
7.8.2 多媒体系统的打包 243
7.8.3 多媒体系统的发布 243
7.8.4 系统光碟的製作 245
7.9 Authorware套用案例 248
7.9.1 基本图示 248
7.9.2 媒体支持 249
7.9.3 创建动画 252
7.9.4 创建互动 254
7.9.5 分支结构 257
7.9.6 框架结构 258
7.9.7 变数和函式 261
7.9.8 作品组织和发行 262
练习题 265
7.1 多媒体系统的设计原则 189
7.1.1 多媒体软体工程 189
7.1.2 选题与可行性分析 191
7.1.3 脚本设计 193
7.1.4 创意设计 195
7.1.5 界面设计 196
7.1.6 萤幕设计 199
7.2 多媒体写作工具 201
7.2.1 多媒体写作工具的功能 201
7.2.2 多媒体写作工具的分类 202
7.2.3 多媒体写作工具Authorware简介 202
7.3 Authorware中各种媒体素材的引入 207
7.3.1 文本的引入 208
7.3.2 图形图像的引入 209
7.3.3 数字视频的引入 211
7.3.4 音频的引入 213
7.3.5 Flash动画的引入 214
7.4 Authorware中二维动画的实现 215
7.4.1 动画设计的步骤 216
7.4.2 动画设计的方式 216
7.4.3 运动路径的设定 218
7.4.4 动画製作实例 219
7.5 Authorware中互动控制的实现 220
7.5.1 互动图示综述 220
7.5.2 按钮互动 222
7.5.3 热区互动 223
7.5.4 目标区域互动 225
7.5.5 文本互动 228
7.5.6 其他互动方式 231
7.6 Authorware中函式的使用 232
7.6.1 函式介绍 232
7.6.2 函式的套用实例 233
7.7 多媒体系统实例 236
7.7.1 实例介绍 236
7.7.2 实例程式 237
7.8 多媒体系统光碟的製作 242
7.8.1 程式的调试 242
7.8.2 多媒体系统的打包 243
7.8.3 多媒体系统的发布 243
7.8.4 系统光碟的製作 245
7.9 Authorware套用案例 248
7.9.1 基本图示 248
7.9.2 媒体支持 249
7.9.3 创建动画 252
7.9.4 创建互动 254
7.9.5 分支结构 257
7.9.6 框架结构 258
7.9.7 变数和函式 261
7.9.8 作品组织和发行 262
练习题 265
第8章 网路多媒体技术 267
8.1 网路多媒体技术概述 267
8.1.1 降低多媒体内容的码率 268
8.1.2 流媒体技术 269
8.1.3 网路多媒体套用 270
8.2 流媒体技术简介 272
8.2.1 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272
8.2.2 流媒体的主要解决方案 276
8.2.3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Services 277
8.3 网路电视与P2P流媒体技术 295
8.3.1 网路电视 295
8.3.2 P2P流媒体技术 297
8.4 移动流媒体技术 300
8.4.1 移动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300
8.4.2 移动流媒体业务的系统结构 301
8.4.3 移动流媒体的主要套用 302
练习题 303
8.1 网路多媒体技术概述 267
8.1.1 降低多媒体内容的码率 268
8.1.2 流媒体技术 269
8.1.3 网路多媒体套用 270
8.2 流媒体技术简介 272
8.2.1 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272
8.2.2 流媒体的主要解决方案 276
8.2.3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Services 277
8.3 网路电视与P2P流媒体技术 295
8.3.1 网路电视 295
8.3.2 P2P流媒体技术 297
8.4 移动流媒体技术 300
8.4.1 移动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300
8.4.2 移动流媒体业务的系统结构 301
8.4.3 移动流媒体的主要套用 302
练习题 303
第9章 多媒体资料库与分散式多媒体套用系统 304
9.1 多媒体资料库 304
9.1.1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305
9.1.2 多媒体资料库的数据模型 307
9.1.3 多媒体资料库的检索与查询 309
9.2 分散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313
9.2.1 分散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特性 314
9.2.2 分散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服务模型 315
9.2.3 计算机支持协作系统 316
9.3 可视电话系统 318
9.3.1 可视电话系统的发展 319
9.3.2 可视电话的架构 320
9.4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322
9.4.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322
9.4.2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324
9.4.3 视频会议系统的尝试 330
9.5 互动电视系统 333
9.5.1 互动电视的基本概念 333
9.5.2 互动电视的系统结构 334
9.5.3 用户接入网技术 335
练习题 341
9.1 多媒体资料库 304
9.1.1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305
9.1.2 多媒体资料库的数据模型 307
9.1.3 多媒体资料库的检索与查询 309
9.2 分散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313
9.2.1 分散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特性 314
9.2.2 分散式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服务模型 315
9.2.3 计算机支持协作系统 316
9.3 可视电话系统 318
9.3.1 可视电话系统的发展 319
9.3.2 可视电话的架构 320
9.4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322
9.4.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322
9.4.2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324
9.4.3 视频会议系统的尝试 330
9.5 互动电视系统 333
9.5.1 互动电视的基本概念 333
9.5.2 互动电视的系统结构 334
9.5.3 用户接入网技术 335
练习题 341
第10章 实验 342
10.1 实验一 查阅多媒体技术套用实例有关资料 342
10.2 实验二 查阅MPC外设的性能指标及其市场行情等资料 342
10.3 实验三 查阅有关艺术作品 343
10.4 实验四 音频素材的获取 343
10.5 实验五 Goldwave的使用 344
10.6 实验六 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 345
10.7 实验七 Photoshop的使用 345
10.8 实验八 萤幕动画的获取 348
10.9 实验九 Flash的使用 349
10.10 实验十 Premiere的使用 349
10.11 实验十一 Authorware的使用 349
10.12 实验十二 多媒体套用系统光碟 350
10.13 实验十三 视频会议的实践 350
10.1 实验一 查阅多媒体技术套用实例有关资料 342
10.2 实验二 查阅MPC外设的性能指标及其市场行情等资料 342
10.3 实验三 查阅有关艺术作品 343
10.4 实验四 音频素材的获取 343
10.5 实验五 Goldwave的使用 344
10.6 实验六 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 345
10.7 实验七 Photoshop的使用 345
10.8 实验八 萤幕动画的获取 348
10.9 实验九 Flash的使用 349
10.10 实验十 Premiere的使用 349
10.11 实验十一 Authorware的使用 349
10.12 实验十二 多媒体套用系统光碟 350
10.13 实验十三 视频会议的实践 350
参考文献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