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设计是为了满足软体专业化标準化的需求而产生的对软体的使用界面进行美化最佳化规範化的设计分支。具体包括软体启动封面设计,软体框架设计,按钮设计,面板设计,选单设计,标籤设计,图示设计,滚动条及状态栏设计,安装过程设计,包装及商品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软体界面设计
- 满足:软体专业化标準化
- 包括:软体启动封面设计
- 主要部分:UI
- 设计关键:软体启动封面设计--Splash
基本信息
软体界面也称作UI(User Interface),是人机互动重要部分,也是软体使用的第一印象,是软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体界面设计越来越被软体设计重视,所谓的用户体验大部分就是指软体界面的设计。
概念
软体界面其中的主要部分即为UI。
UI(User Interface)即用户界面,也称人机接口。是指用户和某些系统进行互动方法的集合,这些系统不单单指电脑程式,还包括某种特定的机器,设备,複杂的工具等。User interface也可以称之为用户接口或人机接口,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它是介于使用者与硬体而设计彼此之间互动沟通相关软体,目的在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体以达成双向之互动,完成所希望藉助硬体完成之工作。用户接口定义广泛,包含了人机互动与图形使用者接口,凡参与人类与机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接口。
软体设计可分为两个部分:编码设计与UI设计。编码设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 UI设计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即使一些专门从事网站与多媒体设计的人也不完全理解UI的意思。UI的本意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 interface的缩写。从字面上看是用户与界面2个组成部分,但实际上还包括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互动关係。
设计关键
在设计的过程中有较多注意的关键问题,以下列出几点:
(1)软体启动封面设计--Splash
应使软体启动封面最终为高清晰度的图像,如软体启动封面需在不同的平台、作业系统上使用将考虑转换不同的格式,并且对选用的色彩不宜超过256色,最好为216色安全色。软体启动封面大小多为主流显示器解析度的1/6大。如果是系列软体将考虑整体设计的统一和延续性。在上面应该醒目的标注製作或支持的公司标誌、产品商标,软体名称,版本号,网址,着作权声明,序列号等信息,以树立软体形象,方便使用者或购买者在软体启动的时候得到提示。插图宜使用具有独立着作权的,象徵性强的,识别性高的,视觉传达效果好的图形,若使用摄影也应该进行数位处理,以形成该软体的个性化特徵
(2)软体框架设计
软体的框架设计就複杂得多,因为涉及软体的使用功能,应该对该软体产品的程式和使用比较了解,这就需要设计师有一定的软体跟进经验,能够快速的学习软体产品,并且在和软体产品的程式开发员及程式使用对象进行共同沟通,以设计出友好的,独特的,符合程式开发原则的软体框架。软体框架设计应该简洁明快,儘量少用无谓的装饰,应该考虑节省萤幕空间,各种解析度的大小,缩放时的状态和原则,并且为将来设计的按钮,选单,标籤,滚动条及状态栏预留位置。设计中将整体色彩组合进行合理搭配,将软体商标放在显着位置,主选单应放在左边或上边,滚动条放在右边,状态栏放在下边,以符合视觉流程和用户使用心理
(3)软体按钮设计
软体按钮设计应该具有互动性,即应该有3到6种状态效果:点击时状态;滑鼠放在上面但未点击的状态;点击前滑鼠未放在上面时的状态;点击后滑鼠未放在上面时的状态;不能点击时状态;独立自动变化的状态。按钮应具备简洁的图示效果,应能够让使用者产生功能关联反应,群组内按钮应该风格统一,功能差异大的按钮应该有所区别
(4)软体面板设计
软体面板设计应该具有缩放功能,面板应该对功能区间划分清晰,应该和对话框,弹出框等风格匹配,儘量节省空间,切换方便。
(5)选单设计
选单设计一般有选中状态和未选中状态,左边应为名称,右边应为快捷键,如果有下级选单应该有下级箭头符号,不同功能区间应该用线条分割。
(6)标籤设计
标籤设计应该注意转角部分的变化,状态可参考按钮。
(7)图示设计
图示设计色彩不宜超过64色,大小为16x16、32x32两种,图示设计是方寸艺术,应该加以着重考虑视觉冲击力,它需要在很小的範围表现出软体的内涵,所以很多图示设计师在设计图示时使用简单的颜色,利用眼睛对色彩和网点的空间混合效果,做出了许多精彩图示。
(8)滚动条及状态栏设计
滚动条主要是为了对区域性空间的固定大小中内容量的变换进行设计,应该有上下箭头,滚动标等,有些还有翻页标。状态栏是为了对软体当前状态的显示和提示。
(9)安装过程设计
安装过程设计主要是将软体安装的过程进行美化,包括对软体功能进行图示化。
(10)包装及商品化
最后软体产品的包装应该考虑保护好软体产品,功能的宣传融合于美观中,可以印刷部分产品介绍,产品界面设计。
设计规範
一致性
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原则,界面直观、简洁,操作方便快捷,用户接触软体后对界面上对应的功能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培训就可以方便使用本套用系统。
- 字型
-保持字型及颜色一致,避免一套主题出现多个字型;
-不可修改的栏位,统一用灰色文字显示。 - 对齐
-保持页面内元素对齐方式的一致,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同一页面出现多种数据对齐方式。 - 表单录入
-在包含必须与选填的页面中,必须在必填项旁边给出醒目标识(*);
-各类型数据输入需限制文本类型,并做格式校验如电话号码输入只允许输入数字、信箱地址需要包含“@”等,在用户输入有误时给出明确提示。 - 滑鼠手势
-可点击的按钮、连结需要切换滑鼠手势至手型; - 保持功能及内容描述一致
-避免同一功能描述使用多个辞彙,如编辑和修改,新增和增加,删除和清除混用等。建议在项目开发阶段建立一个产品词典,包括产品中常用术语及描述,设计或开发人员严格按照产品词典中的术语辞彙来展示文字信息。
準确性
使用一致的标记、标準缩写和颜色,显示信息的含义应该非常明确,用户不必再参考其它信息源。
- 显示有意义的出错信息,而不是单纯的程式错误代码。
- 避免使用文本输入框来放置不可编辑的文字内容,不要文本将输入框当成标籤使用。
- 使用缩进和文本来辅助理解。
- 使用用户语言辞彙,而不是单纯的专业计算机术语。
- 高效地使用显示器的显示空间,但要避免空间过于拥挤。
- 保持语言的一致性,如“确定”对应“取消”,“是”对应“否”。
布局
在进行UI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布局的合理化问题,遵循用户从上而下,自左向右浏览、操作习惯,避免常用业务功能按键排列过于分散,以造成用户滑鼠移动距离过长的弊端。多做“减法”运算,将不常用的功能区块隐藏,以保持界面的简洁,使用户专注于主要业务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软体的易用性及可用性。
- 选单
-保持选单简洁性及分类的準确性,避免选单深度超过3层。
-选单中功能是需要打开一个新页面来完成的,需要在选单名字后面加上“…”。【只适用于C/S架构,B/S请无视】。 - 按钮
确认操作按钮放置左边,取消或关闭按钮放置于右边。 - 功能
-未完成功能必须隐藏处理,不要置于页面内容中,以免引起误会。 - 排版
-所有文字内容排版避免贴边显示(页面边缘),儘量保持10-20像素的间距并在垂直方向上居中对齐;各控制项元素间也保持至少10像素以上的间距,并确保控制项元素不紧贴于页面边沿。 - 表格数据列表
-字元型数据保持左对齐,数值型右对齐(方便阅读对比),并根据栏位要求,统一显示小数位位数。 - 滚动条
-页面布局设计时应避免出现横向滚动条。 - 页面导航(麵包屑导航)
-在页面显眼位置应该出现麵包屑导航栏,让用户知道当前所在页面的位置,并明确导航结构,如:首页>新闻中心>欧科智慧型招商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其中带下划线部分为可点击连结。 - 信息提示视窗
-信息提示视窗应位于当前页面的居中位置,并适当弱化背景层以减少信息干扰,让用户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信息提示视窗。一般做法是在信息提示视窗的背面加一个半透明颜色填充的遮罩层。
系统操作
- 儘量确保用户在不使用滑鼠(只使用键盘)的情况下也可以流畅地完成一些常用的业务操作,各控制项间可以通过Tab键进行切换,并将可编辑的文本全选处理。
- 查询检索类页面,在查询条件输入框内按回车应该自动触发查询操作。
- 在进行一些不可逆或者删除操作时应该有信息提示用户,并让用户确认是否继续操作,必要时应该把操作造成的后果也告诉用户。
- 信息提示视窗的“确认”及“取消”按钮需要分别映射键盘按键“Enter”和“ESC”。
- 避免使用滑鼠双击动作,不仅会增加用户操作难度,还可能会引过用户误会,认为功能点击无效。
- 表单录入页面,需要把输入焦点定位到第一个输入项。用户通过Tab键可以在输入框或操作按钮间切换,并注意Tab的操作应该遵循从左向右、从上而下的顺序。
系统回响
系统回响时间应该适中,回响时间过长,用户就会感到不安和沮丧,而回响时间过快也会影响到用户的操作节奏,并可能导致错误。因此在系统回响时间上坚持如下原则:
- 2-5秒视窗显示处理信息提示,避免用户误认为没回响而重複操作;
- 5秒以上显示处理视窗,或显示进度条;
一个长时间的处理完成时应给予完成警告信息。
中文百科:软体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