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于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创建,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局级科研事业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及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抽查、研究开发、型式试验、涉及档案鉴定、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法规标準起草、安全评定、风险评估、技术仲裁、失效分析、事故调查处理、司法鉴定、产品(体系)认证评审、节能监管、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技术谘询、信息及网路服务、编辑出版、中国国内外技术与学术交流。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拥有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试验基地、2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质检总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员工730人,其中:研究员16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1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外文名: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 简称:中国特检院·CSEI
- 创办时间:1979年10月
- 属性:局级科研事业单位
-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现任领导:院长:林树青
党委书记:郭元亮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
历史沿革
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局下建立“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站”。
1980年3月,国务院劳动总局将“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站”更名为“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安全监察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
1982年7月,国家劳动总局与国家人事局、科乾局、编制委员会合併成立劳动人事部后,更名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
1984年7月,明确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为劳动人事部直接领导的局级事业单位。
1984年12月,劳动人事部批准更名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88年9月,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覆,将劳动人事部分为劳动部和人事部,原“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归劳动部所属,更名为“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为劳动部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1998年6月,根据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随政府职能机构部门也正式划转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总局特设局参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

1998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前来正式宣布接收“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99年3月,中编办同意将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划归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原批150名事业编制相应划转。
1999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局正式通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划转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2002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同意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2003年1月,中国特检院成为全国质检系统首批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
2004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2007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批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14年3月,与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特检安全环保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17年7月,成为ISO/TC 135/SC 9(声发射检测)国际标準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科研条件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拥有实验室或试验区域28个,合作建立的各类实验室和新技术推广套用中心20多个,并在全国範围内建成了固定式长管拖车检验站13个;拥有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试验基地、2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质检总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院级研究机构,是4个单位秘书处的挂靠单位、3个代管单位、2个经济实体,设有6个服务中心。
国家级检验中心:国家锅炉压力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锅炉水处理与有机热载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
国家级研究试验基地:国家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试验基地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总局无损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国家质检总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油气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结构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级研究机构:材料高低温性能实验室、气瓶型式实验室、燃烧器型式实验室、微试样性能实验室、长管拖车检测站、研究开发中心
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準化委员会、全国索道与游艺机及游乐设施标準化技术委员会
代管单位: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许可办公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中心
经济实体:方圆标誌认证集团北京特检有限公司、北京赛福特饭店
服务中心:节能技术中心、石化检维修中心、化学分析中心、结构研究与评价中心、材料研究与评价中心、无损检测技术中心
人员编制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有员工730人,其中:研究员16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81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10人;博士/博士后37人,硕士178人,本科159人;有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高级检验师21人,检验师153人项,Ⅲ级无损检测资格78人项。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沈功田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沈功田等
国家“万人计画”:沈功田等
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沈功田、贾国栋等
设备资源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有办公面积1.9万余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2800台(套)。
铁锅事业部拥有燃烧器综合性能检测设备、无损检测设备、工业用内窥镜检测设备、金属性能分析设备、常规检测设备;压力容器事业部拥有应力及应力集中测试设备、金相分析设备、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失效分析设备、表面及埋藏缺陷检测设备、厚度检测设备、巨观检测设备;压力管道事业部拥有压力管道评价分析设备和软体系统、压力管道专项检测设备;气体装备事业部各长管拖车检验站配备8台套长管拖车自动磁粉、超声、视频检测系统,拥有储气井专用检测车9辆,固井质量检测系统11套,井下视频系统9套,井筒壁厚检测系统10套,还有硬度计、金相仪、测厚仪、探伤仪等若干台;游乐设施事业部拥有300多台套基本检验检测设备,还有加速度测试仪,动态应变仪,全站仪、钢丝绳漏磁检测仪、涡流探伤仪、红外线检测仪、红外线测温仪、雷射测距仪、噪声测试仪、磁记忆检测仪等。
合作交流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与世界40多个国家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学术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建立了长期交往联络。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累计突破20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13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励62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画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25项)、国家标準创新奖等;上述成果的转化套用以及被标準和法规所採纳,解决了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相关的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军工等行业的技术难题,为秦山核电站、神华煤液化、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庆60周年和上海世博会等活动的特种设备安全提供保障。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特检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一等奖32项,省部级二等奖57项,省部级三等奖45项。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获奖年度 |
---|---|---|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製造与维护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4 |
大型石化装置系统长周期运行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套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1 |
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级技术与套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0 |
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5 |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5 |
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1 |
在役含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画优秀科技成果奖 | 2001 |
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 |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画重大科技成果奖 | 1996 |
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分析及体积型缺陷安全评估工程方法研究 | 劳动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1998 |
机械装备的重大事故原因分析诊断和安全评定技术研究 | 经贸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0 |
含体积型缺陷压力管道极限与安定分析及安全评定方法研究 |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 | 2002 |
压力管道危险源评价与失效原因诊断技术研究 |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 | 2002 |
热弹性红外图象安全检测系统的研製 | 辽宁省科学技术创新奖 | 2003 |
在役含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定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03 |
在用重要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诊断与爆炸监控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 2004 |
超声手动扫查成像检测仪研製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04 |
在用重要压力容器与(工业部分)管道安全诊断及爆炸监控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 2004 |
北京东方化工厂“97.6.27”特大火灾事故原因研究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 2004 |
城市埋地燃气管道重大危险源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05 |
GB/T 19624《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 中国标準创新贡献奖 | 2006 |
基于风险评价的石化装置与城市燃气储配系统承压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 2006 |
基于风险评价的石化装置与城市燃气储配系统承压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 2006 |
石化装置与城市燃气储配系统风险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 | 2007 |
特种设备标準体系研究与重要标準研究制定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07 |
埋地钢质管道风险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範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 2008 |
特种设备安全科学监管支持技术研究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09 |
GB 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一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 中国标準创新贡献奖 | 2009 |
石化装置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套用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2009 |
大型储罐群安全检验技术体系研究和工程示範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09 |
埋地与带保温层管道腐蚀和泄漏检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製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 | 2011 |
锅炉长周期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及其套用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2011 |
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检测评价技术研究 |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 2011 |
大型石化装置线上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套用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2 |
压力管道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2 |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準体系战略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3 |
工业锅炉能效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3 |
起重机低速重载迴转机构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4 |
GB150.1-2011压力容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等4项标準 | 中国标準创新贡献奖 | 2014 |
承压设备安全附属档案标準体系研究及重要标準研製 |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5 |
中美电梯法规标準比较研究 |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 | 2015 |
学术期刊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和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主办的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5月,是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路出版总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和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等资料库确认收录。设定有《政策导向》《科技视点》《创新论坛》《法规标準》《重大项目跟蹤》《试验研究》《材料与设计》《科研足迹》《检验评价》《检测技术》《管理技术》《节能减排》《水处理》《安全分析》《事故分析》《应急救援》《特检之苑》《企业之窗》《行业动态》等栏目。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人才培养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培养博士后7人。通过与全国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博士、硕士近200人。
资质证书
截至2015年9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获评为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ISO/IEC17025实验室、ISO/IEC17020检查机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家锅炉压力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锅炉水处理与有机热载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的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的国家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甲级资质,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产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中国方圆标誌认证集团和CNCA认可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相关产品认证审核中心、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和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机构、商务部授权的特种设备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总后勤部授权的后勤军工产品检测试验机构。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院标识由2个同心圆构成,右边有一个开口,似的同心圆成为了C形,开口的地方是研究院英文简称CSEI。

精神文化
质量方针:独立公正、科学严谨、信守契约、优质高效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 林树青 |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 郭元亮 |
副院长 | 初晓 |
沈功田 | |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 谢铁军 |
副院长 | 刘三江 |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 修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