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张旭(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

(2019-11-21 11:53:26) 百科综合
张旭(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

张旭(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

张旭,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岐黄书画院院士,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镇原书法家协会理事,《星星》诗刊特邀记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旭
  • 别名:忠墨堂主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职业:书法家,记者,编辑
  • 主要成就:书法创作
  • 代表作品:书法作品

人物简介

张旭,1971出生,甘肃镇原县人,现为镇原电视台播控部副主任,记者,编辑。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岐黄书画院院士,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镇原书法家协会理事,《星星》诗刊特邀记者。
现代书法家张旭现代书法家张旭

人物成就

1990年11月—199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3部队司令部任职。书法作品《一笔虎》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篆刻、美术、摄影大展中获一等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艺术作品展上获得一等奖。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2001年6月在由中共庆阳地委宣传部、庆阳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阳地区民众艺术馆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区美术书法摄影展中获一等奖。
2004年8月在第七届全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中获成年组优秀奖等奖项,10月在陕西书法家协会首届正书展中获优秀奖。
2007年陕西书法家协会二届行草展入展,参加市县书法大展数十次并获奖入展。
2009年4月作品收录于《镇原籍书画名家作品集》。
2010年作品入围全国首届手绢作品展。
2011年被县委宣传部和文联评为全县先进文艺工作者。
2011年7月在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当代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中入展併入编作品集,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阳市委员会文史馆永久收藏。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2012年作品获镇原‘联村联户’书画展一等奖,参加镇原名家‘潜山书韵’30人提名展。
发表小说、诗歌、新闻作品30余万字,书法作品200余副。书法作品收录于《寻根书法之乡镇原》、《镇原书法》、《庆阳书法》、《镇原时讯》、《潜夫山》、《陇东报》、《北斗》等。

人物评价

笔蘸二王砚池 力追晋唐风韵 ——评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张旭书法艺术
文/姬文海
一个与古人相同的名字,穿越时空般的响亮,令人好奇之外,些许对他的生活便有了一点兴趣,他就是我十多年的书友—张旭先生。同样的名字,有相同的嗜好,在各自的时代,常常用书法这独特的艺术语言解读自己的人生。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初见张旭,精瘦干练的高个小伙,睿智的目光里散发出过人的魅力。1971年他出生于甘肃镇原县太平镇一个农家,在他幼年时代,镇原就素称书画之乡。一次,镇原书坛泰斗邓博五老先生随其父到他家逛闲,发现他写字甚有感觉,鼓励他参加县级一个少儿书法比赛,当他怀揣荣获三等奖的奖品时,兴奋不已,一个小小的展览给了他巨大的自信和动力。从那以后,他愈加对书法的青睐,更勤于对书法的练习,字帖、毛笔便形影不离,自家的院子里一笔一划全是他奋进的轨迹。几年来,他逐渐成为村里村外的小写家了。上学期间,学校每次办黑板报非他莫属,墙报板报,抄写注意工整,装饰力求醒目,颇得师生讚誉。每年腊月,自家数里外有许多人携带红纸,登门拜访求春联。既给书写对联,又给他们管吃管喝,儘管如此,他还是乐此不疲,心里美滋滋的。他期望来年有更多的人还来找他,成为他练字的机会,从此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法不断地丰富着他的学习和生活,翰墨飘香伴他逐渐成长。每次学校举办书画竞赛,他的作品总获一等奖。1991年正处高三冲刺阶段,一次应徵入伍的机会,是他成为城镇兵中唯一被部队特招的文书。进入部队,艰苦的训练生活枯燥而单调,但他喜爱部队生活,深感没有当兵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他更加珍惜时光,在训练之余,坚持临池,四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坚定的人生信念,规範了他军魂般的言行举止,百折不挠的毅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美术、摄影大展中。张旭先生写的一笔虎在全军荣获一等奖,并且受到兰州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和47军军长郭伯雄的高度讚赏。于是,他成为47军当时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在全师黑板报比赛当中,他办的黑板报荣获第一名,随后便从139师通信连文书调到139师政治部报导组,专门从事新闻报导和书法创作工作,他不断的用书法温暖人生,军旅生涯的艰苦砺练,更使他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些许苍劲和几分豪气。在那个时期,他的作品既有阳刚雄强之壮美又不缺阴柔飘逸之姿,追寻书法的力度美、结构美;畅游翰墨之余,他还用文字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事迹,在《解放军》、《人民军队报》、《解放军画报》、《139师师报》上都常常可以欣赏到他的新闻稿件和书法力作。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1995年,镇原县广播电视局刚成立有线电视台,新闻记者稀缺。由于他具有写新闻报导的特长,受到县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县广播电视局局长的赏识,他被第二次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成了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界工作,他的艺术生活圈不断的扩大,接触了更多的真正的书法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哥哥张维先生,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点拨。在平日再忙的工作中,也不忘技道双修,他把工作之余自己能够支配的那点时间,大部分都许给了书法艺术,一刀刀宣纸,一瓶瓶墨汁,一根根秃笔,都随着孤灯失去。在他的人生之途,书法和新闻写作给他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人生驿站又一次起航。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20年的日日夜夜,他默默地面壁临池,孤独与笔墨相伴,宣纸与字帖随身。初学书法之时,他选择的第一个帖便是柳公权的《玄秘塔》,但因无基础,虽认真临习,久学仍无法入其堂奥、得其神髓。为此,张旭用近10年的时间先后临习了欧阳询《九成功醴泉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阴符经》、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赵孟頫《妙严寺记》《胆巴碑》、锺绍京《灵飞经》等字帖,奠定了他的楷书基础。当别人都在追求个性,把传统鼓捣得支离破碎时,他却避开时风的影响,默默的追寻古人的血脉,吸收了传统书风中安静祥和的气息,逐渐对书法概念有了重新的诠释。几年下来他不固步自封,又臻新境,大量揉进时人书写特点,在他的笔墨间有种生机灵动,不扭捏造作,大方自然,一如其人。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张旭的书法,五体兼修,尤工于行草,他一直沉浸于古法之中,他的学书之路乃是从艰辛的临古中走出。他临帖摹碑,广涉博取,兼收并蓄,然而,他对二王一脉书风仍是情有独锺。因为“二王”书风是中国古典书法成熟的标誌 ,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张旭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王珣《伯远帖》等经典名帖临摹和研习之后,他始终坚持笔法、墨法和章法并重的艺术準则,注重点画、线条的纵横结合,墨色的丰富变化,结体的腾挪避让和情感、灵性的自然流露,他用自身沉静灵秀的内蕴力追晋唐风韵,并将书法艺术“骨肉神韵气情”融会贯通,他把对“二王法帖”的理解感悟,包括人生阅历、文学修养,都注入了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妍雅姿媚、飘逸洒脱、圆融质朴,奇清新流的优美的书体,是他天资与勤奋的结合,笔意墨香的行间流露一种晋代文人崇尚飘逸的审美书卷气息。
二十多年的磨鍊,张旭逐步找到了自己的书法艺术语言,但也同时感觉到这种语言的单调与局限,他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了更为艰辛的跋涉。他选择书家,由远及近:张黑女墓誌、张玄墓誌、王铎、米芾《蜀素帖》、白居易《楞严经》,苏东坡《寒食诗帖》、黄道周、倪瓒、黄庭坚、文徵明、张瑞图、杨维桢、道人张雨、锺繇、张旭、虞世南、蔡襄、蔡京、倪元璐、智永、徐渭、邢侗、于右任等孙过庭《书谱》、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佛遗教经》,杨凝式《韭花帖》、陆柬之《文赋》。在众多的发帖中,张旭先生沿着中国帖学的主脉,不断求索,博採众长,注重形韵兼备,深入古法堂奥而不为所囿,他的艺术语言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不见了赵子昂的妩媚,保留下来的是纯厚流畅的转合起承,淡化了“二王”的柔媚的一面,婉转流美当中而又不乏古朴,形成一种典雅俊美、潇洒秀逸的书法艺术语言格调。
弹指一挥间,人生已到不惑之年。40多个年头里,他收穫过太多的幸福,也经历过不少挫折,积数十年艺途磨砺之所悟,他认为,做为一个艺术人,锲而不捨的精神固然重要,而“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的心态却更为重要。在与张旭先生的接触中,或吃酒聚会时,他擅酒豪饮,似醉非醉,让人生气后又深感可爱。或畅聊艺事时,他总以书为乐、以书养性,他追求书法中蕴有古意,认为先贤留下浩如烟海的法书经典都是后人学习和赏析的典範,他认为不图虚誉是为了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并保持一种良好的治学心态,他以平和的禅心回溯传统,以虚灵的胸襟体会自然,以纯净的心境和深厚的内蕴写出了晋人的意味,把自己的感悟发于笔端,使笔底呈露新的思想。随着他数年的坚持与探讨,加之他具备全面的人文素养,在不同学书年龄阶段,对古典书法的深邃理解和审美认知的不断变化,如今,他藉助于笔墨的载体,书写自己的心灵和性情,他落笔不俗,髮乳二王,线条沉稳厚重,流利而不甜腻,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见清气的中庸平和之美,作品格调清新淡雅,灵明洒脱,不随时风,颇具自家面目。观看他的作品,书案娟秀的札记手稿,皆为妙笔,意与神通,原生态的文字,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品他的书法犹如如品一杯清茶,清醇淡雅却韵味悠长,真气扑面。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书法艺术魅力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不仅工于书法,对于诗词歌赋也颇有钻研,如果说书法让他的生命插上了翅膀,那幺对新闻传媒事业的热爱,也自觉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自己说:“书法、写作、美术都是我的爱好,表达的方式不同,情感都是相通的,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如果不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理解中国书法”。没有修养的人,不可写字和作画,这句话自然成为我对书画家们的告诫。文学作为写作更高层次的创作,则更与书法艺术创作相互结合得更紧密,更相通,更“给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帮助书法完善深刻,富有内涵;书法帮助文学作品充满厚重或灵动的美感,就在这双层面的促动下,张旭所撰写的小说、诗歌、新闻作品已发表30余万字,很富有新时代气息,耐人寻味。采写的5万余字长篇报告文学《书法情怀》发表在权威网站《中国名书画家》网,受到许多同仁的热评和转载。许多书法和文学作品收录于《寻根书法之乡镇原》、《镇原书法》、《庆阳书法》、《镇原时讯》、《潜夫山》、《陇东报》、《北斗》、《甘肃书画艺术家典库》、《中国名书画家辞典》等。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张旭先生经过多年的磨练和辛勤付出,在各种县、市、国家级书法大展中,屡次获奖,成绩颇佳。虽已如此,但他在学习书法的艺术道路上,没有更多老师的指授,全凭自己的痴情和20多年苦心孤诣的坚持,才取得今天优异的成绩。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我虽在学校教书,功于绘画,却常关注书坛画界的动态,见过很多人,也听过许多事,所以逐渐有些感受。深知书界里很容易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心浮气躁。所以我很想对他说:老哥,你还很年轻,只要认準了自己的路就不停地走下去,一如既往步伐稳健地追踵前贤就不会错。古人说得好:“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只有“熟”,而后方能求出有质量的“生”来,否则定将像当今浅薄的时风那样,狂怪而离谱。今后,凭籍他的稟赋和功力,相信张旭先生更会精于笔蘸二王砚池,力追晋唐风韵,呈现自我个性,小弟将遥望着你不断前行的背影为你加油给力。
——2013.12.21于望山楼

艺术感悟

感恩书法
文/张旭
弹指一挥间,人生已到不惑之年。40多个年头里,人生经历了太多失败与挫折,也收穫了诸多成功与喜悦。从懵懂少年起我就与书法结缘,翰墨飘香伴我逐渐成长,伴我在书法艺术这个殿堂里不断滚爬打拚,一路脚步匆忙而踏实。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谈到我与书法结缘,还得从国小二年级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说起。当时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叫赵万新。那天课间,我在讲台的黑板下拾了一截粉笔头,随手在黑板上写下“春天”二字,写完一转身赵老师正站在我的身后,我当时真的吓坏了。他说“怎幺不写了”,我知道这下可得挨打了,因为他最讨厌娃娃偷他的粉笔在墙上乱花。前几天杨春宝同学偷他粉笔乱画被查出来,还给他买了一盒新粉笔呢!我知道这下麻烦可大了,我赶紧解释:“我没偷你粉笔盒里的粉笔,我是在黑板底下拾上的”。他说“我知道”,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说我字写得很不错,叫全班同学写字要向我学习。随后还安排让我用铅笔把生字表上的生字用方格纸写地工工整整的,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向我学习。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不但没挨打,而且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知道能写一手好字,会得到老师表扬,说不定在有些场合还可以“逢凶化吉”。于是我从心底里悄然爱上了写字,即书法。
那时候,我并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含义,后来才知道字写好就能当书法家。那是在国小三年级的一个寒假里,我和弟弟因为是姊妹中最小的也不能给家里帮衬什幺忙,爸爸就把我俩带到城里度寒假。爸爸这里的翻翻纸真的很多,我两就每人整理好厚厚的几沓,订成练习本。有的纸没角角我们俩谁都不要,又堆在那里,爸爸用这些纸教我们练习写毛笔字,爸爸不停的夸我字写得比弟弟好,叫弟弟要向我学习。我当时觉得太骄傲,太有面子了。就把自己觉得写得不错的字用胶水粘在墙上,孤芳自赏。但是,时常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说你看你把你爸的房子弄成啥样子了。不过偶尔会得到爸爸单位同事的讚赏。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记得有一次,邓博五老先生到爸爸房子来聊天,看到我墙上贴的字,说“你这个娃字写得不错,这几天县上要举办一个全县儿童书法竞赛,你叫娃娃写一个方方送到文教局或文化馆。”我听到这个讯息真是高兴极了,就认认真真的写了一个四尺横条,结果在全县儿童书法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并且奖了一个笔记本、一个墨盒,怀揣着奖品在跟爸爸往回单位走的路上,看到安徽人摆着好多毛笔在街道上叫卖,我哭着喊着要爸爸给我买,当时爸爸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几块钱,那只毛笔要六块半钱,爸爸怎幺都不肯给我买,我拿着人家的毛笔死活不放,最后爸爸还是满足了我的要求。从那以后,我练习书法的兴致更浓了,一有空就拿着字帖、毛笔在自家的院子里蘸水一笔一划的去写,逐渐成了村里学校远近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了。学校每次办黑板报非我莫属,每年腊月写春联,村上有些人就拿上红纸来登门拜访。儘管给人家把对子写了,还要给人家管吃管喝,但是,还是让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真的希望来年有更多的人还来找我写。就这样我与书法有了不解之缘。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从国小到国中、高中,每次学校举办书法竞赛,我总是第一名。高三那年,班上有几个同学都蠢蠢欲动去参军,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去报名参军,那个接兵的说你们镇原是有名的书画之乡,我这次要给部队特招一名文书,要求要字写得好文章写的好。我听到这个讯息,就把我在语文报和作文周刊及校报上发表的文章、书法以及书法获奖证书从家里偷偷拿来给接兵的张营长看了,张营长还就真的最后把我选中了。我当兵是城镇兵,当时城镇兵如果选中,就意味着工作已有了着落。县上劳动就业局就给安置卡,复员回来可以安排工作,我真的是太幸运了,书法算是给我帮了大忙。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到了部队之后的第二年,正好赶上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美术、摄影大展。我写的一笔虎在全军荣获一等奖,并且受到当时兰州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和47军军长郭伯雄的高度讚赏。我成了47军当时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了。记得那次,兰州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来我师,要为师通信大楼题字,还邀请了我去观看。傅司令员题了“一三九师通信大楼”八个大字.当时,首长写成之后他也觉得很不满意,在场的领导却随声附和,讚不绝口,说首长写得好,真的写得好。傅全有说“好什幺好,我觉得不好。”指着我说“小张,你说说有什幺问题。”我当时因太激动随口便说:“以我的感觉,我认为这八个字当中第一个字是“一”字,只有一划,最后一个字是“楼”字并且还是个繁体楼字,这个牌匾题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字越写越大,从而形成了蛇尾虎头之势。第一个字是一划,就套用墨重一些,字写粗一些,最后一个字笔划很多就应笔划写细一些,这样可能就会好一些”。我的这一番话说到了傅全有司令员的心坎上。他当场说“小张他说的很好吗!”傅全有司令员按我说的又写了一个,这下好多了。他还连连称讚我说的很好,旁边的直工科杨项东科长说“这就是前些天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年全军书法大展中荣获一等奖的张旭同志”。傅全有司令员说:我们的部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才,要多多加以培养。就这句话,时间不长,全师黑板报比赛当中,我办的黑板报荣获第一名,我从139师通信连文书调到139师政治部报导组,专门从事新闻报导和书法创作工作。
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现代书法家张旭作品
如果说书法让我的生命插上了翅膀,那幺新闻写作就奠定了我生活的基础。1995年,镇原县广播电视局刚成立有线电视台,正缺少的就是新闻记者。当时县上第一次分配,我被分配到了县供销联社,供销联社已是一个即将名存实亡的单位,我就请求县上把我能否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可当时他们说县广播电视局成立有线电视台,要的是新闻记者,你能写新闻吗?我说我在部队上就是写新闻报导的,随后我回家拿了许多我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解放军画报、139师师报上发表的新闻稿件和书法作品。当时的县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冯养锐看了后,很是欣赏,就和县广播电视局局长闫敬瑞局长商量,把我二次分配到广播电视局当上了一名新闻记者。因此,我回忆我的人生之路,书法和新闻写作给我的人生路起到了很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辛勤付出,我现为中华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民族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岐黄书画院院士、庆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镇原县书法家协会理事、星星诗刊特约记者、南江诗刊特约记者,镇原电视台编辑记者。
现代书法家张旭现代书法家张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今,书法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进了我的血液,好似吃饭、睡觉天天如此,如影随形。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如果说是书法美丽了我的人生,那新闻写作则奠定了我生活的基础。
艺如沧海,行无止境。感恩书法!因为有了你,我的人生才如此精彩。我将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跋涉、砺练、进取!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