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教师忌语

(2018-09-16 08:50:53) 百科综合
教师忌语

教师忌语

教师忌语,用以规範中国小教师的文明言行,禁止教师向学生说带有讽刺、挖苦性的话语,老师要文明用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以鼓励的方法,赏识的方法,去接近学生。学生要想学习好,必须有一颗成为学习好的野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教师忌语
  • 用于:规範中国小教师的文明言行
  • 说粗话害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 不说忌语原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係
  • 意义:防止教师过度批评学生
  • 忌语类型:笨猪、傻、烦等

内容

1、我要是你早不活了!
2、你真笨!你真傻!
3、看见你,我就烦!
4、谁教你谁倒霉。
5、回家让你妈带你查查,是不是弱智!
6、你这孩子无药可救。
7、坐下,你真笨!不知道,干嘛举手,总是耽误大家的时间!
8、您的孩子没法教,领走吧!
9、你是吃饱了混天黑,吃嘛嘛香,干嘛嘛不行,你真没救了。
10、闭嘴!我不想听你说。
11、讨厌,不要脸!
12、你是最差的一个!
13、你长眼睛乾什幺用的呀!
14、你有病呀!
15、低能。
16、住嘴,不要再说了。
17、一边呆着去。
18、我看你这辈子算是完了。
19、简直是木头桩子多俩耳朵。
20、你有没有良心?
21、现在的学生,一拨不如一拨!
22、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真是个榆木疙瘩。
23、死鱼不张嘴。
24、明天让家长写一份保证书,再犯错误,乾脆别上学啦!
25、老师就是老师,老师说什幺都是对的,你不听就不成!不听你可以不来。
26、再不改,就请你家长。
27、看你长不长记性。
28、不懂人话。
29、真笨,不是学习的料。
30、你给我出去!
31、缺心少肺!
32、你给我站起来。
33、缺心眼儿。
34、不争气的东西。
35、你真傻,去检查一下智商。
36、跟头猪似的,怎幺那幺懒呀!
37、你简直就是个白痴!
38、一边站着去,想通了再找我!
39、你别在我们班里混,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40、谁再不给我好好学,就请你家长。
41、你的耳朵是用来干嘛的,不就死出教室站着去。
42、你每天只知道吃吃睡睡,像头猪一样,书幺不好好的读。
43、教你这种垃圾学生简直就是我倒了八辈子霉。
44、有你事没你事?没事走!
45、你们怎幺一个不让一个省心呢?对你们真失望!

引以为戒

教师因爱之深或是恨铁不成钢,而无意间对学生说了那些粗俗话。殊不知,这话语让多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教师说粗话、挖苦学生更是被认作一种“校园冷暴力”。而要消除“校园冷暴力”,就得从老师不对学生说那些忌语开始。
教师不说忌语,一则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係;二则能让老师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三则可以让老师为学生树立文明用语的榜样;四则能呵护中小学生那幼小的心灵,给其人格上的尊重。

推广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安丘教育局开展的“教师忌语”活动,将是学生的“福音”,无疑值得推广。
只不过,那些“教师忌语”有许多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无意养成的习惯,而要根除这一陋习也绝非一日之功,更何况“教师忌语”也并非只是以上40条。如此看来,教师不说忌语,还得从教师们加强自身修养做起,发自内心地与学生平等相处,并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意义

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存在两种极端现象。
第一种是教师将批评语推向极至而成为带侮辱性质的话语。
具体表现有几种:将学生形象丑恶化,如“我看你什幺都不行,就是一只猪”;将学生的能力降为负数,如“我看你跟别人怎幺比?学习不行,体育又不行,没有一样好的,就连怎幺扫地都不知道”;顺带批评学生的亲属,如“你父母亲怎幺把你生出来的,这幺没出息,我看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些评语是极其危险的。它损害了学生的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它带有很强的压制性,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充其量只是教师自身情绪的一种发泄。
第二种是教师将表扬表面化,为表扬而表扬。
这种表扬看似尊重学生,张扬了学生的优点,实际上它并未真正触及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不具有说服性,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眼光,做老好人。
只有那些时机选择正确,“不露痕迹”的表扬和鼓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真正发挥教育作用。怎样选择教育时机,包括创造教育时机,用怎样的方式评价,怎样正确的理解学生是非常有意思的令人着迷的工作。值得每个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一生为之奋斗。
山东省教育局将“教师忌语”及“教师寄语”印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无疑有利于防止教师过度批评学生,却也有可能出现为表扬而表扬的状况。但不管怎样,它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到底怎样说话,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用?就这个意义而言,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作用

文明的教师用语,能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给其以人格上的尊重,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係有积极作用。应该说,出台“教师忌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忌语”所起的作用有限,不应该被过度高估。
教师语言暴力的问题出在嘴巴上,根子却在思想上。“应试教育”下学校看升学,家长看成绩,教师看分数,当加在教师身上的压力达到一定极限时,歧视、讽刺“差生”等现象便在一部分功利心很强的教师身上表现出来,虽禁不止,渐成积习。
有的老师说:校长天天看成绩,比分数,老师分数低了不是罚款就是讽刺批评,你不以师为本,叫我们怎幺以生为本?如果不改变“应试型”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功利、浮躁难免左右着部分教师的情绪,“教师寄语”对于以分数和成绩惟重的教师心态来说多少有些理想色彩。
教育是“感动与被感动”的心灵互动过程,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殊劳动。教育有“禁区”,但过多过滥的“忌语”加在教师身上会适得其反,语言上的噤若寒蝉势必会消减教师的育人能力。难怪老师说:学校禁止我们不能讲这,不能说那,面对违纪学生我都不知道该怎幺说话了。试想当教师习惯“口是心非”的时候,和谐的师生关係恐怕永远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出台“教师忌语”容易,可实际操作中监督“教师忌语”的实施情况却很难。怎样让“教师忌语”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如何让教师说文明用语成为一种习惯和职业素养?倘若教师说了“忌语”,到底由谁来监督?如何处罚?又由谁来惩戒?……如果这些现实的问题不能解决,就无法让“教师忌语”起到应有的作用。个别老师说:我今天心情不好,骂了学生几句,学生不敢说,家长不知道,学校能把我怎样?所以,以一种刻板的、形式化的方式来规範教师的言行,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往往会沦为一种摆设。
一个有良好修养的教师,“忌语”绝对说不出来。教师不说忌语,还得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做起,从灵魂上重塑教师形象,使教师发自内心地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避免因失语而造成对学生的身心伤害。让同学们都喜欢和你在一起是最好的。

标 签给教师的阅读建议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