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柱础的形状雕製成花瓶形,称为“花瓶式柱础”。花瓶式柱础的轮廓线条非常优美,自然流畅,就像是一个精緻的花瓶。花瓶式柱础的表面,也有施雕刻与不施雕刻两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花瓶式柱础
- 套用领域:建筑学
- 特点:柱础形状雕製成花瓶形
相关概念
柱
柱是建筑物中用来承托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的桿体,俗称“柱子”。柱子和其他大部分建筑构件一样,有丰富的品类和一定的发展过程根据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可以将它分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瓜柱、角柱、廊柱等;而根据柱子的截面形状来看,则有圆柱、方柱、六角柱、八角柱等不同形象;根据柱子所用的材料来分,有木柱、石柱等之别:根据装饰来看,又有雕龙柱、油漆柱、素麵无饰柱等。此外,柱子在使用时有单独直立的,也有两柱紧贴而立的。柱子在各个时期既有延续与继承,也有发展和变化。如,方柱在秦代时始出现,而汉代时则又增加了八角形柱、束竹式柱、人像柱等,唐代中期以后则极少再使用方柱,宋代时大多为圆柱和八角柱。还有很多柱子,作用与位置均相同,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如瓜柱,在宋代时称为“蜀柱”、“侏儒柱”,明代以后才称为“瓜柱”。
柱础
建筑物所用木柱下垫的石墩叫“柱础”。柱础的作用主要是承载与传递上部的负荷,并防止地面混气对木柱的侵蚀。柱础有隐于地下和凸出于地面的两部分。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柱础,就是指的凸出于地面上的部分。这些凸出于地面的柱础,在早期时常加工成古镜、覆盆等形式,其上有的饰有雕刻,有的是素作。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柱础样式渐多,雕刻纹样也更多,有动物纹、莲花纹、龙纹、凤纹、鱼纹、水纹、其他花草纹等。除了有众多各式不同的花纹装饰外,也有一些不加雕饰的。

柱础的式样
柱础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朝代有具体不同的式样。所以说,柱础是富有时代特徵的建筑构件之一。如,在较早的殷商时代,柱础大多为天然石块:发展至汉代,出现了圆形、覆斗形和部分动物纹柱础: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较多的莲花瓣形柱础;唐宋时期的柱础大多为覆盆式,雕饰花样也较多;元代时素作柱础最多,明清时期,北方建筑的柱础,尤其是官式柱础多为鼓镜式,其余较为随意,而南方地区因为多雨潮湿,所以柱础都用较高的鼓状石墩,称为“鼓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