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贞操嫁妆

(2019-05-02 00:55:14) 百科综合

贞操嫁妆

柏阿姨,本名柏万青,是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家喻户晓的名牌电视栏目《新老娘舅》和《一呼柏应》的嘉宾主持。日前柏万青因在电视节目中告诫所有生活在上海的未婚女青年要自尊自爱、不要过度放纵,强调:“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而受到无数自称“非处”女人的网路围攻,从而引发了这座城市近年来少有的关于女人“贞操”的大争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贞操嫁妆
  • 出处: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
  • 人物:柏阿姨
  • 身份:嘉宾主持

简介

贞操嫁妆
与其它嘉宾主持不同的是,柏阿姨在电视节目中个性突出,爱憎分明,且口才甚好。她的话甚至被网友整理成“柏阿姨语录”而广为传播。比如:“强行变道的“霸车族”你当这是在游乐场开碰碰车啊,上海的交通就是被你们弄坏的。”“高空抛物的“散花族”当头棒喝:这群人是潜在的危险分子,定时炸弹。”而这次“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更是语出不凡,轰动上海。

触及了这个城市最敏感的神经

让柏阿姨万万没有想到是,与以往她在节目中批评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大家一呼百应不同的是,这次人们似乎一下将攻击的目标指向了她本人,且语言更加激烈,不留情面。因为长期以来,生活在这座以文明繁荣、浪漫开放着称的城市里的人们,对“性”及“性的交流方式”有关自己的理解与释放,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而柏万青恰恰触及了这个城市最敏感的神经。

许多自称非处的女人

许多自称“非处”的女人纷纷在网上发帖抨击柏万青的言论:“对性的约束是对人性的禁锢,是非人道的。”“你管人家结不结婚,两心相悦是自己的事,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改革开放都多少年了,还谈贞操,你刚出土呀?”,“柏阿姨那个时候穷没东西陪嫁,人又寒蝉嫁妆只好送这个咯”等等,这些在别的地方只能是私房话,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些网站的首页上,还引来了不少的追捧者,搞得好像柏阿姨“不守妇道”、“缺乏道德观念”一样,着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她不能不 振臂一呼

作为老上海人的柏阿姨,不是不知道残留在这座城市的近百年禁忌。但长期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和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良知和责任,促使她不能不“振臂一呼”,以拯救业已濒临崩溃的城市男女的道德伦理。用她的话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撒谎说到同性同学家补习功课而去开房。也不能允许大学生们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卖命的钱不好好上学,却去酒吧、快捷店鬼混。她说这个社会应该有个道德底线。柏阿姨的抗争儘管有些孤独,悲壮,但确实引来了许多人支持与尊敬。

有碍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些行为

无容置疑,以“尊重人权”“尊重隐私”“解放人性”“释放个性”为幌子的“未婚同居”、“试婚”、“寻找激情”、“搞一夜情”以及“换妻”“做小三”等有碍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不仅仅在上海,在全国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比比皆是。据有关婚姻机构的调查发现,我国在初婚人群中,婚前有性行为的女性就达七八成,有过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接近五成。传统的贞操观念正在渐渐被年轻一代抛弃。婚前性行为已经被视为是人的正常需要,与道德无涉。调查说,由于婚前性行为缺少约束,男性择偶时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了,如果他坚持要找处女,择偶的範围就要缩小70-80%。”西方某旅游网站向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推荐的“世界十大激情浪漫城市”,中国的上海和云南省昆明市位列其中,排名甚至比誉为世界浪漫之都的法国巴黎和狂野之城的墨西哥还要靠前。更耐人寻味地是这两座城市的标注栏中有免费、廉价的暧昧字样。而曾在中国浪漫旅游过的西方游客甚至拿其在中国旅行的“艳遇”,讽刺中国的“孔孟之道”连中国人自己都管不住。

性的张扬与放纵是可以亡国的

毫无疑问,高速的经济发展已无法掩饰现今中国青年一代的堕落。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既缺少思想道德、更无生理道德的危机时刻。以<战争与和平>蜚声世界文坛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告诫沙皇:性的张扬与放纵是可以亡国的。有识之士建议应该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和投入的力度,对宣扬“性解放”“性自由”的那些伪学者要採取措施、严惩不贷,为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清理出一片乾净的天空。但愿柏万青的吶喊能给人警示,也只是个开始…………

贞操

只是一种信仰一种洁癖 贞操是指人在发生两性之间的行为前的一种状态。很多学者认同:“贞操不是道德,只是一种信仰,一种洁癖。”就好比拥有某物,自己有它极好,但对于别人,却不必要求都同自己一样拥有。为什幺说贞操不是道德?因为“贞操”的内容不纯不正。不纯在于要求女子去守,男子可以不守;不正在于贞操属于精神还是肉体还不明白,倘说是属于精神的,那幺无论男或女,只要对异性有爱意,无论在婚前或婚后便都是不贞,而这种“心的不贞”谁一生中绝对没有过呢?是不是人人都不贞呢?再说虽有婚姻,夫妻间却十分冷淡乃至相互憎恶,却被人们称之为有贞操,岂不是十分虚伪而可笑!倘说是属于肉体的,女子被强暴失身,诈欺失身,婚后离异再婚便都成为不贞,而买卖婚姻、父母包办、经济政治联姻,实质上无异于卖淫,但无论当事人多幺痛苦,甚至爱情早已移到别人身上,只要婚姻维持一生,便是有了贞操,这又是多幺无理而专断!

只是一种信仰一种洁癖

心的吸引身的忠诚 男女双方因为彼此爱得深了,恩谊厚了,才能有心的吸引,身的忠诚,无论生生死死,心中那份爱永不消逝,永不转移,这才是贞操。所以,“贞操权”是没有的。刑事犯罪中的“强姦罪”,也不是针对处女“贞操权”的侵犯而制定,而是说任何一个女性,无论是不是处女,都有自己的性权利,被强迫发生性关係,强迫者的行为是犯罪。重庆某公司女职员在得知其同居男友在同居期间另行娶妻生子,痛不欲生之下愤然将同居男友推上被告席,以维护自己的贞操权,并索赔精神损失一万元但我认为赔偿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她之所以提出赔偿,是因为许多男性要求自己的妻子婚前必须是处女,婚后必须是贞妻。“性”成为他们判断好女人或坏女人的标尺,有价值或破烂货的界限。那位女职员如果再次恋爱结婚,有可能因为同居的历史,失去处女膜的事实而产生麻烦。因此,她既然“贬值”了,损失部分应该由获利者其男友赔偿。
感情和性生活是不可以买卖的 ,可惜在法理上这个道理是不被认可的,因为在文明的社会里,感情和性生活是不可以买卖的。爱人之间之所以发生性关係,是情之所至,当然也不排除生理需要和婚姻中的义务,但是其与肉体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当事人双方是自愿的、平等的、可以选择的、没有利益交换的。当事人感受到的幸福愉悦是共同的、相互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双方受益的。她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应该也获得了情感。否则他们的同居生活不会持续3年之久,甚至断而复续。因此,人们在这件事情上应该吸取的教训是: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把自己的贞操不经意地付出,然后后悔;不要轻易与人同居,尤其是自己对于婚姻前途看不清楚的时候;自己不能承担后果的事,一定不要做;对爱情和婚姻要慎重,要考察清楚对方,这是你自己的责任,不要总说对方欺骗你,上当受骗也有自己失察的责任;法律不是万能的,许多生活中的“擦边球”,需要自己清醒的判断,而不要一厢情愿地把事情想得太浪漫和美好。
感情和性生活是不可以买卖的。

嫁妆习俗

嫁妆是婚礼必有得东西 中国婚礼也是有的。但是中国中原地区的嫁妆就有一些特殊了。中原地区新娘的嫁妆除衣物、被褥、家具、电器外,还有一种家家必备的饭食嫁妆——随身饭。随身饭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此种菜需事先由娘家备好,姑娘出嫁的当天,随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至婆家,故而才有了这个名称。随身饭的品种有肉、菜、馍、麵条和饺子等。称呼每种饭菜时,人们习惯在前面加上“随身”二字,如果是肉,称“随身肉”,麵条称“随身面”,饺子称“随身饺”。若是随身饺,娘家需将捏好的生饺子摆在陪嫁的桌子抽屉里,待娘家派人送嫁妆时一起送到男方家。饺子的数量也有讲究,它要由姑娘出嫁时的年龄来决定。如果姑娘是20岁,应要準备20个饺子;如果24岁,则必须包上24个饺子。有的地方饺子的数量和姑娘的年龄相等,有的地方要比年龄多一个,为的是图吉利有余。父母为姑娘捏饺子的目的,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怕女儿到了婆家,亲家絮絮叨叨使女儿受气。

嫁妆是婚礼必有得东西

姑娘出嫁头一天 父母将肉煮熟,配上青菜,装入几个饭碗内,出嫁之日用食盒抬上,至婆家加热后给新娘食用。麵条是生的,在偏僻的农村,庄户人家多是自己动手擀,将擀薄切窄的麵条装入篮子,盖上红纸,然后请人在姑娘出嫁的当天担到婆家。城市居民则要买来精粉挂麵,把挂麵用红纸条缠好,放进新脸盆,配上两双新碗筷,用红布兜上作为嫁妆。姑娘出嫁之日,姑娘的嫂嫂提上脸盆,将麵条和妹妹一道送到妹夫家。麵条的数量为1公斤、2公斤、3公斤不等,一般以双数为宜。

上海浦东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迎娶,各地风俗各异,在浦东地区,大致可以归纳为走通脚、订婚、大礼完婚,三部曲。其中大礼完婚最繁琐,且听我把缘由细细道来:
走通脚所谓通脚 就是一对恋人开始在两家来去出面走动的第一次,男的称为“毛脚女婿”,女的称为“新小姐”。第一次进门,父母会用热气腾腾的“糖滚蛋”招待新人。有一段笑话:说是有一个很老实的毛脚女婿上门,丈母娘给他端来“糖滚蛋”,吃了以后,丈母娘问他甜不甜,他说不甜,其实是因为吃的太快了,碗底的糖还没有溶化,丈母娘嫌这样的人太老实,就回断了这门亲事。又有一个毛脚女婿初次上门,当时因为定口粮,肚子饿,吃了三大碗,丈母娘说太会吃了,要把家里吃穷了,就回断了。这个人又找了一家,上门第一次,不敢多吃了,结果,人家嫌他吃的太少,以为他有病,就也回断了。综上所述,只是要求毛脚女婿初次上门,处处小心,过好第一关,——丈母娘的“面试”。“新小姐”第一次上门,未来的婆婆一般喜欢的多,很少嫌弃的,此所谓“丑女不愁嫁”。

走通脚所谓通脚

订婚浦东婚姻习俗 还是有先订婚,再结婚的习惯,订婚的礼数还是比较简易的,摆几桌酒席,叫几家至亲长辈到场,大家吃一顿,也算有点告知的味道。其实,订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是一种形式习惯罢了。

订婚浦东婚姻习俗

婚礼进行曲 1、男家下聘礼:定出结婚日期,给女家送去三金四银、彩礼现金、太礼、离娘肉、喜糖。

婚礼进行曲

2、女家备嫁妆:以前,浦东地区的女子从小就纺纱织布,(浦东新区原名川沙,据传,川沙地区原来竹园很多,人们在竹园里经布,纱要穿来穿去,所以川沙成名)这些纺出的布匹除了供家人的穿用外,很大一部分是用来作为姑娘今后的陪嫁品,作为填箱的陪嫁带到男家。女孩子喜欢把心爱的衣服储存着,作为嫁衣裳。父母準备了被子几十条,花花绿绿的,还有衣箱、柜子、红木八仙桌、梳妆檯、洗刷用具、马桶、子孙碗。
3、男家到女家取嫁妆:老娘舅或者爷叔领队,新郎官带队,男男女女队伍庞大,当取嫁妆的人走到女家村外时,就得停下来休息,而且不準说话,也不準抽菸。直到女方家中有人到村口张望招呼时,取嫁妆的人才能进到女方的家门,当地的风俗认为取嫁妆的人象旧时的强盗抢劫、当官的勒索一样,因此把取嫁妆的人叫做“当官强盗”。也有叫“日白强盗”的。当他们进到女家后,阿舅要出面接待,这时候阿舅就开始指挥按礼仪规矩来摆堂了。早已等待在这里的女方家的亲友傧相们,随即将所有的嫁妆都摆放在堂屋中。床上用品、室内摆设、生活用具等等,一一分门别类,每件嫁妆还都贴上小条。摆的时候,不能把物品搞破,也不能碰撞或走形,被子叠好的,不能弄乱,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摆好堂后,也不能把嫁妆随意地就搬走,取也是有一番讲究的。传送前一定要等阿舅发一句话,说“这点破家俱侬拿仔去”,然后随手就把子孙桶(脚桶、马桶)递给取嫁妆的代表。也就是带队的老娘舅,这时鞭炮齐鸣,取嫁妆的人才开始正式搬运。嫁妆出堂门要按摆堂的秩序先后进行,尤其是被子,要按被面的色彩红男绿女的规矩排列,秩序颠倒或者被山(被子叠的象小山一样高)走形是搬嫁妆时的大忌,因此取嫁妆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有经验的中年人,女家原来摆堂的人这时就在一旁监督,偶有失误,可以立即纠正并且重来。拿嫁妆的人这时绝不会发火,只会连连陪小心。为了避免失误,女家在取嫁妆的人到来时,即向主要的人员分送红包,免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到时找岔子。嫁妆出村口,会有女家的邻居用一条贴有红纸的长凳拦着挡路,称之为“拦嫁妆”。意思要喜糖红包,这时候媒人出面打发,分发喜糖小红包,拦嫁妆的人满意了就放行,不能强行通过。嫁妆上车船时,为了避免晃动,还要用整匹的土布系住。在路途上也有一定的规矩。对于运嫁妆的要求是嫁妆在路上走的方向一定要朝东南方,称为“走上风”,民间认为东南方属阳气,俗称“青龙头”,而且嫁妆在路上走的时候不能停下来,不能转手,抬嫁妆的人还要装出很重的样子,以显示嫁妆的价值。如果男方的家不顺东南方向的道,也要想办法从东南方向绕道走一段时间再改道。即使两家离得很近,也要这样做做样子,一方面是求吉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炫耀一番,出出风头。嫁妆出了女家村口,取嫁妆的人可以开始在嫁妆里掏去吃的喜蛋、糖果、甘蔗、甚至是红包,但是不能把嫁妆搞得散乱了。喜蛋一般是放在“子孙桶”(红漆马桶)里的,取意新娘子会生孩子;甘蔗一般放在衣柜抽屉里,红包则是放在叠好的被子里,需要掏出来。
4、迎新娘:迎亲的队伍是新郎官亲自带队的,媒人负责指挥协调周旋。一般在中午之前赶到女家,酒宴后,等到新娘子梳妆打扮完毕,有“请新小姐“三邀四请”催促着新娘,而新娘子则要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浦东地区,以前的哭嫁很有趣,出嫁前一天的传填箱时开始的,首先是母亲哭,接着女儿跟着哭唱,内容是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临到出门前一刻,先是父母哭叹女儿出嫁后的艰难处境,接着哭教女儿在新家中尽妇道孝道。随后新娘又跟着哭唱,内容是谢父母、谢哥嫂、亲友、媒人,姑娘一直要哭到哥嫂上前请三遍,才止住声。哭嫁中,哥嫂一直处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出嫁女要对哥嫂说很多的感激话,希望哥嫂在自己万一在婆家受气时能够出面为自己说几句话。新娘子出门,需要有尚未出嫁过的平辈姐妹做伴娘小姐,可以六七个一起陪去。
5、做阿舅:新娘子出门了,新阿舅在新郎官的多次催促邀请下,随后一起到男家去做阿舅,吃糕点,喝喜酒,做阿舅的就是新娘子的亲兄弟,堂兄弟,表兄弟,凑满七个,亲兄弟叫作“真舅”。其余统称“新阿舅”。阿舅不到场,男家的酒宴不能开场,等新阿舅在新房间里糖果糕点吃过瘾了,就请入席,在客堂里坐正位子,(过去,有人喜欢捉弄小阿舅,在阿舅坐的櫈子上,放一个菜根垫屁股,阿舅机灵的,就随手拿掉,否则闹笑话了)。
6、叫称呼:酒宴到三分之一时候你,就要请新人到各桌上敬酒敬烟,有自己的父母领着挨个叫过去,做长辈的不能白白领受一声“尊称”,都要给新人红包,算作见面礼(叫钿)。男家、女家的酒宴上都是这样的规矩,只是,女家的长辈红包给新郎官,男家的长辈红包给新娘子,七大姑八大姨,阿奶,太太,谁都免不了。一对新人两面收“叫钿”。收入可观呢。
7、闹新房:不分辈分,尊卑、气氛活跃,诙谐,俗语说:“三天里头无大小,老公老婆都可闹”。有文闹,即动口不动手;有武闹,少数人趁着酒性胡乱闹喜。一般是说说风骚话,或者把新郎的父辈、兄弟辈拖来,在新娘面前嘻戏,并不动及新娘。具体闹法看大家的发挥,闹新房,节目不少,什幺点香菸、滚鸡蛋、摸鼻子之类,最后把新郎新娘逼进被窝,将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乾净扔出来,大家才心满意足的离去。浦东人称为“吵新房”,越吵越发,所以新娘子一般不能发火,动气,否则会被大家吵的更凶,三天不得安睡。
8、暖堂夜饭:男家在喝喜酒的客人散尽后,将近半夜之前,要在新房间的外间,摆上长桌,放上很多酒菜、水果、三牲、点上香烛、化红色元宝纸锭,拜祭祖宗。最显赫的是要放一只羽毛丰满、肉冠漂亮的大公鸡在桌子上,然后请新婚夫妇双双跪拜祖先,神灵保佑早生贵子。
9、“分箱布”:在婚后的第二天,做儿媳的对老人表示的一种孝敬之意。浦东地区有“分箱布”的习俗。“分箱布”,顾名思义就是要拿出自己箱子中的一些布料等分给别人,这一分布的主人就是新娘。新娘要向公婆赠送礼物,送给公婆的是一对新被子、布料和头巾等用品。有太公太婆的也要送“太礼”,这是当地晚辈的媳妇孝敬长辈的一种习俗,也有给小叔小姑送衣服,给小辈红包做压岁钱,意在求得全家和睦。
10.新娘子回门红楼梦里的皇帝贵妃结婚能回娘家省亲,咱们的普通百姓的新娘子也是如此。新娘子结婚后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都要回到娘家去一趟,这在中国的婚姻习俗中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无论汉族抑或某些少数民族都存在这一种习俗,一般回门都在当天就返回。浦东地区的习俗认为,新婚夫妇的新房一个月之内不能空着,所以女方家在这一个月之内,不能留新人在家中住,直到一个月以后,女方的父母才可以接女儿和女婿回来同住,这种习俗在当地叫做“一月不空房”。因为早年婚礼一般都选择在春节举行,所以有段民谣:“正月媳妇不空房,空了新房,烂脱婆妈大脚膀”。所以,新娘子回娘家后,一般娘家人早早催促新娘子回婆家。省得婆婆今后责怪多闲话。
11.邀老客:第三天,男家要把女家的亲戚都请到男家来。摆上酒宴絮絮亲,也好让女家的亲戚认得新娘子的新家,也好今后新娘子生小孩后,来“望小姆”认得路。这一天。新娘子就要象新主妇一样,在婆家招待自己的父、母、兄、嫂、弟、弟媳妇、姐夫、姐姐、妹夫、妹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娘娘,阿姨,姑夫姨父,娘舅舅妈。两亲家大人也可以在这一天,同桌而坐,边吃边聊,叙叙情感,攀谈家常,充满着相互敬重的情分。
繁杂的婚礼进行曲到此基本告已结束。一对新婚夫妇开始过期甜蜜的岁月。但是,也许是财力上的支出透支,或许是精神上的连日来的紧张,两家大人都显示出疲惫不堪的神色,喜悦中掺杂着些许的无奈和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浦东的婚礼进行曲很多习俗则在不断演变,不文明的陋习在逐渐被淘汰,文明的习俗在延续、传承、发扬。古老的风土民俗正在充实着现代的文明礼仪。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