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F-菌株

(2019-07-23 10:57:44) 百科综合

F-菌株

大肠桿菌等菌内是否有F质粒进行划分,不具有F因子的雌性菌株为F-菌株。它通过和F+菌株结合,接受F因子后,F-菌就会转变为F+菌。当它和具有F因子的菌接合时,就成为遗传物质的受体细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F-菌株
  • 外文名:F-strain

介绍

F+菌株(大肠桿菌)包含一个游离状态的F因子(致育因子),而F-菌株不携带F因子,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桿菌染色体内的F因子,而F'菌株指具有F'因子的菌株,F'因子指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準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游离状态的致育因子。
F-菌株和F+菌株以大肠桿菌等菌内是否有F质粒进行划分的。
F-菌株:不具有F因子的雌性菌株.当它和具有F因子的菌接合时,就成为遗传物质的受体细菌。它通过和F+菌株结合,接受F因子后,F-菌就会转变为F+菌。
F+菌株:具有F因子的雄性菌株.具有F纤毛,通过与F-菌株接合,可以进行F因子的传递。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指细菌接合时,将染色体以高频率传递给F-菌而形成重组体的雄性菌。
(F质粒插入染色体后,形成*F因子,可以在接合过程中,将菌株的染色体DNA传给F-菌株)。

菌株区别

F-菌株和F+菌株菌株的共同点:①他们都具有F因子,细胞的表面有性伞毛,F-细胞表面没有这种突起;②两种菌株都能与F-菌株杂交。
两菌株的不同点:①F因子在细菌细胞中存在的状态不同,F+菌株中的F因子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而Hfr菌株中的F因子整合在细菌染色体内,同细菌染色体一起複製和遗传。②与F-菌株杂交的结果不同,在F+与F-杂交时,F因子通过滚环複製转移到F-细胞中,使F-细胞转变为F+细胞,但原F+细胞中细菌的染色体或基因很少转移给F-细胞;当Hfr与F-细胞杂交时,两细菌的重组率相当高,但很少能使F-细胞转变为F+细胞。
F+菌株(大肠桿菌)包含一个游离状态的F因子(致育因子),而F-菌株不携带F因子,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桿菌染色体内的F因子,而F'菌株指具有F'因子的菌株,F'因子指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準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游离状态的致育因子。
大肠桿菌的基因重组(接合)与致育因子F有关。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F+,没有F因子的细菌称为F-。一般F+菌株之间不能进行重组。F因子有两种状态——游离状态和整合状态(整合态就是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亦称为附加体),前者含有游离态F因子的称F菌株,后者称为高频重组或Hfr。F+和Hfr都能与F-菌株进行重组,但重组频率不同,Hfr比F+高1,000倍左右。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