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着。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有人说“鳝鱼是眼药”,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特别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祖国医学认为,它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清炒鳝丝
- 主要食材:鳝丝
- 口味:香甜可口
- 调料:料酒、生抽、老抽、白糖
原料
鲜鱼肉400克,葱15克,姜5克,蒜25克,鸡蛋清1个,植物油250克(约耗50克),香油2克,精盐3克,料酒15克,味素1克,胡椒麵1.5克,水澱粉25克,鲜汤适量。
製法
1.将鳝鱼肉剔去鱼皮,直刀斜切成粗丝,放碗内,加入精盐、料酒、鸡蛋清和水澱粉拌匀上菜;大葱切丝;姜、蒜切成末。将精盐、料酒、味素、胡椒麵和水澱粉置于碗内,加少许鲜汤或清水对成调味芡汁待用。
2.热勺放宽油,烧至七成熟,放入鳝丝划散,视其发白时出勺沥油。
3.原勺留油少许,投入葱、姜、蒜煸出香味,再倒入调味芡汁,待其浓稠时投入鳝丝,淋香油翻炒均匀,出勺盛盘。
2.热勺放宽油,烧至七成熟,放入鳝丝划散,视其发白时出勺沥油。
3.原勺留油少许,投入葱、姜、蒜煸出香味,再倒入调味芡汁,待其浓稠时投入鳝丝,淋香油翻炒均匀,出勺盛盘。
特点
白中透红,鲜嫩不腻,蒜香突出,补虚开胃。
鳝丝做法
材料
鳝丝300克。
调料
葱姜末、澱粉各一大匙,绍酒两大匙,精盐、白糖各少许,味素半小匙,胡椒粉一小匙,熟色拉油两中匙。
做法
①用绍酒一大匙、精盐、白糖、味素、澱粉与鳝丝拌匀,腌10分钟。
②将腌后的鳝丝装入盘内,加入绍酒一大匙和熟色拉油一中匙,加盖高火3分钟,中途搅拌一次。
③淋上葱姜末、胡椒粉,浇上熟色拉油一中匙,即可趁热食用。
黄鳝做法
主料:活黄鳝、葱姜蒜。
调料: 料酒、生抽、老抽、白糖、胡椒粉、芝麻油、澱粉。
製作方法:
1、活黄鳝购买时让摊主泡熟后划成鳝丝;
2、将鳝丝去除内脏洗净血污,切成寸断后滤乾水份,拌上适量澱粉备用;
3、将炒锅旺火烧热后加入植物油烧热,入葱姜蒜末煸香,倒入鳝丝快速煸炒;
4、烹入料酒去腥,调入生抽、老抽、白糖迅速煸炒;
5、炒至汤汁粘稠后出锅装盘,撒些胡椒粉,淋上芝麻油即可。
美味贴士:
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黄鳝的血液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