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超,1921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45年,写出了个人的第一部歌剧《杨四子》。1946年,创作歌剧《王克勤班》,该歌剧获得晋冀鲁豫政治部奖励以及晋冀鲁豫文联奖;同年,创作个人第一篇小说《钢铁的意志》。1950年,创作独幕话剧《揭开面纱》。1955年,担任战争电影《猛河的黎明》的编剧。1959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云雾山中》上映。1965年,担任剧情电影《秘密图纸》的编剧。1978年,担任话剧《东进!东进!》的编剧,该话剧获得中国话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5年,与梁信共同担任剧情电影《主犯在你身边》的编剧;同年,开始创作系列影片《大决战》,为期五年。1992年,凭藉系列影片《大决战》入围第12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6年,创作电视剧剧本《血战万源》。2000年,创作散文《文艺新闻队初建及其它》。2006年,创作散文《跨世纪的青春序言》。2012年,史超获得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终身成就奖。2014年,史超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史超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
- 出生日期:1921年7月
- 职业:作家、编剧
- 主要成就: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提名) - 代表作品:猛河的黎明、秘密图纸、大决战
人物经历
史超国小就读于天津,国中前往北平,就读于北京志成中学。1937年,从北平迁回徐州,就读于徐州高中。1938年初,参加革命,在西安安吴堡青训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周家口,在地下党领导下做民众工作;8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来担任了总政治部组织部秘书;10 月,担任军委考察团秘书,赴敌后晋西北、冀察晋、冀中等根据地工作。
1940年6 月,返回延安,进入军政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至中央调查局西北局军事研究室,担任友军组代组长。1942 年,在延安大学英文系学习,并参加整风运动。
1943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学习。1944年,从鲁迅艺术文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抗大”七分校任教员。1945年,担任陆军中学宣传科长,写出了个人的第一部歌剧《杨四子》;同年,担任晋冀鲁豫大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团长。
1946年,创作歌剧《王克勤班》,该歌剧获得晋冀鲁豫政治部奖励以及晋冀鲁豫文联奖;同年,创作个人第一篇小说《钢铁的意志》。1947年,创作歌词《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后改名为《我们是解放军》。1948年秋,担任中原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郑州解放后,兼任郑州军管会宣传科长;11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担任第二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兼军政大学文艺新闻大队副大队长和一中队队长,并参加进军大西南;同年,创作歌词《胜利只有向前》。1950年,进入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开始专业创作;同年,创作独幕话剧《揭开面纱》;9月,由其编写的报告文学《王银虎》在《人民日报》刊登;9月25日,由其编写的报告文学《荣誉的红旗手》在《人民日报》刊登。
1951年 ,创作多幕话剧《胜利路上》。1952年 ,在期刊《人民战士》上发表散文《血肉相连》;同年,在期刊《人民战士》上发表诗歌《我们突破了前沿》。1953年,创作小说《擒匪记》。1954年 ,创作小说《免票》。
1955年,创作小说《星期日》;同年,担任编剧的战争电影《猛河的黎明》上映。1956年,创作小说《黑眼圈的女人》,该小说获得首届侦探小说大赛佳作奖;同年,创作小说《余明和他的伙伴》。
1957年,担任剧情电影《五更寒》的编剧,该片由杨威、李雪红、史可夫联袂主演。1958年,创作多幕话剧《山高水长》,该话剧在解放军话剧汇演演出;同年,在期刊《红旗飘飘》上发表小说《风雪大别山》。
1959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云雾山中》上映,该片是史超根据当年在西南地区剿匪的经历创作,影片讲述解放军的一支小分队深入大山,与一伙顽匪进行斗争的故事。
1961年 ,创作小说《强盗的女儿》。1965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秘密图纸》上映。1977年,担任剧情电影《震》的编剧。1978年,担任话剧《东进!东进!》的编剧,该话剧获得中国话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3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在被告后面》上映,该片由常彦执导。
1984年,担任剧情电影 《人生没有单行道》的编剧。1985年,与梁信共同担任剧情电影《主犯在你身边》的编剧;同年,开始创作系列影片《大决战》,为期五年。
1991年,担任战争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瀋战役》的编剧,该片由李俊、杨光远等合作执导;同年,担任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的编剧。1992年,担任电影《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的编剧;同年,凭藉系列影片《大决战》入围第12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6年,创作电视剧剧本《血战万源》。1998年,创作电视剧剧本《千磨万击》。1999年,创作散文《我在妻与电脑间》。2000年,创作散文《文艺新闻队初建及其它》。2006年,创作散文《跨世纪的青春序言》,载入《跨世纪的青春》。
2012年5月,史超获得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终身成就奖。2013年,创作电影剧本《水上飞鱼》,该剧本获得《中国作家》“剑门关”奖。2014年,创作电影剧本《家法》;9月,史超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3年 | 《水上飞鱼》 | 电影 |
1998年 | 《千磨万击》 | 电影 |
1996年 | 《血战万源》 | 电影 |
1992年 |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 电影 |
1991年 | 《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 电影 |
1991年 | 《大决战第一部:辽瀋战役》 | 电影 |
1985年 | 《主犯在你身边》 | 电影 |
1984年 | 《人生没有单行道》 | 电影 |
1983年 | 《在被告后面》 | 电影 |
1978年 | 《东进!东进!》 | 话剧 |
1977年 | 《震》 | 电影 |
1965年 | 《秘密图纸》 | 电影 |
1959年 | 《云雾山中》 | 电影 |
1957年 | 《五更寒》 | 电影 |
1955年 | 《猛河的黎明》 | 电影 |
1946年 | 《王克勤班》 | 歌剧 |
/ | 《揭开面纱》 | 话剧 |
/ | 《胜利路上》 | 话剧 |
/ | 《东进!东进!》 | 话剧 |
文学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06年 | 《跨世纪的青春序言》 | 散文 |
2000年 | 《文艺新闻队初建及其它》 | 散文 |
1999年 | 《我在妻与电脑间》 | 散文 |
1961年 | 《强盗的女儿》 | 小说 |
1958年 | 《风雪大别山》 | 小说 |
1956年 | 《余明和他的伙伴》 | 小说 |
1956年 | 《黑眼圈的女人》 | 小说 |
1955年 | 《星期日》 | 小说 |
1954年 | 《免票》 | 小说 |
1953年 | 《擒匪记》 | 小说 |
1952年 | 《我们突破了前沿》 | 诗歌 |
1952年 | 《血肉相连》 | 散文 |
1949年 | 《胜利只有向前》 | 歌词 |
1947年 |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 | 歌词 |
1946年 | 《钢铁的意志》 | 小说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4-09 | 第23届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2013 | ---- | 《中国作家》“剑门关”奖 | 《水上飞鱼》 | 获奖 |
2012-05 | ---- |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1992 | 第12届 | 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 《大决战》 | 提名 |
1978 | ---- | 中国话剧会演剧本一等奖 | 《东进!东进!》 | 获奖 |
1978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 《东进!东进!》 | 获奖 |
1956 | 第1届 | 侦探小说大赛佳作奖 | 《黑眼圈的女人》 | 获奖 |
1946 | ---- | 晋冀鲁豫政治部奖励以及晋冀鲁豫文联奖 | 《王克勤班》 | 获奖 |
人物评价
史超是一位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电影编剧,他致力于战争文学和电影的创作。史超崇尚艺术源于生活的信条,他的作品都是来自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史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反映时代主流的细节。他站在时代的潮头,敏锐发现社会时弊,犀利剖析沉于人们心头的顽疾。史超的剧本,将戏剧冲突与严肃的主题巧妙整合,通过悬疑、悬念揭示人生哲理。思想的深刻性与艺术的可看性完美地统一在他的剧本中。求新鲜感,渴望创新,是史超的特点。生活中的他,是时尚潮人,对新事物的追求如饑似渴。他的作品,总是有一些时代感很强的元素在里面,场景、人物装饰、语言都与时代很吻合(《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