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2020-01-18 08:06:51) 百科综合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C-130是美国50年代研製的4发中型多用途战术运输机。1951年开始研製,1954年8月首飞,1956年12月装备美空军。该机有多种改型,除美空军中装备数量较多外,还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1993年,美国空军共购买1050架。出口的C-130H/L-100-20/30等型总计514架。台湾军队也引进了该型机中的C-130H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 英文名称:C-130
  • 服役时间:1954年8月
  • 国家:美国

简介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C-130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50年代根据美国空军和陆军的要求研製的四发中型多用途战术运输机,用来代替当时使用活塞式发动机的中型运输机。
C-130于1951年开始设计,1954年8月23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56年12月9日首次交付美国空军使用。C-130可按需要运送或空降人员以及空投货物,返航时可从战场撤离伤员。以过改型后,还可用于高空测绘、气象探测、搜寻救援、森林灭火、空中加油和无人驾驶收音机的发射与引导等多种任务。
C-130齣口到多个国家,其升级改进业务为洛·马公司创造了极大的利润。如2001年瑞典空军签订契约,将一架C-130E“大力士”运输机改造成空中加油机。皇家马来西亚空军的两架C-130H飞机开始了类似计画。另外两架马来西亚的C-130H标準机型,也将被改造成C-130H-30机身加长型,之后还将增加空重加油能力。
C-130的装备数量很大,截止1993年美国空军共购买1050架C-130。另外出口的C-130H/L-100-20/30等型总计有514架。
最新讯息,美国白宫网站2010年10月8日公布了欧巴马就取消对中国出售C-130运输机限制问题而写给参众两院议长的信件。欧巴马在信中表示,依照国会授权法案,并基于美国国家利益,决定取消对中国出口用于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运输机的相关限制。

产生背景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C-130“大力神”(Hercules)中型涡桨战术运输机是美国最成功、最长寿和生产最多的现役运输机,在美国战术空运力量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美战略空运中重要的辅助力量。Hercules是希腊神话中大力神的名字。
C-130诞生在“柏林封锁事件”发生后。“柏林事件”起因是二战刚刚结束后,由于苏联和盟国间矛盾逐渐激化,苏联为向西方盟国加压,封锁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陆上道路。而西柏林在停战协定中是盟国的占领区,当时居民还需要靠盟国救援生存下去。苏联认为只要封锁西柏林一段时间,盟国必将向苏联让步。但盟国立即展开了从空中向西柏林运送救援物资的行动,在长达近一年的封锁期内向西柏林昼夜不断的空运物资。这一史无前例的大空运彻底打乱了苏联的计画,最后苏联不得不重开封锁线,倒落得个坏名声。
“柏林事件”使各国充分认识到空运的重要性,而性能出色的运输机是空运力量的核心。因此当时刚由美国陆军独立出来的美国空军,于1951年向美国各大飞机製造公司发出关于新型运输机的技术招标,为期两个月。
此后洛克希德公司的先进技术设计部门——即着名的“臭鼬工厂”(SkunWork)很快地完成代号L-206的原型机。L-206方案于1952年11月战胜了其他厂家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空军的原型机製造试验契约。原型机YC-130于54年8月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飞行。空军对两架原型机的试验表示满意,随后在53和54年订购了27架C-130,首架量产型C-130A在55年4月首飞,56年12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的战术空运联队。
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在J型的研製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和论证。对照过去实际经验,该公司集中研究了75项有关C-130的运行参数,结论是要想使新型号的性能和运载能力比H型上一个台阶,主要的途径是降低人员在整个空运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以及降低寿命周期成本。
承袭C-130外销火热的传统,目前仅C-130J和J-30已取得41架生产订单,63架选择订单,包括英皇家空军定购J-30型25架,澳洲空军定购J-30型12架,美国空军定购4架C-130J。选择订单中有40架将取决于政府年度预算,客户包括美国空军、空军预备队司令部、义大利和挪威等。用户还包括义大利空军和丹麦皇家空军。由于C-130改装的加油机是美军尤其是海军陆战队重要的战术保障部队组成部分,美海军陆战队非常留意其发展情况。
截止1993年,美国空军共购买1050架。出口的C-130H/L-100-20/30等型总计514架。台湾军队也引进了该型机中的C-130H型。

多种型别

YC-130、C-130A、C-130B、C-130C、C-130D、C-130E、C-130F、C-130H、C-130H-MP、C-130H-30、C-130K、C-130M、C-130M、AC-130A、AC-130E、AC-130H、DC-130、EC-130、EC-130G、EC-130Q、GC-130A、HC-130B、HC-130E、HC-130G、HC-130H、HC-130N、HC-130P、KC-130F、KC-130R、LC-130、LC-130R、MC-130E、MC-130H、RC-130、RC-130A、WC-130、PC-130H、C-130WBS、C130VLS、L-100、L-100-10、L-100-20、L-100-30、L-100-50、L-400等。

机型种类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和续航能力,能实施空运、空降和空投,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机动。机上有完善的通信、领航设备,能在昼夜和各种複杂的气象条件下飞行。军用运输机由机身、动力装置、起落装置、作业系统、通信设备和领航设备等组成。机身舱门宽阔,有前开、后开和侧开,便于快速装卸大型装备和物资。动力装置多为2-4台涡轮风扇或涡轮螺旋桨大功率发动机。起落架多採用多轮式并装有升降机构,以调节机舱底板离地高度,便于夜战条件下的装卸作业。军用运输机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
战略运输机
战略运输机是指主要承担远距离(一般是洲际间的)、大量兵员和大型武器装备运输任务的军用运输机,这类运输机具有的特点是:载重能力强、航程远,起飞重量一般在150吨以上,载重量超过40吨,正常装载航程超过4000千米,能空降、空投和快速装卸,主要是在远离作战地区的大型/中型机场起降,必要时也可在野战机场起降。美国的C-5,俄罗斯的安-22、安-124、安-225、伊尔-76等都属于这类飞机。
战术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是指主要在战区附近承担近距离运输兵员及物资任务的军用运输机。战术运输机一般是中小型飞机,起飞重量60~80吨,载重量20吨左右,可运送100多名士兵;航程3000~4000千米;大多安装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通常为500~700千米/小时。典型的战术运输机有:美国的C-130,乌克兰的安-12和我国的运-8。战术运输机主要用于在前线战区从事近距离军事调动、后勤补给、空降伞兵、空投军用物资和运送伤员,其特点是载重量较小,主要在前线的中、小型机场起降,有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

主要改型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为了适应不同用途,美国的C-130有多种型别。
C-130A,第一种生产型。1955年4月7日首次试飞,1956年12月开始交付使用,1959年2月停产,共生产231架。
C-130B,发展型。1958年11月20日首次试飞,1959年6月12日开始交付使用,共生产了230架。其中,包括印度空军10架、加拿大空军4架、巴基斯坦空军6架、南非空军7架。有4架改型为LC-130F,12架改型为HC-130G,46架改成KC-130F,7架改成C-130F。
C-130D,A型的改进型。主要用于南北极地,共製造了12架。
C-130E,B型的发展型。基本结构同B型,仅增加了航程,共生产510架。美国战术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及加拿大、伊朗、哥伦比亚、土耳其、巴西、瑞典和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都使用了此型。1961年8月25日首次试飞,1962年4月开始交付,1975年2月停产。
C-130H,加大功率型。基本结构同C-130E。1957年4月开始交付使用,截止1988年12月31日,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共订购366架,国外用户有50个国家和地区,共订购478架。1986年底开始交付台湾订购的12架和日本订购的8架。
C-130H-MP,军事巡逻和搜寻救援型。基本结构同C-130H,搜寻半径370公里时,可续航16小时50分钟;高度1525米,搜寻半径3333公里时,搜寻时间为2小时30分钟。已交付给马来西亚空军3架、印尼空军和美国海岸警卫队各1架。
C-130K,英国皇家空军专用型,共生产66架。
AC-130A,武装攻击型。机上装4挺7.62毫米机枪和4门30毫米“火神”6管炮,并装有夜视设备。1968~1969年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它另外还有AC-130E、AC-130H两种改型。
EC-130,战术机载指挥和通信型。美国空军用其来代替EC-121电子监视机,背鳍上方和每个外翼下方增加了大型。
刀形天线,机身两侧有小型刀形天线。机翼下面刀形天线外侧和尾翼弹丸形舱中装有拖曳天线,该天线可长达几百米。
EC-130G,美国海军使用的EC-130的新编号。机上有甚低频无线电,可向航行在世界任何地方的飞弹潜艇转达紧急指令。它另有EC-130Q的改型。HC-130B、E、G、H、N不同的搜寻救援型。KC-130F、R海军陆战队用空中加油机。
MC-130E,美国空军战场运输机。该型可将特种部队秘密运到敌人后方。机上装有夜视设备、地形跟蹤雷达、空中受油设备和各种电子干扰设备,机上还装有人员回收装置。共生产14架,分别交付美国空军、埃及、德国和日本等国特种作战部队使用。
MC-130H,C-130H的改型。美国空军将空用于特殊战术任务,包括日/夜渗透和撤离、特种地面作战部队的支援、心理战任务、空中侦察以及空降和地面—空中救生等。
RC-130、RC-130A、WC-130、PC-130H分别为侦察探测和气象控制、巡逻型。

其他改型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DC-130靶机控制型。可在敌占区之外远距离遥控无人驾驶飞机,到达轰炸目标上空时,DC-130可发出投弹信号指挥无人机投弹。
EC-130战术机载指挥和通信型。美空军用其来代替EC-121电子监视机,背鳍上方和每个外翼下方增加了大型刀形天线,机身两侧有小型刀形天线。机翼下面刀形天线外侧和尾翼弹丸形舱中装有拖曳天线,该天线可长达几百米。
由于在阿富汗所进行的“持久自由”行动中,EC-130H型表现很好,美军计画对其改进升级。EC-130H有力的为地面部队提供了敌情信息。改进将集中在其电子系统,使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EC-130H绰号“罗盘呼叫”,改进工作将从2002年夏天开始,最终改进所有的13架该型飞机。改进将为EC-130H安装公共的硬体结构,以便在未来的改进中进行软体更新。计画加装特别发射阵电子干扰吊舱,该吊舱在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经过了考验。现在美国空军正在对特殊发射阵系统进行频率扩展,以扩大它的频率覆盖範围。另一个改造项目就是安装信号连结装置LINK-16。LINK-16能够使该飞机与美国空军的其它飞机进行合作,通过它的连结,EC-130H能够接收RC-135“联合铆钉”发出的信号,直接与其它间谍飞机取得联繫。“联合铆钉”能为EC-130H提供电子干扰的效果评估。
EC-130G为美国海军使用的EC-130的编号。机上有甚低频无线电,可向航行在世界任何地方的飞弹潜艇转达紧急指令。EC-130Q与EC-130G相似,但更为先进。美国海军用于指挥通信(Tacamo)任务。逐步被E-6潜艇通信机取代。
GC-130A是C-130A的改型,专供美国空军研究发展部试验发射和引导无人驾驶机用。共改装了两架。
HC-130B是搜寻救援和回收型。原编号为JC-130B,用于回收“发现者”号人造地球卫星。
HC-130E为海上救援型。共生产3架。HC-130G原编号SC-130B,用于美国海军搜寻救援海上遇难人员。共改装12架。HC-130H是增大航程的空中搜寻救援回收型,从C-130A改进而来。正常载油量同C-130E,又在机舱内增加两个容量各为6800升油箱。机头上装有新型可摺叠的回收装置,可反覆从地面回收227千克重的人或物。机上共10名乘员。64年12月8日首次飞行,共生产70架。该型标準救援设备有:4只救生艇,两副担架,16套人员回收装置,一台绞车,10个照明弹发射器。投给被救人员的回收装置包括一个救生衣,一个充氦气球,一条152米的尼龙绳。绳固定在气球上,另一端与救生衣相连。救援时,飞机在低于152米的高度上以220~2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迎风接近气球,机头回收装置的触角箝住尼龙绳,同时气球脱开,飞机将被救人员拖离地面或水面,通过回收绞车将其救入机舱,可同时援救两人。越战期间曾广泛使用。HC-130N机上採用了先进的方位仪,美国空军用来救援遇难人员和回收返回地球的宇宙飞行员密封舱。共生产15架。
HC-130P为专门为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改型,由HC-130H改装,共生产20架。
KC-130F的原编号GV-1,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空中加油机,基本结构同C-130B,机务人员5~7人。共交付46架,1962年11月交付完毕。
KC-130R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空中加油机,由C-130H改装。装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增大了最大起飞重量,还增加10200升的外挂油箱,货舱中增加一个13600升可拆卸油箱。共改装20架。
LC-130为美国海军南极考察探险专用型。起落架改为机轮滑橇式。LC-130R基本结构同C-130H,装有T56-A-16发动机,并装有助推火箭。2002年2月,美国美科学基金会(NSF)修复了一架坠毁在南极,在冰雪中埋藏17年的LC-130。该机在1959年製造,服役于南极洲McMurdo基地,为南极考察项目服务。1971年12月该机起飞时螺旋桨脱落,击中发动机和机身。飞机迫降,10名机组人员神奇的在冰雪中等待了三天,坚持到救援人员来临。由于维修成本高,美国将这架LC-130遗弃在南极洲的冰雪之中。1989年,NSF需要一架新的LC-130,根据成本分析,製造一架新的飞机需要3000万美元,而将那架南极洲的飞机重新修复好的成本只有1000万美元。不久之后,一个特别小组挖开冰雪,将飞机修复,两个月以后飞机飞回美国。在美国,该机在亚利桑那州荒漠中搁置3年,目前该机将很快重新投入使用。
MC-130E美国空军战场运输机。该型可将特种部队秘密运输出入敌人后方。装有夜视设备、地形跟蹤雷达、空中受油设备和各种电子干扰设备。机上还装有人员回收装置。共生产14架,分别交付美国空军、埃及、德国和日本等国特种作战部队使用。MC-130H是C-130H的改型,MC-130E的后继,除救援任务,可进行心理战任务、空中侦察以及空降和地面-空中救生。1983-1988财年生产18架,美国空军还可能在1999年前再购买24架。首架MC-130H于1988年开始飞行试验(携带E-系统)。19个月的正式飞行实验于1988年9月20日开始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

改进措施

C-130可按需要运送或空降人员以及空投货物,返航时可从战场撤离伤员。以过改型后,还可用于高空测绘、气象探测、搜寻救援、森林灭火、空中加油和无人驾驶收音机的发射与引导等多种任务。 配备全新的效率更好的动力系统;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配备双人制的高度自动化的驾驶舱;
採用MIL-STD-1553B军用数据标準;
新增2部空运任务计算机;
新增综合式故障自动诊断系统(IDS);
换装更容易操作的通讯/导航/识别管理系统;
增加双全球定位与惯性导航系统(GPS/INS);
换装数字式防滑剎车系统;
换装全新的航空电子系统;
气象/地貌扫描雷达採用彩色显示器;
简化燃油系统,提高可靠性;
改进了空调系统

性能特点

1、能作高空、高速远程飞行。
2、具备中空、中速飞行和近距离运输能力,可在前线强行着陆并能在野战跑道上起落。
3、改型多样,用途广泛。C-130型可按需要运送或空降人员以及空投货物,返航时可从战场撤离伤员。经过改型后,还可用于高空测绘、气象探测、搜寻救援、森林灭火、空中加油和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射与引导等多种任务。

设计构造方面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C-130採用高单翼、四发动机、尾部大型货舱门的机身布局。这一布局奠定了战后的中型运输机的设计“标準”,此后绝大多数中型运输机都没有跳出这个框框。众多的重型运输机也採用了相似的设计。因此说C-130是当代运输机的“鼻祖”,也并不太过分。
C-130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其设计彻底的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因此它非常适合执行各种空运任务。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大型的尾部货舱门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一设计起源于二战中的军用滑翔机,运输机中C-123是第一种採用这种设计的型号。但是把这一设计完善并推而广之的是C-130。C-130的货舱门採用了上下两片开启的设计,能在空中开闭;在空中舱门放下时是一个很好的货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时候,在地面又是一个很好的装卸坡道。而且该舱门也是整机气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C-130的主起落架舱也设计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时处在机身左右两侧旁突起的流线型舱室内,从上图能清晰的看到起落架舱。这个设计使得起落架舱不会占用宝贵的主机身空间,大大方便了货舱的设计,且使得主机身的结构能够连续而完整,强度大。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种设计左右主轮距较宽,在不平坦的简易跑道上稳定性好。当然缺点也很明显:突起的起落架舱增大了飞行阻力,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因此这一设计也为之后的各种运输机沿袭。
C-130起落架舱内还装有用于启动四台主发动机的辅助动力装置,在战地条件下不需要地面设备的帮助就可以起飞或移动。高单翼也是C-130的一大特点,当然此布局第一次被採用不是在C-130上。二战时高单翼的设计并不流行,因为中低翼布局能令起落架的高度缩短,且製造上较为简易。但随着运输机吨位体积的不断飙升,中低翼设计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增大的螺旋桨使得机翼离地的距离必须增大,但这样的话沉重的机身离地距离也增大了,对机身强度、起落架的要求更高了,装卸货物也很麻烦。因此高单翼在这个时候就很可贵了:即可留出足够离地距离给螺旋桨(也包括翼吊式喷气式发动机),又使得机身能贴近地面。战后大量运输机採用了高单翼布局。
C-130机翼的详细资讯为:翼根翼型为NACA64A318,翼尖翼型NACA64A412,上反角2°30′,安装角翼根3°,翼尖0°,1/4弦线后掠角0°。全金属双梁受力蒙皮结构,机械加工的整体加强变厚度蒙皮壁板,长度14.63米。副翼由普通铝合金製成。串联式液压助力器,由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供压。副翼上有调整片。富勒式铝合金后缘襟翼,机翼前缘用发动机引气防冰。
总而言之C-130在设计上是相当完美的,这也使得其发展改进的余地很大。

识别特徵

1、机身短粗,机头为钝锥形前伸,前端位置较低,低于机身中线。
2、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平直,无后掠角,后缘外段前掠。固定式水平平尾,垂尾高大,呈梯形,顶部为圆弧形。
3、4台螺旋桨发动机分别安装在两侧的机翼上,桨叶4片。

实战运用

AE-130A、E型,曾在1968、1969年的越南战争中使用。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的备战行动中,美国空军的C-130运输机已进行了11700架次空运及其他作战支援任务,完成飞行任务的机率达97%。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有700架C-130运输机及其派生型进行空运及其他作战支援任务,出动架次的98%完成了飞行任务。
科索沃战争中,美空军也派出C-130运输机,担负各种中、远程战术运输任务。其中,EC-130H电子干扰机在压制南军无线电通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技指标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相关新闻

115132054_s.jpg">C-130可按需要运送或空降人员以及空投货物,返航时可从战场撤离伤员。以过改型后,还可用于高空测绘、气象探测、搜寻救援、森林灭火、空中加油和无人驾驶收音机的发射与引导等多种任务。 欧巴马致信国会打消对华出售C-130运输机限制
美国C-130多用途中型运输机
美国白宫网站8日发布了欧巴马就打消对中国出售C-130运输机限制题目问题而写给参众两院议长的信件。
欧巴马在信中暗示,遵照国会授权法案,并基于美国国家益处,抉择打消对中国出口用于断根海上漏油的C-130运输机的相关限制。
信中说:“遵循1990年及1991年“交际关係授权法案”(ForeignRelationsAuthorizationAct)第902条(b)(2)款划定,我以美国总统的身份通知国会,基于国家益处,终止第902条(a)(3)款有关对中国出口军需品临时许可签发划定中,对于C-130运输机出口的限制。”
欧巴马在信中还说,出口C-130运输机给中国,是为因应海上漏油步履之用。但出口许可仍需逐件提出申请,并经政府审核经由过程。
另据悉,白宫没有透露对中国出口C-130运输机的时候、数量和金额。假如欧巴马的要求获得美国国会的核准,这将是美国自1989年以来初度向中国出口高科技军用刀兵。
C-130运输机是美国洛德·马丁公司上世纪50年月研製的4发中型多用途战术运输机,可在前方强行着陆并能在野战跑道上升降。除美国空戎服备1千多架外,还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