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2020-01-23 08:24:50) 百科综合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写为NSA)是美国政府机构中最大的情报部门专门负责收集和分析外国及本国通讯资料,隶属于美国国防部,又称国家保密局。它是1952年根据杜鲁门总统的一项秘密指令,从当时的军事部门中独立出来,用以加强情报通讯工作的,是美国情治单位的中枢。

NSA总部的建筑面积为15公顷,位于华盛顿以北的马里兰州米德堡,在距巴尔的摩市华盛顿公园几百米远的森林中,其规模比中央情报局总部还大,号称“神秘迷宫”。

NSA是全世界单独僱佣数学博士、计算机博士和语言学家最多的机构,也是美国最神秘的情治单位,由于过于神秘,甚至完全不为美国政府的其他部门所了解,所以它的缩写NSA经常被戏称为“No Such Agency(没有这个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9年起即入侵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计算机,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公职官员、企业及学生电脑。2013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Keith B. Alexander)在纽约福德汉大学的网路安全会议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1000名系统管理员几乎都会被辞退。2014年1月1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三星、Cisco、华为和戴尔等电脑与通信设备企业的产品里也植入了间谍软体(个人情报窃取程式)。2014年1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曝在全球範围内的10万台电脑中植入监控软体。2014年3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将停止对公民电话通信数据进行大规模监听和储存。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美国国家安全局
  • 外文名称: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 总部地点:马里兰州米德堡
  • 成立时间:1949-5-20

历史沿革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是1949年5月20日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的,由国防部成立的“武装部队安全局”(AFSA),负责综合协调下属部门的情报工作,包括“陆军安全局”、“海军安全组”和“空军安全服务部”,当时没有多大权力。
1951年12月10日中央情报局局长给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写了一份备忘录,建议成立一个综合的通讯情报部门,建议被採纳并开始调研,1952年6月13日调研报告《布朗内尔委员会报告》完成,建议在AFSA基础上成立NSA,工作範围超出军队内部。6月杜鲁门总统签署档案,规定了NSA的工作範围,1952年11月4日根据杜鲁门总统的秘密指示成立正式成立,将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组的9人转为NSA的领导机构。这个档案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一直保密。
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冷战结束前,其运作是个谜,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它的存在,更少数的人知道它的功用。美国国家安全局曾一度十分罕见地举行开放日,开放印製核武作战密码书的印刷厂和测试窃听天线的无回声室等机密设施,让外人眼界大开。国安局表示,举行开放日的目的,是让国人更明白国安局的宗旨。至于对外开放的地方,国安局已进行净化处理,确保该等地方没摆放机密资料。国安局一直都为美国政府的运作保驾护航。

主要职能

国家安全局拥有遍布世界各地固定的和机动的无线电拦截和定位站及中心(包括美国驻各国使馆),还负责协调美国情报部门的电子间谍活动,并同北约国家的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谍报机关进行合作。国防部中央安全局的任务是保障电讯安全和收集国外情报;藉助地面、海上、空中和宇宙手段进行全球无线电和无线电技术侦察;负责破译世界各国的密码信息;
编制美国国家机关和五角大楼秘密线路中使用的密码并保持密码的稳定;控制着整个间谍卫星网和世界各地的监听站;负责协调美国情报部门的电子间谍活动,并同北约国家的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谍报机关进行合作。可以说,它控制着整个美国的间谍卫星网和设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它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等政府机构提供可靠情报,帮助其破获重大恐怖犯罪和刑事案件,并为美国政府守护尖端机密,例如在外特工名单,高度危险的证人的姓名地址资料,军事武器的设计图,监测卫星的发回数据,总统的核子弹发射密码等等。

间谍

从技术角度来说,由于现代电话、网际网路、传真和卫星通讯都是通过大气电波传播的,所以都可能被监听。但NSA的指导条令第18条规定没有经过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书面允许,不得监听和收集“……美国公民、注册公司和组织……”的情报,不得用以对付美国公民。但实际操作时,NSA与外国情治单位合作,让其他国家的情治单位收集美国公民的情报再分享,以此避开第18条规定的限制。同时NSA有时还监视在国外的美国公民,这种权力有时被滥用,已经不只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安全,还时常用于政治方面和商业间谍活动。

监听

国安局共有五个无回声室,以测试窃听天线。这次开放的无回声室楼高十三米,地下、墙壁和天花全布满尖状的蓝色吸音海绵,就像科幻电影的布景一样。测试窃听天线的方法,是把天线放在无回声室的基座上转动,接收从房间另一端发射的信号。国安局的一项任务,据报便是利用名为“梯队”的系统,窃听全球通讯。
2005年12月16日,《纽约时代周刊》登载一篇文章,在白宫的压力下和根据美国总统布希的指令,在没有经过大法官批准的情况下,国家安全局对美国公民向国外通话进行监听,以发现恐怖分子。白宫曾经要求时代杂誌不要发表这篇文章,认为会妨碍抓捕恐怖分子,为此文章晚发表了一年。
文章发表后引起国会议员和一些组织的强烈不满,认为违反了美国宪法,要求举办听证会进行调查。白宫新闻秘书拒绝发表评论。2005年12月17日布希接受了8分钟的电视採访,承认他批准了对电话的监听,他说是“为了国家的安全”,美国人希望他能做“任何在我权力範围内,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保护他们和他们的自由”,他指责发表这篇文章的人“没有经过允许发表会危害国家的安全,将我们的人民置于危险之中”。
参议员鲁斯·费英古德在接受电视採访时说:“他是布希总统,不是布希国王,这不是我们具有的和我们为之奋斗的政府体系。”“看起来布希政府以为自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美国法务部开始调查信息泄露给时代周刊的来源。2006年5月10日《今日美国》报导NSA操作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收集了几千万人名、地址和其他信息。

设备

国安局亦开放了占地逾六千平方米、每年印纸量达一亿六千张的核战密码书印刷厂。为了替美军印製启动核武用的密码书,印刷厂平均每月会开动印製机四次,不过在九一年波斯湾战争期间印刷厂几乎每天都要为美军赶印核武密码书。核武密码书是放在一个印有粉红点的密封胶袋内,袋内注有空气,如胶袋穿孔或粉红点的设计有异,那部密码书即告作废。拥有这部密码书的约有一千军人。
国安局展出的其中一项新仪器,是数码保全电话,其特点是能即时把用家的声音或高速资料译成密码。其他展出的仪器,还包括一具能分辨眼睛虹膜、面孔、指印和声音的保全仪器。事实上,国安局总部内到处都有提醒人们要注意保全的提示。在国安局的饭堂内,就贴有一张“禁止机密谈话”的告示。
美国国家安全局还负责研製一些装置,用于确保美国的通信机密不被敌人窃取,其中包括一种充当“门卫”的保全装置。该装置能精确地识别使用者的眼虹膜、脸和指纹特徵,电脑确认了其中的一项之后,使用者才被允许进入。其中,眼虹膜辨认法是最精确的辨认法。据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的脸部辨认法可分辨双胞胎的脸部不同特徵。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全球通讯监视系统可以窃听到全世界绝大多数的通讯,其系统可以自动分析通讯内容。如果内容包含有对美国安全不利的成分(比如恐怖攻击等),系统就会记录下来,并传送给专门人员进行分析。还有,在我们头上,也有卫星在每星期7×24小时不间断的在为安全局工作,不断的进行着拍摄,分析,传送数据等等。
密码设备一流,监听设备甚多是NSA的主要特徵。NSA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侦察卫星和遍布全世界的监听站,截获世界各国的无线电通讯信号,侦察各国的军事动向,破译各国的密码;蒐集各国的信息资料,揭露潜伏间谍通信联络活动,为美国政府提供各种加工整理的情报资料。它也负责为国家研製密码、新式通讯设备及通信安全设备。NSA拥有一流的设备,它的总部大楼里布满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性能电子装置,它使用的计算机能够通过扫描,查找某些电话或交换机号码,还能破译密码,通过密码了解通信内容。它拥有的密码破译人员、语言学者、电子技术人员等多达6.8万人。
在本部之外工作的NSA人员主要採用电子监听和窃听设备获得原始情报资料。电子监听又称电讯接收,即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系统对有线、无线、微波等通讯信号进行截收、分析、破译、处理。窃听技术只适用于近距离,其窃听器材种类繁多、製作精巧,有的像指甲盖大小,有的甚至只有米粒大,令人防不胜防。比如美国生产的一种雷射窃听枪能在半英里之外将雷射束髮射到要窃听的目标玻璃上,根据室内谈话时声波轻微振动玻璃窗的原理,再用一个雷射接收器接收由玻璃反射回来的雷射而还原成声音。海上情报船是NSA监听的重要手段,该船上一般都载有高精密的设备,如电信接收机、感测器、超远距离照相机以及密码破译机等,可对海岸附近军事情况进行监视,收集军事情报。NSA还可以把一套複杂的电子窃听系统伪装成一段树枝,并包上树皮,然后嫁接在敌对国某空军基地的大树上,这段电子树枝可监听到该基地的任何声音,获取新式飞机的通信联络密码、各种型号雷达的绝密资料和驻扎战机的战略意图。前苏联空军某基地就曾经被美国电子树枝监听过。
机构遍布全球秘密都想获得NSA总部大楼里的电子计算机储备器能监听100万台同时使用的电话。该局在本土及世界设有4120个监听站和窃听哨所。其中许多是设在国外的美国军事基地内,有的设在舰艇、潜艇和飞机上,在太空中运行的200多颗各种卫星也担负监听任务。它设在伦敦北部门维斯山的一个监听站,占地300公顷,工作人员800多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监听中心之一。

主要事件

NSA密钥

所谓NSA密钥,是指1998年有人发现Windows作业系统中存在用途等详情不清的第二把密钥。1999年8月,加拿大Cryotonym公司的首席科学家Andrew Fernandes宣布,他发现这第二把密钥叫做NSAkey,而NSA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简称,也就是说,微软公司在每一份Windows作业系统中都安装了一个程式上的“后门”,专供NSA在需要时进入全世界Windows用户的电脑。

稜镜门

稜镜计画(英文名称:Prism)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计画。该计画的正式名称为“US-984XN”。
据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稜镜”窃听计画,始于2007年的小布希时期,美国情治单位一直在九家美国网际网路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线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繫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讯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档案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路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路活动。2013年7月1日晚,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稜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向厄瓜多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政治庇护。

雇员监视

2013年9月28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内部监督部门的讯息称,在过去10年间,NSA至少12名雇员滥用秘密监视系统,利用政府的秘密侦查工具监视他们私人关係中很重要的人,包括之前或者当前的配偶或者伴侣、亲属等。
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共和党人查尔斯·格拉斯利的请求下,NSA总监察办公室公开了自2003年以来NSA雇员滥用职权的情况。这些被监视的人中既有美国人也有外国人,而这些雇员监视他们的方式就是利用工作之便暗中侦查电子邮件和通话情况。
斯诺登事件斯诺登事件
根据NSA总监察办公室的讯息,2005年,NSA一名军方成员在进入收据收集系统的第一天就查询了其前女友的6个电邮地址。调查还发现,1998年至2003年,NAS一名男性雇员滥用NSA资料库,窥探9名外国女士电话号码,并两次收集了一名美国人的通信情况。
在这12个违规实例中,至少有6个已经被转交给法务部,不过一些违规者在受到惩罚之前就已经辞职或者退休。自从NSA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政府秘密监控项目以来,NSA就受到外界广泛的审查和严厉的批评。

监听事件

入侵雅虎、谷歌数据中心秘密获取用户资料还曾监听罗马教皇
美国安局被曝与英情治单位合作入侵雅虎、谷歌数据中心秘密获取用户资料还曾监听罗马教皇。美国国安局通过一项名为“肌肉”的秘密方案,由美英两国情治单位一起运作,入侵谷歌和雅虎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获取上亿个用户资料以及通信记录。对此,白宫表示对事件不知情。 
义大利《全景》周刊称,在罗马教皇弗朗西斯一世当选前后,他都是美国国安局监听的目标,而且国安局还对梵蒂冈的电子通讯进行监听。但美国国安局否认了义大利《全景》周刊关于其曾监听罗马教皇的报导。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称,媒体关于国安局蒐集数以百万计欧洲公民情报的报导“错误”,这些情报由欧洲情治单位蒐集,秘密提供给美方。
法国、义大利官员拒绝回应亚历山大的说法。有关通话数据由欧洲情治单位蒐集的说法,可能令对美国横加指责的欧洲盟友脸面无光。美国前国务院官员詹姆斯·刘易斯声称,美国的行为并未脱离国际规範,“恰是惯例”。

监控软体

2014年1月14日,媒体报导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近10万台电脑中植入软体,可以监控这些电脑的活动或发起网路攻击。国安局在2014年之前就启用一项技术,藉助无线电波获取一些已经採取保护措施或没有接入网际网路的电脑中的数据。
国安局通过“间谍、电脑生产商或不知情使用者”等渠道,把带有这种软体的微型电路板或USB存储卡安装进目标电脑,再通过接收这些设备发出的无线电波,获取电脑中的数据。这种软体还可以用来针对目标电脑发起网路攻击。
国安局的说法是,这项技术意在“积极防御”,针对一些国家的军队、贩毒集团、欧盟内部贸易组织,以及沙乌地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等美国反恐伙伴的电脑。这一技术并没有在美国本土使用。上述电脑入侵项目部分内容在“稜镜”情报监控丑闻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先前披露的秘密档案中曾被提及。

监控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3月22日报导题: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中国领导人和企业
美国针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网路进攻,并把中国领导人和华为公司列为目标。这是本刊获得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提供的档案所表明的。
美国情治单位攻击的目标包括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商务部、外交部、银行和电信公司。
美国国安局尤其花大力气监控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公司。2009年初,该局启动了一项针对华为的大规模行动。华为被视为美国思科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美国国安局的一个特别小组成功渗透进了华为公司的计算机网路,并複製了超过1400个客户的资料和工程师使用的内部培训档案。
据香港《大公报》报导,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跟香港英文报章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9年起即入侵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计算机,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公职官员、企业及学生电脑。
斯诺登称,自2009年以来,美国在全球进行了6.1万次的渗透行动,目标包括数百个内地及香港的个人以及机构。随后有分析,斯诺登所指的,应是设在港中大内、服务香港本地的网路数据交换的香港网际网路交换中心(HKIX),以及华南重点卫星遥感研究设施──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

中止监控

2014年3月27日,美国总统欧巴马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将停止对公民电话通信数据进行大规模监听和储存。如涉及国家安全问题,政府可在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批准许可下查看监听数据。

间谍软体

2015年2月23日,美国国家安全局被曝在多个品牌的电脑硬碟中植入间谍软体,并与英国情报部门用黑客手段侵入晶片製造商金雅拓的内部系统,盗取了用以保护手机通信隐私的加密密钥。罗杰斯对此拒绝评论,只表示:“我们完全遵守法律规定……我们在(合理)框架内执行外国情报任务。”

维基起诉

2015年3月10日,据路透社报导,维基百科运营方维基媒体基金会将对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美国法务部提起诉讼,挑战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听项目。

社会评价

2013年11月,斯诺登撰写公开信,抨击美国国家安全局与其英国同伙当列于“最坏的犯罪组织”之列。在这封名为“为了真相的宣言”的公开信中,斯诺登这样写道,“世界已经在近期内知道了关于这个不负责任的安全机构的大量真相,甚至一些违法的监控项目。有时候,这些情治单位还试图逃避监管”。
美国国家安全局新徽章美国国家安全局新徽章
斯诺登在公开信中这样表示:“从2013年公布的档案来看,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国家安全局当列于世界最坏的犯罪组织之列。而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大规模监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需要通过国际努力解决”。该公开信是斯诺登于2013年10月31日在莫斯科写好后,通过一个“加密渠道”交予德国《明镜》周刊刊登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