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网路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

(2020-02-26 08:37:00) 百科综合
网路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

网路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

《网路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是2015年3月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弼程、邬江兴、戴锋。

基本介绍

  • 书名:网路舆情分析——理论、技术与应对策略
  • 作者:李弼程、邬江兴、戴锋
  • ISBN:978-7-118-09893-8
  • 页数:430
  • 定价:48.00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内容简介

本书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从网路舆情基础理论、网路舆情演化分析与建模、网路舆情数据採集与信息抽取、网路舆情目标识别、网路舆情态势分析、网路舆情威胁估计、网路舆情应对策略与预案等方面论述了网路舆情分析的理论、技术与套用。

目录

第1章网路舆情分析概论
1.1网路舆情研究背景
1.1.1网际网路成为舆情传播的重要平台
1.1.2网路舆情的社会影响力增大
1.1.3网路舆情相关研究愈加紧迫
1.2网路舆情分析理论研究进展
1.2.1网路舆情理论研究概述
1.2.2相关概念与辨析
1.2.3网路舆情演化理论
1.3网路舆情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3.1网路舆情分析技术研究概述
1.3.2网路舆情分析模型
1.3.3网路舆情分析关键技术概述
1.4网路舆情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1.4.1巨观策略
1.4.2微观策略
1.5本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网路舆情基础理论
2.1网路舆情相关概念界定
2.1.1舆情
2.1.2网路舆情
2.2网路舆情要素分析
2.2.1网路舆情的主体
2.2.2网路舆情的中介性事项
2.2.3网路舆情的客体
2.2.4网路舆情的本体
2.2.5网路舆情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
2.3网路舆情演化路径和传播轨迹
2.3.1舆情形成和变动
2.3.2网路空间主体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2.3.3网路空间信息传播模式
2.3.4网路空间载体的作用模式
2.4网路舆情的巨观影响
2.4.1网路舆情与公共政策
2.4.2网路舆情与民主政治
2.4.3网路舆情与伦理道德
2.4.4网路舆情与社会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章网路舆情演化模型
3.1网路舆情演化理论基础
3.1.1舆情的自然演化特徵
3.1.2舆情的人为致变特徵
3.1.3舆情关注度的趋同与偏离
3.2进程的基本理论
3.2.1进程问题的基本要素
3.2.2进程问题的基本假设
3.2.3进程问题的基本规则
3.2.4进程问题的基本特徵
3.3进程问题的基本模型
3.3.1偏尾分布与偏尾过程
3.3.2相关分析
3.3.3基本模型
3.3.4进程模型及其解
3.3.5进程模型的示例
3.4网路舆情演化进程模型
3.4.1基本变数
3.4.2基本假设
3.4.3网路舆情演化的基本模型
3.4.4网路舆情的演化趋势
参考文献
第4章网路舆情演化特徵与调控分析
4.1网路舆情演化特徵分析
4.1.1网路舆情的组合模型
4.1.2网路舆情演化的聚集特徵
4.1.3网路舆情演化的扩散特徵
4.1.4舆情关注度的趋同与偏离分析
4.2网路舆情的政策调控模型
4.2.1基于进程的政策解析模型
4.2.2要素变化的政策解析模型
4.3网路舆情政策调控分析
4.3.1调控政策的时效分析
4.3.2政策实施时的基本关注度最佳变化率
4.3.3政策实施时的新增题材最佳变化率
4.3.4政策实施时的基本关注度及
媒介创新最佳变化率
4.4政策控制下的网路舆情演化
4.4.1政策实施前后的网路舆情演化
4.4.2政策实施前后的实际关注度演化
4.4.3政策实施与媒介创新前后的舆情演化
4.4.4政策下的基本关注度与创新投入
第5章网路舆情数据採集
5.1网路舆情数据载体
5.1.1新闻
5.1.2论坛
5.1.3部落格(Blog)
5.1.4微博(Micro Blog)
5.2网路舆情数据採集基础
5.2.1网路爬虫
5.2.2採集方式
5.3面向网际网路舆情数据採集的网路爬虫设计
5.3.1网路爬虫结构
5.3.2网页获取
5.3.3页面分析与连结提取
5.3.4脚本解释执行
5.3.5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网路舆情信息抽取
6.1网路舆情信息抽取基础
6.1.1元数据
6.1.2网路舆情信息抽取基本方法
6.2基于网页布局相似度的Web论坛数据抽取
方法
6.2.1HTML文档的标记
6.2.2Web论坛网页的布局结构特点
6.2.3论坛数据抽取流程
6.2.4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6.3基于三层净化的新闻网页主题内容提取
6.3.1网页及噪声分类
6.3.2网页HTML文档结构分析
6.3.3基于三层净化的网页主题内容提取方法
6.3.4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网路舆情目标识别
7.1网路舆情话题发现基础
7.1.1网路舆情话题发现
7.1.2话题检测与追蹤的基本概念及研究任务
7.1.3新闻话题检测与追蹤
7.1.4论坛话题检测与追蹤
7.2基于层次聚类的网路舆情话题检测方法
7.2.1层次聚类
7.2.2网路舆情话题检测算法
7.2.3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7.3基于语义相似度的网路舆情话题追蹤方法
7.3.1网路舆情话题追蹤的特点
7.3.2特徵选取
7.3.3相似度判断
7.3.4网路舆情话题追蹤算法
7.3.5实验与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网路舆情内容及其演化分析
8.1命名实体提取
8.1.1命名实体基础
8.1.2中文命名实体标注
8.1.3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命名实体提取
8.1.4基于条件随机场与规则相结合的命名实体
提取
8.1.5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8.2事件抽取
8.2.1事件抽取基础
8.2.2网路新闻文本事件抽取算法
8.2.3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8.3事件来龙去脉分析
8.3.1事件来龙去脉分析基础
8.3.2基于事件抽取的多文档摘要方法
8.3.3实验结果
8.4话题内容演化分析
8.4.1子话题检测
8.4.2子话题因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网路舆情结构及其演化分析
9.1网路舆情地理空间分布分析
9.1.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网路舆情可视化
分析原理
9.1.2网路舆情符号体系构建
9.1.3网路舆情可视化方案
9.2网路社团及其演化分析基础
9.2.1网路社团分析一般流程
9.2.2通联分析
9.2.3社团发现
9.2.4社团分类
9.2.5社团成员角色分析
9.2.6特定话题的网路社团及其演化分析
9.3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社团发现方法
9.3.1非负矩阵分解社团发现原理
9.3.2特徵矩阵
9.3.3基于贝叶斯先验非负矩阵分解的重叠社团发现
算法
9.3.4实验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网路舆情行为及其演化分析
10.1网路舆情行为及其演化分析原理
10.1.1网路舆情行为特徵
10.1.2网路舆情行为演化分析原理
10.2网路舆情行为演化模式及分析方法
10.2.1分布模式
10.2.2平稳模式
10.2.3相关模式
10.2.4自相似模式
10.2.5周期模式
10.2.6趋势模式
10.3自适应网路舆情行为演化建模方法
10.3.1基于时间序列的网路舆情行为演化建模与趋势
预测
10.3.2自适应网路舆情行为演化建模
10.3.3实验结果分析
10.4基于EMD的网路舆情行为演化建模方法
10.4.1网路舆情行为演化过程的EMD分解
10.4.2基于EMD的网路舆情行为演化建模
10.4.3实验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11章网路舆情关係及其演化分析
11.1网路舆情关係及其演化概述
11.1.1舆情目标与网民之间的关係
11.1.2舆情目标之间的关係分析
11.1.3舆情关係演化分析
11.2基于关联分析的观点主题识别
11.2.1观点主题识别的研究基础
11.2.2方法原理与流程
11.2.3内部主题词识别
11.2.4内部主题构建
11.2.5外部主题识别
11.2.6主题的组织
11.2.7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11.3情感倾向性识别技术
11.3.1情感倾向性识别研究基础
11.3.2网际网路舆情话题评论的特点分析
11.3.3技术原理与流程
11.3.4辞彙上下文倾向性识别
11.3.5基于模式的情感倾向性识别
11.3.6基于聚类的倾向值修正方法
11.3.7网路评论的情感倾向性识别
11.3.8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第12章网路舆情威胁评估
12.1网路舆情威胁估计基础
12.1.1网路舆情预警基本流程
12.1.2网路舆情态势分析模式
12.2基于模糊推理的网路舆情威胁估计
12.2.1基于模糊推理的网路舆情威胁估计基本
思想
12.2.2舆情要素及舆情威胁等级模糊集
12.2.3模糊推理规则
12.2.4判决準则
12.2.5套用实例
12.3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路舆情预警方法
12.3.1基于直觉模糊推理的网路舆情预警方法基本
思想
12.3.2舆情要素及舆情威胁等级直觉模糊集
12.3.3直觉模糊推理规则
12.3.4判决準则
12.3.5套用实例
12.4基于云模型的网路舆情威胁估计
12.4.1云模型
12.4.2网路舆情云族
12.4.3威胁评估技术
12.4.4套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13章网路舆情应对策略
13.1树立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的正确理念
13.1.1树立高度重视、未雨绸缪的理念
13.1.2树立实事求是、信息公开的理念
13.1.3树立以人为本、责任政府的理念
13.1.4树立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理念
13.1.5树立积极应对、重在建设的理念
13.1.6树立控制网上、解决网下的理念
13.2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组织
机制
13.2.1建立突发事件网路舆情专门组织机构
13.2.2制定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管理规章制度
13.2.3明确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相关机构责任
13.2.4规範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对管理流程
13.2.5保障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管理协调运作
13.3加速提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的基本
能力
13.3.1实时掌握舆情信息动态热点,切实提高预见
能力
13.3.2及时发布客观权威舆情信息,切实提高判断
能力
13.3.3牢牢把握舆情发展正确方向,切实提高引导
能力
13.3.4科学构建网路舆情监控机构,切实提高处置
能力
13.3.5建立疏堵结合坦诚交流机制,切实提高服务
能力
13.4加快提升科学管理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的质量
水平
13.4.1确立政府部门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网路
舆情管理职责
13.4.2把握网路舆情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各级网路
舆情管理机制
13.4.3明确网路舆情管理分工,科学制订舆情管理
各项规章制度
13.4.4持续监测网上舆情活动,实时掌握网路舆情
热点动向动态
13.4.5统一指挥部署应对预案,有效掌控突发事件
网路舆情变化
13.4.6建立网路舆情评估制度,切实做好舆情统计
分析评估工作
13.5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和严格规範网路行为法律
法规
13.5.1加快网路立法步伐建立健全网路法律
法规
13.5.2依据网路法律法规规範网路社会网民
言行
13.5.3大力普及和全面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
13.5.4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网民网路法律
素质
13.6切实打好实时掌控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的基础
工程
13.6.1突出理论先导,大力加强突发事件网路舆情
基础理论研究
13.6.2强化技术支撑,大力加强网路舆情监测控制
技术手段攻关
13.6.3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突发事件网路舆情
人才队伍建设
13.7全面建设转化规範突发事件网路舆情的长效
机制
13.7.1科学整合资源,建设最佳化网路与传统媒体互动
一体的舆论新机制
13.7.2最佳化体制关係,系统建设预研预测预警预案应
对一条龙的长机制
13.7.3坚持标本兼治,加速构建网上治理与网下解决
有机结合的大机制
13.8全面加强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对工程的综合
保障
13.8.1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对工作的
领导
13.8.2加大对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对处置的财政
投入
13.8.3加强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急管理干部队伍
建设
13.8.4全面启动对网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网民育人
工程
13.8.5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情应急管理工作
格局
参考文献
第14章网路舆情应对预案
14.1网路舆情危机联动应急总预案
14.1.1工作原则
14.1.2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14.1.3处置程式及办法
14.1.4工作保障
14.2网路舆情危机联动应急等级预案
14.2.1应急回响的总体要求
14.2.2Ⅰ级应急回响
14.2.3Ⅱ级应急回响
14.2.4Ⅲ级应急回响
14.2.5Ⅳ级应急回响
14.3网路舆情危机联动应急部门预案
14.3.1宣传部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急预案
14.3.2文化广播电视局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应急
预案
14.3.3县政府网路舆情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