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港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地处东北亚中心,南邻黄海,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唯一出海通道,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北方起点,已与日本、韩国、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港口开通了海上货物运输业务。
丹东港现有3个港区,大东港核心港区、浪头港区、一撮毛港区,共有泊位53个。其中:有粮食专业化泊位4个,客货滚装泊位1个,10万吨级煤炭、矿石自动化泊位2个、货柜专业化泊位6个,其余为具备多种功能的散杂货泊位。最大泊位为30万吨级自动化矿石泊位。在已建成使用的泊位中,有18个为5万吨级以上泊位。
目前,丹东港年综合吞吐能力已达近2亿吨以上,主要货种为进口铁矿石、焦煤、大豆、木材、货柜等,出口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玉米、稻穀、水产品、钢材、货柜等,每年国际旅客进出港近20万人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丹东港
- 地理位置:东北亚经济圈中心
- 类型:国际贸易商港
- 吞吐能力:2亿吨/年
地理优势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和东北东部地区最近出海口的丹东港,现已形成了完备的立体交通网路。港区铁路连线东北东部铁路、沈丹、京哈等干线,公路以瀋丹高速、丹锡高速、丹通高速、丹霍高速、鹤大高速为干线。

丹东港辐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广阔腹地,粮食、煤炭、矿石、钢材、木材等大宗货物可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
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丹东港将建设成为3亿吨大港,庙沟港池主要建设粮食、通用、散杂货和舾装泊位;大东沟港池主要建设5—30 万吨级煤炭、矿石、油品、汽滚、货柜等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海洋红港区形成深水港口。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成为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深水化的国际一流综合贸易商港。
丹东港

港口能力
目前,丹东港口最大接卸矿石船舶30万吨级,接卸货柜船舶10000TEU ,接卸粮食船舶7 万吨级,拥有各类装卸运输机械及拖轮千余台(件)。
现代物流网路
国际综合物流网路是丹东港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五年,丹东港将在东北、内蒙古、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区域建设30 余个物流中心,其中本溪、瀋阳、通化、长春、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陆港已建成运营,虎林、阿尔山、绥芬河、白城等陆港正快速推进。同时在韩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建设远程陆港,形成以丹东港为枢纽,辐射东北、内蒙东部、外蒙、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国内南方、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网路。
丹东港

矿石煤炭油品物流
大型矿石、煤炭、油品泊位是丹东港现在和未来的重点及主力码头。现已拥有10 万吨级和30万吨级矿石油品泊位5 座。东北钢厂、煤炭基地、粮食基地等大宗物流通过东北东部铁路从丹东港下水,可节省100 —300 公里的陆上运距。
货柜物流
丹东港现有5-10万吨级货柜泊位5座,正在建设可接靠14000TEU超大型泊位,目前已开通至日本、韩国、国内各主要港口班轮航线。
国际客运
丹东—韩国仁川客货班轮航线
周二/当日进出丹东港
周四/当日进出丹东港
周六/进丹东港
周日/出丹东港
粮食物流
粮食物流是丹东港主要发展产业之一,现有5—7万吨粮食专用码头4座、粮食物流泊位1座,年作业能力1000万吨以上。同时,拥有80万吨筒仓、平仓和粮食堆场及粮食散改集设备和散粮运输专用车。规划5平方公里粮食物流园区,在建筒仓100万吨。
媒体报导
感受丹东港的亿吨梦想
2009-07-25 辽宁日报记者/刘大毅
鸭绿江口,黄海岸边。
一艘艘万吨级货轮陆续驶进海港,徐徐停靠在指定泊位;一袋袋黄沙和水泥不断被运入建设工地,等候的施工机械立即装料铺设……走进丹东港,港口运输的繁忙和码头建设的火热让人振奋。
今年,丹东港进入了开港后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规模最大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上半年,丹东港吞吐量累计完成2040万吨,同比增长28.5%,货柜吞吐量完成13万标箱,同比增长29%,吞吐量和经营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和增长速度均创丹东港历史新高。同时,丹东港建设全面推进,上半年建设投资20亿元。其中,庙沟港池的3座5万吨级泊位将于8月投入使用;大东沟1号港池5月份实现围堰合龙,3座各10万吨级的矿石、油品和散货泊位建设加速推进。
作为我国大陆海岸线北端的不冻良港,丹东港依託辽、吉、黑和内蒙古四省区,具有明显的腹地优势。在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公路开通后,其腹地纵深将延伸至整个东北东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沿线辐射鹤岗、佳木斯和鸡西等十几个资源型城市共22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粮食、煤炭、木材及钢铁等货物,将成为东北东部13市中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记者看到,在丹东港5万吨和10万吨级泊位旁边,数十辆运石车正忙于填海工程。丹东港集团副总裁张洪江告诉记者,把丹东港建成亿吨大港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据测算,仅东北东部铁路的通车,就将使丹东港增加吞吐量3000万吨以上,远期则在6000万吨以上。同时,在滨海大道实现港口与周围陆路的全面连线后,汇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牵动了越来越多的临港产业,急需扩大港口能力。
採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一趋势。
在丹东黄海汽车SUV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完工。在丹东修造船基地,1号5万吨船台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另外一个同级船台和1个10万吨船坞即将开工。在帕斯特穀物大豆有限公司,200万吨大豆油脂加工基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为应对更多的企业需求,3座5万吨级粮食泊位、30万吨级粮食筒仓、500万平方米货场、汽车滚装等专业化泊位、国际客运站、生产生活辅助区和港内铁路等港口配套工程目前已进入港口建设蓝图。
丹东港的发展规划显示,未来3至5年内将建成5至15万吨大型港池4座,建成5至20万吨大型泊位60余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由目前的4000万吨提高到1.5亿吨。
丹东港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前方大型专业泊位,后方大型临港产业”的现代化亿吨大港已初显端倪。
记者感言
几年前,营口港提出建设亿吨大港时,年吞吐量也只有几千万吨,人们不免置疑。然而,今天的营口港已经圆梦,背后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支撑和港口人不懈的努力。今天的丹东港和昔日的营口港又是何等相似。我们感觉到,由几千万吨到亿吨,这数字绝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眼界开阔,胸怀宽广,超前谋划,奋力拚搏,丹东港已经紧紧抓住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向亿吨大港目标急奔。他们梦圆的日子即将到来。(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