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医诊断与鉴别论断学

(2019-08-02 15:39:10) 百科综合

中医诊断与鉴别论断学

《中医诊断与鉴别论断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肛肠等科的928个病种及49个常见症。每一病种分为概说、诊断、治疗三部分内容。概说部分包括病(症)定义、病名出处、别名、西医相关病种等项。诊断部分包括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一般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主要症状、体徵,检查指标等;鉴别诊断主要写出与近似病种的鉴别点。治法部分包括辨证论治和/或其它治疗。其他治疗指辨证论治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可有针灸推拿、外治,必要的西药、手术治疗等。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医诊断与鉴别论断学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页数:966页
  • 开本:16
  • 定价:68.00
  • 作者:朱文锋
  •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7033121
  • 品牌: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与鉴别论断学》的出版,将完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準,满足当前中医临床的迫切需要,规範诊疗标準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準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中医药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国家标準的推行,并为《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準》的修定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朱文锋,湖南常德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现任湖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教授,医学博士导师,《中医诊断学》杂誌主编,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在教学科研中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朱文锋研製的中医数字辨证机、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能实现内、妇儿等科全病域的中医辅助诊疗;以朱文锋为主编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準颁布实施;为中医心理学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创立了中医心理学科;为全国中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国家试题库中医诊断学命题组组长。
朱文锋论着甚丰,已发表学术论文达百篇,出版的着作主要有《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实用中医词典》、《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中医心理学》、《中国民间局部诊法》等20余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染病、寄生虫病类
1.1 霍乱;时疫霍乱
1.2 鼠疫
1.3 春温;春瘟
1.4 暑温;暑瘟
1.5 软脚瘟
1.6 时行感冒
1.7 麻疹
1.8 白喉
1.9 百日咳;顿咳
1.10 烂喉丹痧
1.11 痄腮
1.12 肝热病
1.13 肝瘟;瘟黄;疫黄
1.14 痢疾
1.14.1 暴痢
1.14.2 疫毒痢
1.14.3 休息痢
1.14.4 噤口痢
1.14.5 奇恆痢
1.15 湿温;湿瘟
1.16 疫斑热
1.17 温毒发斑;瘟毒发斑
1.18 稻瘟病
1.19 疟疾
1.19.1 瘴疟
1.19.2 久疟
1.20 狂犬病
1.21 沙虱病
1.22 炭疽;疫疔
1.23 麻风
1.24 梅毒
1.24.1 下疳
1.24.2 横痃
1.24.3 杨梅疮;杨梅疹
1.24.4 杨梅结毒
1.24.5 梅毒攻心
1.24.6 梅毒致痿
1.24.7 胎传梅毒
1.25 花柳毒淋
1.26 赤虫病;扁虫病
1.27 肺(吸)虫病
1.28 寸白虫病;绦虫病
1.29 囊虫病
1.30 包虫病
1.31 丝虫病
1.32 黄胖病;黄肿病;钩虫病
1.33 蛔虫病
1.34 蛲虫病
1.35 鞭虫病
1.36 肝虫病
1.37 益虫病
1.37.1 急性益虫病
1.37.2 慢性益虫病
1.37.3 晚期益虫病
第二章 脑系病类
2.1 痫病
2.2 癫病
2.3 狂病
2.4 癫狂病
2.5 多寐
2.6 不寐
2.7 卑惵
2.8 神劳
2.9 髒躁
2.10 百合病
2.11 中风
2.11.1 出血中风
2.11.2 缺血中风
2.12 风痱;喑痱
2.13 厥头痛;真头痛
2.14 风厥
2.15 气厥;郁厥
2.16 血厥;脉厥
2.17 痰厥
2.18 冷厥;阴厥;寒厥
2.19 酒厥
2.20 尸厥
2.21 中恶;卒忤
2.22 脑痨
2.23 脑瘤
2.24 脑络痹
2.25 脑萎
2.26 痴呆
2.27 颤病;脑风
2.28 口僻;面瘫
2.29 偏头风;偏头痛
2.30 面风痛
2.31 颅脑痈
2.32 脑鸣
2.33 晕动病
2.34 头部内伤
第三章 心繫病类
3.1 心痹
3.2 心衰
3.3 肺心病
3.4 心瘅
3.5 心动悸
3.6 胸痹(心痛)
3.7 厥心痛;真心痛
3.8 高原胸痹
3.9 心厥
3.10 支饮
3.11 风眩
3.12 虚眩
3.13 蓄血病
3.14 血劳
3.15 髓劳
3.16 紫癜病
3.17 血溢病
3.18 恶核
3.19 血脱
3.20 液脱
第四章 肺系病类
4.1 肺热病
4.2 肺咳
4.2.1 暴咳
4.2.2 久咳
4.3 哮病
4.4 肺胀
4.5 肺络张
4.6 肺痿
4.7 肺痈
4.8 肺痨
4.9 肺癌
4.10 肺水
4.11 肺厥
4.12 肺衰
4.13 尘肺
4.14 悬饮
4.15 乾胁痛
第五章 脾系病类
5.1 呃逆病
5.2 膈疝
5.3 食管瘅
5.4 食管痹
5.5 食管癌
5.6 胃疡
5.7 胃瘅
5.8 胃络痛
5.9 胃痞
5.10 胃胀
5.11 胃缓
5.12 食瘕
5.13 胃反
5.14 胃癌
5.15 饥厥;食厥
5.16 伤食
5.17 厌食
5.18 食亦
5.19 胃石
5.20 胃饮
5.21 类霍乱
5.22 暴泻
5.23 久泄
5.24 大瘕泄
5.25 伏梁
5.26 肠瘤
5.27 肠癌
5.28 肠痨
5.29 小肠瘅
5.30 肠痈
5.31 气腹痛
5.32 肠郁
5.33 肠痹
5.34 肠结
5.35 脾约
5.36 脾痿;脾消
5.37 脾水
5.38 肥气
5.39 胰瘅
5.40 胰胀
5.41 胰痈
5.42 胰癌
5.43 消渴
5.44 消渴厥
第六章 肝系病类
6.1 肝痈
6.2 肝痨
6.3 肝癖;肝痞
6.4 肝着;肝着;肝胀
6.5 肝积
6.6 鼓胀
6.7 肝瘤
6.8 肝癌
6.9 肝厥
6.10 胆疸
6.11 血疸
6.12 蚕豆黄
6.13 胆瘅
6.14 胆胀
6.15 胆石
6.16 胆癌
6.17 蛔厥
第七章 肾系病类
7.1 风水
7.2 皮水
7.3 石水
7.4 肾水
7.5 正水
7.6 溢饮
7.7 肾瘅
7.8 肾着;肾着
7.9 肾痈
7.10 肾垂
7.11 肾痨
7.12 肾癌
7.13 肾厥
7.14 肾衰
7.14.1 急性肾衰
7.14.2 慢性肾衰
7.15 热淋;急淋
7.16 劳淋
7.17 石淋
7.18 痨淋
7.19 膀胱癌
7.20 癃闭
7.21 遗尿
7.22 尿崩
7.23 小便不禁
7.24 尿道瘘
7.25 缩阴病
7.26 黑疸;肾劳
第八章 男性前阴病类
8.1 子痈
8.1.1 急性子痈
8.1.2 慢性子痈
8.2 子痰
8.3 子岩
8.4 子隐
8.5(肾)囊痈
8.6 脱囊
8.7 绣球风;肾囊风;阴囊风
8.8 血疝
8.9 筋疝
8.10 水疝
8.11 阴茎痰核;玉茎疽
8.12 包茎
8.13 旋螺风
8.14 阴头痈;龟头痈
8.15 肾岩翻花;阴茎岩
8.16 马口异位
8.17 遗精
8.17.1 梦遗
8.17.2 滑精
8.18 早泄
8.19 阳痿
8.20 强中
8.21 不育
8.21.1 精少
8.21.2 精薄
8.21.3 精冷
8.21.4 精凝
8.21.5 脓精
8.21.6 无精
8.21.7 不射精
8.22 血精
8.23 天宦
8.24 精癃
8.25 精浊
……
第九章 颈瘿、乳房病类
第十章 疮疡病类
第十一章 皮肤病类
第十二章 妇女经、带、杂病类
第十三章 胎、产及其疾病
第十四章 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
第十五章 眼 病 类
第十六章 耳鼻咽喉口齿病类
第十七章 肛肠病类
第十八章 躯体痹、痿、瘤等病类
第十九章 时行病、中毒及其他病类
第二十章 症状性名称
附录一 方剂笔画索引
附录二 中西医病名笔画索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