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共2册)》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由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及科研精英编写而成。《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共2册)》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採了近十年国内外中药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共2册)》分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各论部分收载了五百余种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二十一类,系统介绍了各药的别名、来源、採收炮製、商品规格、药性、功效、套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鉴别用药、药论、现代研究等内容。其中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以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基準,充分体现了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水平和进展。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 类型:医学
-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7164122
- 作者:高学敏 钟赣生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页数:2012页
- 开本:16
- 品牌: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共2册)》内容丰富,系统规範,新颖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中药学高级参考书,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科研人员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参考。
图书目录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上)》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採集与贮藏
第一节产地
第二节採集
第三节贮藏
第四章中药的炮製
第一节 中药炮製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中药炮製的目的
第三节中药炮製的方法
第四节中药炮製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四气
第二节五味
第三节升降浮沉
第四节归经
第五节毒性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一节配伍禁忌
第二节妊娠用药禁忌
第三节证候禁忌
第四节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剂型
第三节中药的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係
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第十章中药新药的研製与开发
第一节中成药发展历史
第二节中成药发展现状
第三节中成药发展前景
第四节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第五节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
各 论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附: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鹅不食草
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葱白
香薷
胡荽
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葛根(附:葛花)
柴胡
升麻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浮萍
木贼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栀子
寒水石
鸭跖草
夏枯草
决明子
夜明砂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乌蛇胆
猪胆汁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椿皮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马鞭草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鱼腥草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附:墓头回)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雪胆
射干
马勃
山豆根(附:北豆根)
青果
锦灯笼
金果榄
木蝴蝶
土茯苓
白蔹
……
附录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下)》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採集与贮藏
第一节产地
第二节採集
第三节贮藏
第四章中药的炮製
第一节 中药炮製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中药炮製的目的
第三节中药炮製的方法
第四节中药炮製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四气
第二节五味
第三节升降浮沉
第四节归经
第五节毒性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一节配伍禁忌
第二节妊娠用药禁忌
第三节证候禁忌
第四节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剂型
第三节中药的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係
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第十章中药新药的研製与开发
第一节中成药发展历史
第二节中成药发展现状
第三节中成药发展前景
第四节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第五节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
各 论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附: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鹅不食草
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葱白
香薷
胡荽
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葛根(附:葛花)
柴胡
升麻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浮萍
木贼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栀子
寒水石
鸭跖草
夏枯草
决明子
夜明砂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乌蛇胆
猪胆汁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椿皮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马鞭草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鱼腥草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附:墓头回)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雪胆
射干
马勃
山豆根(附:北豆根)
青果
锦灯笼
金果榄
木蝴蝶
土茯苓
白蔹
……
附录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下)》
编辑推荐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第2版)(套装共2册)》内容丰富,系统规範,新颖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中药学高级参考书,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科研人员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参考。
目录
《中药学(上册)》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採集与贮藏
第一节产地
第二节採集
第三节贮藏
第四章中药的炮製
第一节中药炮製的历史渊源一
第二节中药炮製的目的
第三节中药炮製的方法
第四节中药炮製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四气
第二节五味
第三节升降浮沉
第四节归经
第五节毒性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一节配伍禁忌
第二节妊娠用药禁忌
第三节证候禁忌
第四节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剂型
第三节中药的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係
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第十章中药新药的研製与开发
第一节中成药发展历史
第二节中成药发展现状
第三节中成药发展前景
第四节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第五节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附: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鹅不食草
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葱白
……
《中药学(下册)》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採集与贮藏
第一节产地
第二节採集
第三节贮藏
第四章中药的炮製
第一节中药炮製的历史渊源一
第二节中药炮製的目的
第三节中药炮製的方法
第四节中药炮製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四气
第二节五味
第三节升降浮沉
第四节归经
第五节毒性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一节配伍禁忌
第二节妊娠用药禁忌
第三节证候禁忌
第四节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剂型
第三节中药的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係
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
第十章中药新药的研製与开发
第一节中成药发展历史
第二节中成药发展现状
第三节中成药发展前景
第四节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第五节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附: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鹅不食草
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葱白
……
《中药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