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华文化国学精华

(2019-12-28 04:43:52) 百科综合
中华文化国学精华

中华文化国学精华

《中华文化国学精华》是2011年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东方文。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华文化国学精华
  • 作者:东方文
  • 出版社: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 装帧:平装

书籍简介

书名:中华文化国学精华 作者:东方文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版次:1版
开本:850×1168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本书序文

中华文化、中国国学,是当前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如何继续发展中华文化、中国国学,复兴中华,造福人类,是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在争论很多。有人说传统文化好,有人说现代文化好,有人说国学好,有人说西学好,有人说儒学好,有人说道学好,有人说佛学好……应该怎样讲?有些人不去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却把一些封建迷信糟粕当珍宝宣扬;有些人不是去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却把一些腐朽文化当宝贝乱抄乱搬。是否妥当?有些人讲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是否正确?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医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放在什幺地方?有些人讲中华文化,就是人文道德,是否正确?中国过去科学技术也十分发达,包括四大发明,包括中医,天文地理,冶金技术,陶瓷技术,等等,为什幺不讲?说中华文化,主干就是儒学。是否妥当?三皇五帝,夏商周时代没有孔子、儒学。炎黄文化,尧舜禹思想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齐国稷下学派、黄老思想是最大学派,影响最大的思想文化。
汉、唐盛世,中华的屈起,靠的是黄老思想文化。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却是把中华文化单一化、僵化了。历代王朝末期都是强调尊孔读经,实是为维护其腐朽统治,但没有一个成功。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冲破封建思想文化束缚,有其功劳。但也有其不足,即把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好就是绝对好,传统文化不好就是绝对不好,形上学绝对化、片面性、简单化。
五四运动后期分化:一派坚持传统文化,一派坚持苏俄文化,一派坚持欧美文化,一派主张中外交流,古今溶汇。结果苏俄派得胜,后来全盘苏化,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苏东垮台后,有些人又走到全盘西化极端。现在也有复古派,主张回到古代孔孟之道去。世界金融危机后,有些人又要回到过去苏俄道路上去……我认为应该博综古今,融汇中外,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各国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建设我们时代中华新文化。
有些人反对国学,说外国没有国学一说。为什幺外国没有的中国也不能有呢?这却却是中国的特色呀!有些人主张把国学称为古典学,因为外国有古典学。为什幺一定要以外国为标準、依据呢?仍是西方文化中心的思路。而且中国国学的属性主要不在古典。有些人把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中国学,汉学当国学。这也是不妥当的。国学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学术、学问。有些人把国小、小舞当国学,或把国家设立的大学、国家级学校当国学,也是不妥当的。国学不是学校。有些人把国学等同于儒学,或把中华一切传统文化都称为国学,这也是不妥当的。
国学是我们中国固有的思想学术文化,层次是很高的,是中华思想文化提炼、升华、结晶而成的大学问,是哲理层次的,应该是一级学科。是国家层次的理论学说。国学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对社会的根本看法,对为人处事的根本看法,是一种世界观、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美学观、伦理观、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产生出中国特有的许多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它渗透内化在每箇中国人的思想灵魂深处,贯穿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所以前人称国学为“国本”,“国魂”,“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立国之本。
中华文化,中国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四部经典千万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道藏》、《儒藏》、《大藏经》都是千万卷,人终其一生也难看完。有些古籍经典,许多人已看不懂。有些人希望我择其精要,用现代语言,把它讲讲清楚。现在讲传统文化的书很多,但往往是较专一,讲《论语》,讲《三国》,讲《三字经》、《百家姓》等等,还有不少歪说误导,缺一本既较全面系统,又较简明精炼,并能正确讲明中华文化、中国国学的书,可使人一册在手,得其精华。于是我写了这本小书。《阴符经》三百字,《道德经》五千言,《论语》、《兵法》、《医经》都很精炼。鲁迅先生与林语堂、孙伏园、周作人,俞平伯等办《语丝》,文字精炼,如蚕丝精华。我写《语诗集》也是想不受诗词格律的严格束缚,用诗的语言,或语言诗形式写点读书心得感想而已。但又不同于鲁迅先生的《而已集》,我名之为《明道论》,讲点万事万物的基本道理。总的大标题是《中华文化、国学精华》。我讲的中华文化、中国国学中,儒道释精华都有,也有外来文化为我们中国化的文化精华,也包括现代的中华文化精华。
任何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中华文化中也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外国文化中也有精华和糟粕。我做一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也想解决古与今,中与外,继承与发展的关係矛盾问题。不要在一些外表形式上浪费许多时间、精力、财力、物力,而把真正的内在精神实质丢了。不要去宣扬糟粕,把精华丢了。也不要一讲中华文化好,又把外国文化都否定了。
钱学森先生曾动员我研究文化学、文化建设问题。我们组织过一些讨论会,钱老曾多次到会作重要讲话。我们合写了《建立意识的社会形态的科学体系》一文。我在1997年出版了《文化学》一书。现在这本书也是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也算是向钱先生交的一份答卷。
我觉得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现代科技大家,而且对文学艺术,人文科学,对中华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和领悟。他的火箭、飞弹、卫星、宇航思想理论技术,既是对中华文化,中华科技的继承,又是对中华文化、中华科技的创新发展。他的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大成智慧学,既是对中华整体思维、天人合一思想、中医、炁功的继承,又是对中华文化、中华科技的创新发展。钱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典範。所以他有许多创新思想,他的思想理论也博大精深。
继承、创新、发展,仍是我们今天的课题。不继承,发展没有深厚基础;不发展,不能把中华文化推进到我们时代的新高度。希望这本小书能对世人认识中华文化、中国国学、继承、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中国国学有所帮助。让我们去创造更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去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书籍目录

前言 3
总论中华文化之道 9
一、国学篇中国国学之道 11
二、自然之道 14
三、阴阳之道 17
四、国史篇中国社会发展之道 18
五、中国语言文字之道 21
(一)国语篇 21
(二)国文篇 22
六、文学篇 29
七、国画篇中国书画之道 31
八、国乐篇中国国乐之道 35
九、国剧篇中国戏剧之道 41
十、中华科技篇中华科技之道 47
十一、数术篇 56
十二、国医篇中医之道 68
(一)中医内药学 71
(二)中医经络论 76
(三)中医不病学 83
十三、养生之道 90
(一)四季养生之道 92
(二)老子养生之道 93
十四、国魂篇中华民族精神颂 95
十五、求学成才之道 98
(一)成人之道两种境界 101
(二)、成圣之道智者之道 102
十六、为文之道 106
(一)文以载道 106
(二)文如其人 107
(三)言简意深之道 108
十七、为人之道交友之道 109
十八、经商之道 111
十九、为官之道 113
(一)用人之道 114
(二)识人之道 115
二十、富民强国之道 116
二十一、国策篇 119
(一)十二字策 119
(二)文化软实力之道 119
(三)文化交流之道 120
(四)国家间相处之道 123
(五)谋略之道 123
二十二、创新发展之道 125
(一)王国维先生的成大学问三境地 125
(二)李政道先生的物理学创新之道 126
(三)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之道 127
二十三、中华文化有助解决21世纪的危机和挑战 130
(一)世界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130
(二)人类社会的出路在哪里? 134
(三)中华智慧和21世纪人类的生存发展 138
二十四、弘扬和谐文化,建设和谐世界 143
(一)时代的要求,人类的期盼 143
(二)和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和谐 148
(三)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需要协调好的一些重大关係 153
结语人类需要第二次文艺复兴 163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