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老铁路

(2019-11-26 01:27:53) 百科综合
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

中老铁路是中国与寮国之间通行的一条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玉溪市,经普洱市、西双版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经寮国着名旅游胜地琅勃拉邦至寮国首都万象。中国段:即玉磨铁路正线全长508.53公里。其中,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寮国段:磨丁至万象的铁路全长418公里,由中方负责建设,将採用国际技术标準,客运时速160公里/小时,货运时速120公里/小时,是普速铁路。其中有76处隧道约195公里,桥樑154座(包括跨湄公河大桥2座,设有31个车站。项目占地面积为3058公顷,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非常小。

中国段正线全长508.53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普速铁路,为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项目总投资505.45亿元人民币,工期 5 年。中老政府已商定,两国政府共同出资40%的总投资。其中,中国政府出资70%,寮国政府出资30%,余下的60%由中老两国国有企业共同投资。

2019年9月6日,中老铁路中国段第一长桥——橄榄坝特大桥顺利架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老铁路
  • 全长:正线全长508.53公里
  • 起点终点:中国云南省玉溪市—寮国首都万象
  • 设计时速:客运160公里,货运120公里
  • 线路等级:客货共线的普速铁路
  • 线路归属:泛亚铁路中线一部分
  • 投资额:总投资505.45亿元人民币
  • 开工时间:2016年4月、12月分别开工

铁路简介

该铁路北起玉溪,南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途经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正线全长508.53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为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其中,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项目总投资505.45亿元人民币。
中老铁路
中国段:即玉磨铁路正线全长508.53公里。其中,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
玉磨铁路属于昆磨铁路自云南昆明经云南景洪至云南磨憨的铁路。
昆磨铁路始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经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景洪市,最后止于云南省最南端的磨憨。昆磨铁路是中老通道的中国段,日后将与寮国铁路网併网,形成中老铁路通道。
昆磨铁路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该规划中指明的要兴建的西部开发性新线之一。昆磨铁路修通后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又一条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
昆磨铁路修成后将结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景洪市不通铁路的历史,美丽的西双版纳将不再遥远。同时,昆磨铁路修成后还将结束与寮国磨丁口岸接壤的磨憨边境贸易区不通铁路的历史,铁路修通后这里的边境贸易将更加活跃。昆磨铁路还将为日后与寮国的铁路併网作好前期準备。
昆磨铁路南段玉磨铁路是云南省通往寮国、泰国的重要国际铁路通道的连线线,是云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构想、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大建设项目。寮国段磨丁至万象的铁路全长418公里,由中方负责建设。

工程现状

中老铁路项目签约仪式2015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寮国政府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政府间铁路合作协定,标誌着中老铁路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项目后续建设运营及两国进一步深化铁路基础设施合作打下了基础。
中老铁路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全线採用中国技术标準,使用中国设备。
项目由两国边境磨憨/磨丁口岸进入寮国境内后,向南延伸至寮国首都万象。全线採用中国技术标準、使用中国设备,2016年12月全线开工。线路全长414公里,时速160公里,建设总工期5年,总投资400亿元人民币,中老双方按照七比三的股比合资建设。中老铁路预计于2020年建成通车。
线路全长414公里,其中桥樑长度近62公里,隧道长度近198公里。中老铁路全线採用中国技术标準、使用中国设备,2016年12月全线开工,2017年年中进入全面施工状态,计画于2021年12月建成通车。

工程意义

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将极大地带动寮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运输效率和水平,并为寮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将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老铁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表示,中老铁路的中国境内段玉溪-磨憨铁路2015年已经开工建设,有望和中老铁路同期建成,届时泛亚铁路中线将初具雏形。
中老铁路未来还可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铁路连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游客可以乘坐火车赴寮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旅游度假。
这条铁路不仅连线着中国,未来还将连线泰国乃至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铁路,承载着寮国从内陆“陆锁国”到“陆联国”的转变之梦。

项目进程

2015

2015年12月2日,连线寮国首都万象与云南昆明的中老铁路寮国段(磨丁至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出席寮国建国40周年庆典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与寮国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共同出席仪式。张德江和朱马里共同为中老铁路开工奠基。这段铁路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
奠基仪式奠基仪式
朱马里表示,老中铁路在寮国国庆40周年庆典之际开工,这不仅深化了老中传统友谊,也是老中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
张德江表示,双方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利益融合,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推动区域共同发展。通邢、巴妮等老方领导人出席奠基仪式。2日晚上,张德江还应邀与老方领导人出席了寮国国庆庆祝活动。

2016

2016年4月19日,中老国际铁路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玉磨铁路——玉(溪)磨(憨)铁路开工动员会在玉溪召开,标誌着玉磨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全线开工仪式2016年12月25日在寮国北部琅勃拉邦举行。寮国总理通伦率老中双方代表挥铲破土,并亲自鸣锣九响。
玉磨铁路开工玉磨铁路开工

2017

2017年5月28日开始打下第一个桩基,到最后一个桥墩墩身浇筑完成,历时383天、两个雨季和一个旱季的“历练”,楠科内河特大桥“雏形”跃然面前——全长7.5公里,共有墩台230个,最高墩身10.5米。
2017年12月12日,中国电建水电十五局承建的旺门村二号隧道顺利贯通,成为中老铁路项目全线首个贯通的隧道。

2018

2018年6月14日18时27分,寮国楠科内河特大桥最后一个桥墩——214号墩身顺利浇筑完成。这标誌着中铁二局承建的中老铁路全线最长桥樑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8年8月2日,成立了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中老铁路建设单位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奔赴寮国南部灾区开展有关公路危桥改造施工调研。
2018年11月,中老铁路贯通首个超千米隧道。

2019

2019年1月19日凌晨3时20分,由中国中铁五局承建的中老铁路一标那通站双线特大桥连续梁成功合龙,这是中老铁路首联成功合龙的现浇连续梁。
截至2019年2月,路基、桥樑工程计画完成已招标工程95%,隧道工程将完成已招标工程90%,铺轨。
2019年2月9日,中老铁路全线最长桥樑楠科内河特大桥开始架梁施工。楠科内河特大桥位于寮国首都万象,由中国中铁二局承建。桥樑架梁计画工期为2019年2月9日至6月3日。
2019年3月21日,由中国中铁五局负责施工的中老铁路磨丁隧道胜利贯通。这是中老铁路全线首座贯通的长大隧道。
2019年4月15日,中老铁路那通二号隧道和纳堆二号隧道贯通。
2019年5月21日,中老铁路跨湄公河特大桥实现首跨合龙。
2019年7月28日合龙后的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2019年7月28日合龙后的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
2019年6月01日,中老铁路全线最长桥樑楠科内河特大桥顺利架通。
2019年6月17日,中老铁路新平隧道4个辅助坑道实现贯通。
2019年7月29日,中老铁路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成功合龙,该桥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複杂的桥樑。
2019年9月6日,中老铁路中国段第一长桥——橄榄坝特大桥顺利架通。

寄予厚望

中老铁路全长414公里,标準轨道,时速160公里;2015年12月奠基,预计2021年12月底通车。这样一条铁路,在高铁纵横的中国算不上一个大项目,但对中老两国来说,它却意义非凡。
这是区域互联互通的典範工程,承载着两国最高决策者的嘱託与期待。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不久出访寮国前在寮国媒体发表文章,称讚中老铁路是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寮国国家主席本扬表示,中老铁路展示了老中两国合作的丰硕成果,它将提升寮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老中两国民心相通。
这是寮国政府高度关注的“一号工程”,承载着寮国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的梦想。中老铁路将极大提高运输效率和水平,促进寮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仅现阶段就已直接拉动当地工程建设、建材供应、电力、农牧业、服务业、物流等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老铁路全线建设已聘用当地工人1500多人,为沿线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未来,中老铁路北接中国,南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将成为中南半岛南北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解锁寮国陆路交通困局、促进经济发展。
这是与寮国普通百姓密切相连的民心工程,承载着近680万民众融入现代社会的企盼。从泰国经泰老友谊桥至万象南部的塔纳廊,有一段3.5公里长的米轨铁路,这是目前寮国境内唯一的一段铁路。塔纳廊站台简陋,车辆老旧。从这里,寮国人坐15分钟的火车到泰国的廊开站继续旅程。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寮国人至今没有坐过火车。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世界里,如果说塔纳廊站充满交通史上的怀旧色彩,那中老铁路将成为寮国民众追赶现代生活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
创造历史——
青春无悔的中国建设者
任何梦想的实现,往往都要翻越现实的崇山峻岭,中老铁路的建设更是如此。
寮国多山。中老铁路建设中,桥樑总计62公里,隧道198公里,两项加起来,已经占总里程的63%。难怪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是架出来的、是挖出来的。承建中老铁路的中国建设人员,要在这条翻山越岭的蜿蜒曲线上,布设车站32个,初期开通就达20个。
在中铁总公司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中,中老铁路的重点工程有长长的一串:9020米的空琅村隧道、9310米的那科村隧道、8955米的福格村隧道、1651米的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1459米的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
“中老铁路开工建设以来,很多工程都创造了寮国的历史,具有标誌性意义。”中国铁路总公司一位负责同志对本报记者说。
楠科内河特大桥便是其中之一。大桥全长7506米,不仅是全线最长的桥,更是寮国最长的桥。全桥共227个桥墩,最高墩身10.5米、最低墩身4.5米。中方建设者定出的建造标準是:内实外美。实,是从中国国内订购大块钢模型,运至施工现场用于墩身的加固;美,是让大桥保证线形美观,与环境融为一体。为了达标,施工过程中採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全站仪进行平面线形测设控制,用电子水準仪进行高程测设控制。甚至混凝土的使用,都要严格控制试验配比及浇筑工艺,保证外观颜色的一致性。
“我们施工建设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它代表着中国製造的标準,代表着中老友谊的传承。”在万象省丰洪县中老铁路第Ⅵ标段上,雄伟的铁路大桥逐渐向远方延伸,项目负责人中铁二局六公司副总经理刘清忠对本报记者说。
像刘清忠这样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青春无悔”的故事。
罗开辉、李双是对“线路小夫妻”。罗开辉在四工区负责财务,李双在二工区负责物资管理。一条铁路线上,两个人一个月也难得见一面。李双只是偶尔路过罗开辉的项目所在地,打个电话给丈夫,见个面权当团聚。
王武,中铁二局六公司现场工作组代表。由于天天守在施工现场盯进度,日均30摄氏度的高温,烤得他全身的皮肤黝黑,脸上的皮起了又掉。“我现在不敢洗脸,皮肤碰水太疼。洗脸的时候,只敢用毛巾轻轻地把脸擦一下。”王武对记者说。
就是这些工程建设者,在寮国的深山密林中践行着自己的使命,续写着中老友谊。截至今年10月末,中老铁路已经全线开工207处,其中隧道50座、大中桥樑23座、涵洞96个。
肩负使命——
夯实中老命运共同体基础
中国与寮国山水相连,两国领导人提出,要共同打造牢不可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中老铁路就是维繫两国命运共同体的千丝万线中的重要一条。
习近平主席访问寮国期间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加快推进中老铁路等标誌性项目,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好工程建设、配套政策、安全保障、后续融资等问题,推动实现中老铁路早日竣工。更为重要的是,要以中老铁路为依託,建设起自中国云南,途经若干重要节点地区,抵达寮国南部的中老经济走廊。
打开地图不难看到,要建设的中老经济走廊由北向南,宛如一把插入中南半岛的钥匙,这把钥匙不但打开了寮国“陆锁国”困境,也在中南半岛腹地打开了一条辐射缅甸、泰国、高棉、越南等国并通向繁荣富足的道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又一个重要成果。中老铁路与中老经济走廊相伴而生,中老铁路已经被赋予了新内容、新使命。
“中国人说,要想富先修路;寮国人现在想的是,要想富修铁路!中老铁路将帮助我们实现走向富裕的奋斗目标。”寮国投资计画部部长助理维吉·信达翁对本报记者说。
“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落实,中老经济走廊可以把两国的优势结合起来。中国可以通过中老经济走廊促进与东协之间的合作。”寮国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西提塞·差亚翁说。
寮国民众已经做好了拥抱中老铁路、拥抱中老经济走廊的準备。在万象北站附近的纳塞村,村民已经感受到铁路带来的商机,有的摆起了摊铺,有的开起了餐厅,有的做起了民宿。“从前靠天吃饭的日子有了更稳定的生活来源,还有投资者来考察设立工厂的环境,周围的地价也上涨了不少。”村长素帕塔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万象省丰洪县中老铁路第Ⅵ标段上,工人们告诉记者,村里有群七八岁的娃娃,他们经常结伴到施工现场看一看,对着施工工人齐声说:“我要坐火车去中国!”这些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梦想,是期待,也是同甘苦、共荣辱的中老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基础。

相关事件

阿速坡省2018年7月23日发生的溃坝事故造成多人遇难及失蹤,灾区公路多处损毁,严重製约灾后重建工作。寮国交通部号召寮国本地企业开展救灾援建工作,并期望老中铁路公司利用铁路建设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对相关公路沿线木桥进行改造,支援灾区重建。
为回响寮国政府的这一号召,老中铁路公司于2018年8月2日成立了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中老铁路建设单位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奔赴寮国南部灾区开展有关公路危桥改造施工调研。专家组深入公路损毁现场,对相关木质桥樑进行现场踏勘。专家组还与阿速坡省交通厅相关同行围绕灾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及危桥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