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山大学(中国台湾地区高校)

(2019-08-15 20:56:44) 百科综合
中山大学(中国台湾地区高校)

中山大学(中国台湾地区高校)

国立中山大学(英文名: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NSYSU),简称“中山”,位于台湾省高雄市,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迈向顶尖大学计画”的九所重点综合研究型大学之一。

其前身为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与今广州中山大学系出同源),1924年在广州与黄埔军校一同创校。后因两岸分治,1980年由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首肯,时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李焕亲自筹办而正式在台复校。

基于智库性质,该校学者历年来被借调为政务官者众多,逾半编制为研究中心,约七成院係为独立研究所。现辖有7个学院,含东沙离岛研究站共密集设有70个各学术领域之国家级或校级研究中心,并驻有多国半官方机构,为全台仅见。

该校以海洋科学、管理学及套用科学领域见长,共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其是全台第一且连续三次通过AACSB商管认证的商学院,亦被Eduniversal评为“卓越商学院”。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管硕士排名,其EMBA与MBA分列世界第69与90名,素有“北政大、南中山”之称。该校亦拥有“海研三号”研究船与“东沙国际海洋研究站”,洋流发电技术具世界领先水平。

据2018年英国QS大学排名,该校位居世界第388名,“工程技术类”位居160名,“社会科学与管理类”位居208名。20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计算机科学”领域位居世界第172名。

由于临近“台湾八景”之一的西子湾,据有天然要塞,与动物栖息地重叠,有“台湾第一观光学府”之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立中山大学
  • 英文名: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 简称:中山,NSYSU
  • 创办时间:1924年(1980年在台复校)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重点研究型大学、综合性
  • 属性:迈向顶尖大学计画 
    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认证 
    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APBS 
    Eduniversal卓越商学院 
    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APBS 
    台湾综合大学系统 
    台湾欧盟中心EUTW 
    高等教育深耕计画 
    科技部国际产学联盟、南台湾国际产学联盟
    亚太国际贸易教育暨研究联盟PACIBER
    EMBA商管联盟 
  • 所属地区:中国台湾
  • 现任校长:郑英耀
  • 知名校友:余光中、黄友棣、苏嘉全、陈菊、释星云
  • 主管部门:台湾教育主管部门
  • 硕士点:54 
  • 博士点:28 
  • 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校歌:《中山大学校歌》
  • 专职院士: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 1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 
    国际学会会士(院士)32 
  • 主要院系: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院、海洋科学院、工学院、文学院、理学院、西湾学院 
  • 国家重点学科:4 
  • 学校地址:台湾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
  • 学校代码:009
  • 主要奖项:科技部吴大猷先生纪念奖得主 19位
    行政院杰出科技贡献奖得主 2位
    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工程教授奖得主 11位
    国家讲座教授、主持人 8位
  • 学校代称:西子湾
  • 校庆日: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日)
  • 发展定位:国际知名一流大学

学校简介

国立中山大学于1924年在广州建校,后因两岸分治,于1980年在台复校,以孙中山先生的诞辰11月12日作为校庆日。学校位于中国台湾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校园面积70.29公顷,截至2009年3月,学校共有学生10,315人,其中大学部6,199人,研究所4,116人。
从柴山鸟瞰西子湾校区从柴山鸟瞰西子湾校区
作为“中华民国教育部”迈向顶尖大学计画、高教深耕计画的重点研究型大学(类似于中国大陆的985工程、“双一流”大学)该校目前下设有7个学院、21个学系,54个硕士班,28个博士班,含东沙离岛研究站共密集设有64个研究中心,幅员横跨400公里。长期以来扮演台湾产、官、学界的重要智库与研究机构,被称为放大版的OIST。21世纪起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密切结盟,并以致力于学术自由、国际化与全球化竞争力提升为发展方向。
由于位在台湾第二经济大城高雄市,且毗邻台湾第一大港高雄港第一港口,该校形成了管理学、海洋科学、套用科学特别突出,产官学密切合作的校风,是台湾第一个且连续三次通过AACSB认证的国立大学,该校亦为台湾证券柜檯买卖中心(Gre Tai Securities Market, GTSM)之推荐单位。其曾出现全台最早的海洋生物学课程、中文化BBS以及独创网路术语。此外,半官方性质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研究中心皆落户该校,为全台仅见,其中又以韩国学研究资源为全台之冠。
该校与台大、交大并列台湾三座大学暂存图书馆,也是全亚洲首座通过ISO9002认证及全世界首座通过ISO14001认证的大学。大学图书馆的西文图书占总馆藏的41.86%,每个学院均有英语授课课程。每一学生经常支出(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er student)为新台币30.7万元,居北台湾以外第2。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的排名,均为全台前五之列。
该校于2015年开南台湾首例,开放大学生、研究生出席校务行政会议。
2014年首位陆生台湾博士刘积亮从亚太所毕业,也是该所成立以来最快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2016年亦培养出首位布吉纳法索来台留学的博士生。
国立中山大学西子湾校区

历史沿革

1925年孙中山不幸病逝。为感怀其一生对国家之奉献及永久纪念中山先生之丰功伟绩,特于1926年将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并在广州石牌建立新校址(现广东中山大学)。

广东时期

1904年“两广速成师範馆”创建。
1932年至1949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广州)校徽1932年至1949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广州)校徽
1905年“广东法政学堂”创建。
1909年“广东农林试验场”创建,“广东公立医学堂”创建,“广东公立警监学堂”创建。
1910年“广东工艺局”创建。
1923年“广东高等师範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併升格“国立广东大学”。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併入。
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1927年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1937年“国立广东法科学院”併入法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併入工学院。

台湾时期

国民党当局迁至台湾后,应社会对高等教育之需求,经由原中山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2校校友的多年参与,于1979年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处设定于高雄市的着名观光景点西子湾,1980年7月正式建校成立,并以孙中山的诞辰十一月十二日为校庆日。庆典期间,中山设计的青天白日红旗与校旗同义,遍布校园。
中山手创“一文一武两大学府”
创校复校
中山大学
1924年,广州文明
1980年,高雄鼓山
黄埔军校
1924年,广州黄埔
1950年,高雄凤山
历来的中山大学皆基于社会主义特徵的政治思想,以培育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因而于复校之初,在台首届校长 ——李焕博士就公示了“中大学生之重责大任”:
“养成理论与实务并重之国家建设专门人才。”
历经号称“台湾新大学教育运动”的多年发展后,该校明定:
核心价值 - “至于至善”指导研究。
(原为《礼记·大学》的名句“止于至善”,外文系教授余光中建议以“至”代“止”。)
总体目标 -“培育社会菁英与领导人才”指导教学。
广州时期邹鲁校长恭塑的中山半身铜像(1931年)、郑彦棻教授的书信文物,都在校内典藏。

校园环境

基本特徵

西子湾校区包括海洋与陆地,为普世仅见。后者又包括若干特徵:
萝蔔坑夜景萝蔔坑夜景
1、自然环境:山地生态系、海洋生态系、珊瑚礁岩
2、人造建物:海水浴场、隧道、市定古蹟
正门车道傍珊瑚礁岩,东依寿山,西临台湾海峡,南通高雄港,北靠柴山,市区近在咫尺但远离尘嚣。校内人类与野生动物朝夕相处,台湾猕猴、凤头鹦鹉、赤腹松鼠与山羌尤多,自然生态冠绝全台。

天然要塞

西子湾是全台唯一拥有海水浴场、填海造陆体育场的大学校园。全校被山海环绕,地形封闭,包括西子湾隧道在内仅4条路可供进出。其余车道皆依山傍海或地形险要,分别为:
西子湾夜景隧道西子湾夜景隧道
1、莲海路(正门车道)
2、翠岭道(柴山车道)
3、柴山大路(文学院、海科院干道)

文化景点

1、大学正门与雄镇北门、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等古蹟为邻,游客众多、川流不息。
青天白日亭青天白日亭
2、曾驰名台湾社会的“抗癌小诗人”周大观生前喜游西子湾且崇敬孙中山,立志考上中山大学。因此2001年校方与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在校园内设立“周大观雕像”以彰显其热爱生命的精神。
3、1937年间,日本海军在西子湾兴建一栋2层楼的和风宿舍,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成为“蒋公行馆”之一,蒋介石、宋美龄每逢南下必驻跸此馆。1980年移交大学校方管理,1999年赋予别名“西湾艺廊”,2004年成为高雄市市定古蹟。
4、青天白日亭及孙中山、蒋介石铜像。

新增景点

1、南寿山环境教育步道
国立中山大学荣誉终身教授余光中国立中山大学荣誉终身教授余光中
2、文学院“清园”
3、余光中特藏室
4、祕境隧道:位于西子湾隧道内,1927年由日本人海野三次郎花挖凿,并于隔年竣工启用,取名为“寿山洞”。洞内四通八达,有独立的水电、盥洗卫浴及住宿区,日据时期是日军重要的作战指挥中心,后亦作为高雄港务局的办公场所。2017年11月11日首次对外开放。
5、哈玛星79米长景观滑道

东沙群岛

中山大学东沙国际海洋研究站,位于南中国海东沙群岛。自西子湾校区旁的高雄港出发,行程约达400公里,登岛需向该校或东沙环礁国家公园专门申请。
东沙群岛海洋研究中心航拍东沙群岛海洋研究中心航拍

文化与校风

校旗校徽

国立中山大学校旗,比例2:3,底色深蓝,上端横列白色的6字校名,中央镶嵌正式校徽。
正式校徽正式校徽
国立中山大学正式校徽为中华民国国花-梅花样式,中央书写“中山”校名。学位论文封面、早期纪念品使用圆形识别标誌。1997年开始使用识别标誌(LOGO),以寿山、台湾海峡构成主要造型。

校训

国立中山大学校训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取自《礼
记·中庸》,可解为“学之序”,由孙中山于1924年亲手题写颁布。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识别校徽识别校徽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第20章第5节

校歌

国立中山大学在台复校后,原校歌歌词第一、二句“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改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国立中山大学校歌
学位论文校徽学位论文校徽
邹鲁/作词 陈洪/作曲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国父手创 遗泽余芳
三民主义 仪行四方
民国基础 大同梯航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懿欤勉旃 勿堕勿忘

吉祥物

1、猕卡卡
国立中山大学的吉祥物“猕卡卡”系由剧场艺术学系硕士班毕业生庄康昕设计,由于主校区背靠寿山,台湾猕猴对该校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创作者以猴子元素为基础,将其与学校的山海胸襟意象加以结合,进而打造出该吉祥物,其名字则是由Macaca(猕猴猴科学名)谐音衍生而出。
2、中山三宝
此外,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95级毕业校友高振凯(网路红人“台电阿凯”)曾多次在Facebook上以卡漫形象重绘中山生活,其也将该校常见的猴子、金刚鹦鹉、狗等动物元素融入中山大学英文缩写“NSYSU”,设计也常用于该校各种文创商品上。

海洋精神

国立中山大学位于西子湾风景区,是全台唯一可在校内从事冲浪、滑浪风帆运动的大学。观览船舶进出、乘船来往旗津岛以及近身应对台湾猕猴,皆属日常生活内容。
西湾开学祭,海水浴场的大学风帆西湾开学祭,海水浴场的大学风帆
该校的海洋政策研究中心是台湾最早的海权智库。别称西湾人的大学生毕业前皆须能游泳,相当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塾泳”以及国立成功大学的“3000公尺长跑”传统。
目前,西子湾一词及其变体已形同準校名,其海洋精神被余光中教授的新诗《西子湾在等你》所传颂。

办学条件

西子湾校区

西子湾校区含括山地、平地、隧道、珊瑚礁岩及海水浴场。
国立中山大学校园地图国立中山大学校园地图
西子湾名列台湾八景,曾有传媒誉为“台湾第一观光学府”。高雄捷运西子湾站最短步行距离10分钟。
1979年,国民党当局决定于高雄市西子湾地区设校后,校方与高雄市政府洽妥,将柴山军事基地开放土地并同台国防部预定开放之山坡地,变更为学校用地。首任校长李焕聘请16位有学校设计经验的建筑师,分别设计蓝图,再成立选拔委员会,另请5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提供意见。设计图在国立国父纪念馆陈列三天后,由蒋经国亲阅决定“最理想的一幅设计图”。

住宿环境

1、武岭山庄
武岭山庄武岭山庄
坐落于西子湾校区内、寿山(也称柴山)西南部的山腰上,由4栋建筑物组成,各建筑物坐落的位置以东南西北方向表示,依序为武岭四村、武岭一村、武岭二村及武岭三村。北侧面向寿山山峰及文学院、艺术大楼,西侧面向海洋科学学院及台湾海峡,风景秀丽。
此外,由于寿山为台湾猕猴保育区,武岭宿舍区亦涵盖其中,因此宿舍区内经常可见猕猴在路面、树上移动与觅食,猕猴破坏窗户入侵房间也时有所闻。
2、翠亨山庄
临近理工大楼、材料大楼及翠岭道,由A~L等9栋建筑物组成。

开发中校区

仁武校区
  1. 2007年2月1日,高雄县政府无偿划出仁武乡24公顷土地,替换1969年计画的36.63公顷鸟松乡县有地。
  2. 2011年,国立中山大学、台国防部、教育部三方达成协定,土地于2011年年底完成点交。
  3. 2012年10月19日,台“教育部”通过“第二校区案”,预定于2016年完成前置开始动工,2020年前完成相关软硬体设备开始招生。
台南校区
国立中山大学台南校区,规划为60公顷。可能的位置在于台南市关庙区或山区。

学校领导

广东时期

筹备处主任:邹鲁,1924年2月-1925年11月;
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处主任、第一任校长:邹鲁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处主任、第一任校长:邹鲁
第一任校长:邹鲁,1932年2月-1940年4月;
第二任校长:戴季陶,1925年5月-1930年9月(委员会委员长:1926年10月-1927年6月);
代理校长:经亨颐,1926年8月-1926年9月;
第三任校长:朱家骅,1930年10月-1931年6月;
第四任校长:许崇清,1931年6月-1932年1月、1940年4月-1941年7月。

台湾时期

筹备处主任:李焕,1979年6月-1980年7月( 《总统令》任命);
复校筹备处主任、在台第一任校长(台前行政院长):李焕复校筹备处主任、在台第一任校长(台前行政院长):李焕
第1任: 李焕,1980年7月1日-1984年5月28日;
第2任: 赵金祁,1984年6月-1987年6月;
第3任: 林基源,1987年7月-1996年6月;
第4任: 刘维琪,1996年7月-2002年10月;
第5任: 张宗仁,2002年11月-2008年9月;
第6任: 杨弘敦,2008年10月-2016年5月19日;
第7任:郑英耀,2016年8月-至今。

院系设定

工学院

该院目前拥有电机工程学系、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资讯工程学系、材料与光电工程学系暨材料科学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通讯工程研究所、半导体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工程技术研究推展中心、能源特色研究中心、电信研究发展中心、新兴污染物研究中心、云端运算研究中心。
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院徽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院徽
南部地区一向即是台湾产业的发展重镇,该院一向以培养高级科技工程人才,厚植研究发展能力为目标,系所经多年努力亦具有相当规模。此外,为求整合学术研究及配合台南及高雄科学园区的成立,该院设有以研究为导向之工程技术研究推展中心、能源特色研究中心与电信研究发展中心,以配合产业界合作研发与技术谘询服务,落实中山大学在南部地区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另有任务编组之尖端技术开发中心:新兴污染物研究中心、云端运算研究中心,多以来为重工业大城高雄市输送了大批人才。
该院目前发展重点为:材料与奈米科技、精密机械与微机电、电力与控制、通讯科技、光电科技与平面显示、资讯套用与通讯网路、半导体与IC设计、能源科技与环境工程与污染防治等。

管理学院

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徽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徽
该院目前拥有企业管理学系(含IMBA、EMBA、EMPP)、资讯管理学系、财务管理学系、公共事务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行销传播管理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医务管理研究所、直销学术研发中心、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两岸高阶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CSEMBA)(与上海同济大学合办)、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南区研训中心、都会发展与环境规划研究中心、城乡研究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等系所。
由于高雄为重要之工商都市,为满足其社会需求,该院前身“企业管理学系”于1980年应运而生,其后陆续增设各相关係所、研究中心。作为国立中山大学的重点学院,该校校长有3分之1出身自管院院长,而1万2000余人的管院毕业生,也是该校大多数杰出校友的来源,且为该校最具捐款实力的校友群体。
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通过AACSB认证国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通过AACSB认证
该院设定伦理、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知识及国际观为培育学生的五大核心能力目标,目的在于培育紥实的管理与国际观兼备的能力,且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的跨领域管理人才。透过多元教学形式、团队合作、个案教学及积极鼓励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管理与领导的能力,也透过国际交换学程及海外研习,提升国际化能力、增进学生视野并建立国际人脉资源网路。
2005年,该院成为台湾第一个通过AACSB认证的国立大学商管学院。
2010年,成为台湾第一所通过AACSB联盟再认证之商管学院,晋身全球前5%商管学院认证名校行列。
2013年,该院通过美国CFA协会之课程认证,并成为其在南台湾唯一的大学合作伙伴(全球仅有148所大学通过认证)。
2015年,成为台湾第一所连续三次通过AACSB联盟认证之国立大学,国际化程度领先岛内其他商管学院。
1988年,加盟“亚太国际商务教育暨研究联盟(PACIBER, The 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与台大成为全球27所创会学院会员,确立南中山、北台大的竞合格局。及至2014年,国际会员增至39所,中山仍居全台唯二会员地位。也与台大、政大、成大同获教育部大学评鉴五颗星的评价。

海洋科学院

该院目前拥有海洋生物科技暨资源学系、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含产硕专班)、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海下科技暨套用海洋物理研究所、海洋事务研究所、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学位学程(与中研院合办)、亚太海洋研究中心、海洋前瞻科技推广中心等系所。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徽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徽
该校滨临高雄西子湾,依山傍海,1980年复校初期即将海洋科学列为发展重点,并在第二年(1981)设定海洋领域的第一个教学单位“海洋生物研究所”,1986年海洋科学院成立,成为台湾第一个海洋科学学院。随着各相关係所与学程陆续成立及整合,使该院成为涵盖海洋科学、生物科技、海洋环境、工程技术、海岸治理及海洋事务领域完整的海洋学院。
该院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y)、马赛中央理工学院(Ecole Centrale de Marseille)两校共有的非线性紊流研究中心以及法国气象局合作,在台湾海域建制三维海洋波浪预警系统。

文学院

该院目前拥有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音乐学系(硕士班)、剧场艺术学系、艺术管理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语言自学中心、清代学术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外国语文训练中心、法语教学中心、华语教学中心。
该院的中文、外文、哲学与音乐、剧艺等系所,涵盖了文学、艺术、思想与语言等多项学术领域。每一门学科各有其专业领域,所谓「术业有专攻」,然而彼此之间毕竟仍有交集。深度关怀自身当下的文化处境,是其所有同仁责无旁贷的使命。让外来与远古的文化遗产透过跨文化的对话模式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展现新的文化气象,进而开创新的文化格局实乃该院最应从事,也是最值得重视的工作之一。
知名诗人余光中为该院教授、终身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其中有六年时间任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理学院

该院目前拥有化学系、物理学系、生物科学系、套用数学系、生物医学研究所、加速器光源及中子束套用博士学位学程(博士学位学程)、医学科技研究所(与工学院合办)。
该院之系所其研究方向包含一切套用科学所需之基础科学。举凡工业、农业、生物及医学等发展,皆以理学院相关类科为基础,并与国家经建、民生工业及国防科技之提昇息息相关。所以该院成立之宗旨有二:
1、配合国家政策积极发展重点科技与基础科学,并培育科技基础人才。
2、整合科技发展,以充分发挥创新研究之功能。

社会科学院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院徽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院徽
该院目前拥有政治经济学系、中山学术研究所、大陆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班)、教育学研究所(硕士班)、社会学研究所、师资培育中心、民意调查研究中心、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高阶公共政策硕士学程在职专班、台湾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国际劳资政策研究中心。
作为南台湾第一个社会科学学院(1995年),该院多年来培育优秀人才无数,无论担任公职、服务学界、经商、社会、文化各界,均表现卓越,该院教师及毕业生于台湾民主化及现代化均扮演重要角色。

科研机构

作为研究型大学,全校拥有46个研究中心,分为若干层级:
迈向顶尖大学计画中心(6个)
编制内一级研究中心(6个)
编制内二级推广教育中心(1个)
任务编组研究一级中心(19个)
任务编组研究二级中心(18个)
任务编组研究三级中心(6个)
其中又以下列研究中心最为台湾社会所熟知:
1、科研及产业导向:
管理学术研究中心、气胶科学研究中心、逸仙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转译科技医学研究中心、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研究中心、功能性结晶非晶複合物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网路社会研究中心、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水资源研究中心、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永续思维与永续发展研究中心、生物科技中心、决策科学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海洋政策研究中心、绿色环境研究中心、电脑网路危机处理中心、纳米科技研发中心、光电卓越研究中心、光电联合研发中心、创新育成中心、创意与创新研发中心、国科会高雄区数学图书中心、海洋前瞻科技推展中心、工程技术研究推展中心、新兴污染物研究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暨金属中心学研联合研究发展中心、国立中山大学暨日月光联合研究中心、功能性高分子暨超分子材料研究中心、金属物性与微结构研究中心、国科会海洋研究船(海研三号)等。
2、美国中心
中山美国中心logo中山美国中心logo
旨在于促进台美双边交流,乃国立中山大学在美国在台协会(AIT)支持下,于1999年所成立之机构。本中心不仅是台湾唯一的一所美国中心,亦为南台湾少数专责对外关係之单位,本中心于2009年9月改组与重整,兼具外交、学术任务。
(1)南台湾探索美国:
  1. 协助学生留学美国:与美国文化中心合作,提供留学谘询、奖学金资讯等;与中山大学国际事务处合作,办理各种短期游学、交换学生计画。
  2. 举办各种艺文活动,提供学生与社会大众接触美国文化之管道。
  3. 举办系列企业讲座,协助南台湾大学生了解美国企业与商业文化,协助南台湾大学生参访美国在台企业等。
  4. 与中山大学相关係所合作,办理美国研究之相关课程与研讨会。
  5. 收集有关于美国主要大学之留学资讯与部分美国政府出版品,可供阅读使用。
  6. 协助外交部,接待到访台湾之美国各界人士。
  7. 协助AIT,接待到访台湾之美国各界人士。
  8. 接待至本校参访、奖学、就学之美籍人士。
  9. 不定期针对重要时事议题,汇整南台湾意见领袖与社会人士观点,提供AIT与驻台外国使领馆、办事处参考。
 
3、欧盟中心
中山欧盟中心logo中山欧盟中心logo
始于2009年,是欧盟执委会在台设立之台湾欧盟中心七校联盟之一员,也是南台湾唯一欧盟中心。中山欧盟中心隶属于国立中山大学国际事务处,有专人负责之单位,秉持“山海胸襟热情洋溢”的特质,在南部扮演整合与影响之角色,举办各种欧盟相关之教育、学术、商业、文艺、服务五大类活动,且资源皆与南部各大专校院及高中国小共享,成为南台湾欧盟资讯之平台,兼具外交、学术任务。
4、日本研究中心
中山日本研究中心logo中山日本研究中心logo
始于2010年,是南台湾唯一的日本研究中心,由财团法人交流协会资助设立,兼具外交、学术任务。
作为一个稳固的南部日本研究平台,与日本交流协会、大学研究单位、法人智库和学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互惠关係。该研究中心也与台湾工研院产经中心(IEK)建立密切的伙伴与合作关係,透过委託案、讲座、临时交办等活动推动深化的产学合作,以收互补和正面外部性的效益。2010-2012年度,中心每年均承接5个以上的IEK委託研究案,两者更于2012年四月成立了联合办公室。
5、南区促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山南区产发中心logo中山南区产发中心logo
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前身为“中山大学创新育成中心”),是中山大学的一级研究中心,同年进驻高软园区,于南部建立“南部IC设计中心”与“南部通讯推动办公室”。
当前的中山南区产发中心以“南部产业推手”的角色定位,至今已辅导728家企业,促成121件合作案,完成62件政府委案,在取得优异的产学合作成果之余,仍持续推动以下目标:
(1)完成优质学府对于区域经济的社会责任;
(2)延伸中央政府政策至南部,并成为地方政府的合作伙伴;
(3)导引学界创新研发能量,共荣产业发展。
核心理念:智慧触动、创新扩值、区域串聚
6、菲律宾区域经贸文化及产学资源中心
教育部为配合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自106 年起补助国内大学校院于新南向目标国家设立“区域经贸文化及产学资源中心”及“台湾连结”据点,以此深入当地产业与经贸相关事务,连结当地台商人才培育需求,举办与产业相关活动,架构整合资源平台,规划师生田野调查及研究计画,建立人才资料库。其中“菲律宾区域经贸文化及产学资源中心”由国立中山大学担任中心行政视窗学校。
7、跨领域及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此中心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与该校共同成立,作为“IBM U100校园巨量资料及分析技术软体”合作计画的一部分,IBM将与大中华区包括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00所顶尖大学合作,籍由“巨量资料及分析技术软体”为企业拟订适当的策略,以提高产业获利,并且协助该校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目前该中心已与台湾多家半导体大厂、南部钢铁大厂和国际保险公司达成产学合作。
8、台湾人工智慧学校南部分校
为接轨世界先进人工智慧(AI)发展浪潮,中山大学与台湾人工智慧学校(Taiwan AI Academy)共同组建“AI军师联盟”,并在校内成立“台湾人工智慧学校南部分校”,以携手培育南台湾人工智慧高阶经理人才,共同举办人工智慧产业论坛以互享技术与产业资讯。

学术研究

1、无线区域网路路SCI论文,世界第1
依据美国海军研究室Dr. Ronald N. Kostoff等人发表“科学与科技文献钻研:无线区域网路路”论文指出,2004年至2005年期间中山大学一共发表三十六篇无线区域网路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数量居于全球之冠。
2、国际电子商务论文,亚洲第1
依据《Business Research Yearbook》于2006年评选之国际电子商务论文排名显示,中山大学位居亚洲第1,全球第5。
3、全球高阶经营管理硕士课程(EMBA),全台第一
依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7年的“全球高阶经营管理硕士课程(EMBA)排名调查”显示,中山大学独办的EMBA项目获评为台湾第1,亚洲第5,全球第43。
4、全球商学管理硕士,全台第2
依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8年的“全球商学管理硕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调查”显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挤进全球前50大,为台湾学校首度入榜,同时也是亚洲地区学校首次上榜,为台湾第2,亚洲第2,全球第49。
5、世界350大高教领导机构,全台第3
依据2008年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之“世界大学专业排名”的“世界350大高教领导机构”显示,以《财富杂誌》所列出之“世界500大企业”的CEO所选出的学校为範围,中山大学与成功大学并列世界排名第212,为台湾第3。
6、进入ESI学门排名世界前1%,全台第3
依据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公布的国内大学ESI学门排名(2008年5月)显示,全台湾仅24校进入ESI学门排名,其中10所大学仅进入1个学门,进入ESI排名即表示该学门学术水平进入世界前1%。中山进入ESI全球排名之学门共有六门(与交通大学及中央大学相同),为台湾第3,仅次于台湾大学及成功大学。进入排名的学门为:计算机科学、工程、材料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临床医学。
7、进入WOS自然科学排名全台前20%
依据 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 公布的2002年至2006年WOS(Web of Science)收录自然科学期刊当中各学门论文数与被引次数表现在台湾前20%的学校名单统计,以中山大学一共有12个学门列入前20%排名(总学门数为20)。同时,全台约有7成的国立大学未有任何一门学门进入排名。
8、发明专利申请核准
依据经济部智财局“全台法人百大排行”统计2006年全台大专院校发明专利申请件数,中山大学为全台第1(91件),发明专利核准件数(47件)为全台第3。
9.研究所品质与国际化
依据《远见》杂誌“2009研究所专刊”统计,中山大学在“研究所专任教师博士比”方面为以100%位列全台第1;“研究生赴国外选修学生人数”方面为全台第2;在“研究所全英语授课学位学程数”方面为全台第4。

学校排名

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2015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447;全台国立大学第5。
“数学”排名世界第75-100名;全台第1。
“工科”排名世界第101-150名。
“资讯工程”排名世界第151-200名。
2、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在2011年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国立中山大学排名163名,仅次台大与清大成为全台惟三进入世界前200名的大学。
依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迄2015年的大学排名,国立中山大学位列:
“全球百大建校50年内最佳大学”世界第49;全台第2。
“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351-400;亚洲第62;全台第6。
“BRICS暨新兴经济体大学”世界第41;全台第8。
"世界大学教育领域排行榜"世界第82。
3、QS世界大学排名
依据英国《QS》迄2015年的大学排名,国立中山大学位列:
2015年,亚洲大学排名第69。
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第388。
-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世界第151-200名,全台第4。
- Top 50 Under 50,世界第49名。
2018年,大学专业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世界第101-150名。
-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世界第160名。
-Social Sciences and Management,世界第202名。
-Arts and Humanities,世界第244名。
-Natural Sciences,世界第345名。
-Modern Languages,世界第151-200名。
-Physics & Astronomy,世界第301-350名。
-Statistics & Operational Research,世界第151-200名。
-Mechanical, Aeronautical &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世界第151-200名。
-Materials Science,世界第201-250名。
4、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2016年,两岸三地大学第17名,全台第4。
“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 -工程 / 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工科),第101-150名。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 电力电子工程,第201-300名。
5、英国《金融时报》EMBA世界排名
2013年,世界排名第68名,台湾仅国立中山大学及国立台湾大学列入世界前百大排行学校。
2014年,世界排名第83名,是台湾唯一进榜的大学。
2015年,世界排名第64名,为连续两年全台为一入榜大学。
2017年,世界第69名,稳坐全台龙头,更是唯一连续四年入榜的大学。
全球管理学硕士(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 , MiM)排行,企业管理学系继去年评比后再度入榜,名列第90名,并维持全台唯一、亚洲地区第6名。
6、EDUNIVERSAL棕榈树奖
2017年Eduniversal全球最佳1000大商学院棕榈树奖,全球9大区域共有154个国家的商学院入选,根据国民人均教育投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和在校生等标準,得出每个国家最后的入选名额。根据最新的Eduniversal棕梠树奖“远东区”排名:
国立中山大学行销传播管理研究所于“行销传播类”排名第10位,为全台排名第一的传播系所;
国立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于“人力资源管理类”排名第8位,为全台唯一入榜;
国立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于“公共行政/管理类”排名第16名,全台排名第一;
国立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繫于“资讯系统管理类”排行第16名,全台第5;
国立中山大学财务管理学系则于“企业金融类”排名第22名;全台第3;
国立中山大学企管系医务管理研究所于”全球百大医务管理硕士“排名第94名,全台唯一入榜。
7、世界大学网路排名(WRWU)
国立中山大学在2017年世界大学网路排名(网路学术影响力)中,位列世界第474,亚洲第80。

学程设定

海洋与海岸管理学程、硕士班财务工程学程、数理财务学程、生物技术学程、国际交换学程、台湾语言文学学程、硕士班创业管理学程、软体工程学程、纳米科技材料学程、积体电路设计第二专长学程、环境学程、国际管理学程、晶片系统(Soc)商管学程、平面显示器学程、日文学程、法文学程、东亚研究学程(英语学程)、电力资讯技术学程(英语学程)、企业管理英语学程(英语学程)、生物多样性学程、音乐治疗学程、思想与中国学程等。

校园生活

国立中山大学学生会
国立中山大学学生会(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NSYSUSA),下设行政中心、学生议会、评议委员会,为全校最高学生自治组织。
巴洛克独奏家乐团
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创立于2004年,自2006年成为驻校乐团,团员以音乐系教授、归国新锐演奏家、音乐系研究所毕业生为主。成立目的为推广西洋巴洛克时期与古典早期音乐,亦于每年度举办大型主题展演、系列性的小型巡演以及定期出版年度专辑。
国立中山大学驻校乐团: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国立中山大学驻校乐团:巴洛克独奏家乐团
Airstage 西湾人
Airstage西湾人创立于2012年,由当时几位大学三年级的在校生自主开发之校园社群与资讯平台,2013年暑假后正式交由学生会经营管理,汇集校园内的各个社团活动、文章创作、学生自製影片与社群交友,目前已经準备进入跨校合作。创立目的是促进不同领域、年级与学校间学生的相互交流,以激荡出新的思想与创造。然而,在Airstage执行长无预警擅自剔除几名与其不合的成员且下架其中一人独力撰写的服务,以及各类新型社交平台出现后,会员数量成长极为缓慢。

课外活动

中山艺术季
中山大学艺文中心,于每一学期皆举办不同主题的“艺术季”,涵盖戏剧表演、音乐演奏、名家讲座、蒋公行馆艺文展览。
西子湾文学奖
中山大学中文系,于1990年代开始举办“西子湾文学奖”徵文比赛,鼓励学生创作新诗、散文及小说。
哈密瓜节
哈密瓜传情活动,始自1990年代中期,于校庆期间举行。
正兴城湾杯
原为“城湾杯”,是“台湾综合大学系统”的校际体育运动竞赛,由台综大4校(中山、中正、中兴、成大)每年轮流举办。

对外关係

1、全球姊妹校
迄2017年,国立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慕尼黑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加州大学等154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签署国际交流契约,涵盖了亚洲(中国大陆31所、中国香港5所、中国澳门1所、日本20所、韩国10所、新加坡2所、泰国4所、菲律宾7所、越南7所、马来西亚2所、印尼2所、蒙古1所、斯里兰卡1所)、美洲(美国11所、加拿大6所、墨西哥1所,智利1所)、欧洲(德国6所、法国22所、荷兰4所、俄罗斯3所、比利时3所、瑞典3所、义大利3所、土耳其2所、捷克2所、英国2所、斯洛伐克2所、瑞士1所、奥地利1所、克罗地亚1所、保加利亚1所、挪威1所、芬兰1所、西班牙1所、匈牙利1所、波兰1所、拉脱维亚1所)、大洋洲(澳大利亚4所)。其合作形式包含交换学生、双联学位等。
2、台湾综合大学系统
2008年,经由国立中山大学的发起,中山与国立成功大学及国立中兴大学合组“台湾T3大学联盟”,2010年纳入国立中正大学改称“台湾T4大学联盟”。2012年正式成立“台湾综合大学系统”,朱经武院士担任首届总校长,并与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缔结姐妹关係。
台湾综合大学系统成员台湾综合大学系统成员
3、台湾欧盟中心
2009年6月,欧洲联盟选定中山在内的7所台湾高等教育学府联合组成“台湾欧洲联盟中心”,第一期4年共补助110万欧元,规划用于各校开设欧盟研究课程、欧盟相关研讨会、奖学金等。
4、EMBA商管联盟
中山与成大、中正、交大、清大、中央、台科大、政大以及2012年加入的中兴,共九校所组成的EMBA教育联盟,打破校际限制,混合分组,校方期望以跨校的研讨方式,让各校EMBA学生充分联谊与学习。
5、山海论坛
国立中山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两校交流频繁,2007年与福建厦门大学结为姐妹校,广州中山大学则于2008年签约。两者除了皆为国立中山大学的姐妹校之外,与本校常就学术、研究、双方合作往来,甚至校友会、学生也经常交流。因此为继续推动三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开拓未来校际间更多的合作机会而设立本论坛。
本论坛之举办方由国立中山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等三校轮流办理,2011年12月5日至7日举办“第一届山海论坛”,研讨方向集中在以海洋、电子商务、化材、生医、台湾研究及能源等六大特色领域,至今已逾六届,为两岸校际交流论坛开创首例及奠定坚实的基础。
6、攻顶大学联盟
国立中山大学继2005年与高雄医学大学合作,成立“中山-高医跨校研究中心”,双方教师共同合作执行学术研究之后,为促进校际合作、带动整体提升,2012年又共同签署“攻顶大学联盟”,分享原有的研究成果,重点包括医药化学、药理毒理学、环境医学、转译医学、人文科学等项目,此外,合作规模还进一步扩大到教务、学务、行政以及产学等方面,学生除可跨校修读双学位,2017年更放宽转校转系名额,成为国内公私立大学互转不受对等人数限制的首例。
2018年秉持着“选择中山拥有高医,选择高医拥有中山”的精神,透过与高雄市立高雄高级中学、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级中学、国立台南第一高级中学、国立台东高级中学、国立嘉义高级中学、国立彰化高级中学、国立金门高级中学、国立马公高级中学等岛内外23所高中缔结策略联盟,其目标旨在“平衡城乡差距”、“提供弱势机会”、“促进阶层流动”,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奠基学子进入大学的基础,并提供弱势学生翻转人生的机会,善尽大学社会责任。
7、UCSD-NSYSU双边学术研讨会
国立中山大学作为南台湾智库,同美国交流密切,21世纪起更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密切结盟,双边学术交流亦近10年。其双边学术研讨会由双方轮流举办,前(第三)届UCSD-NSYSU双边学术研讨会于加州举办,第四届则移师高雄,涉及智慧城市、气胶科学、生医科学、光电材料、海洋科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
8、亚太国际商务教育暨研究联盟
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简称PACIBER)旨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教育和研究、予各会员大学之间的院校和学子更多向化的交流管道;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开展合作的广度、促进更畅通的对话机制、扩大对国际贸易更有益的共识。
1988年,国立中山大学加盟PACIBER“亚太国际商务教育暨研究联盟”,成为27所创会学院之一,与台大成为台湾仅有的两个国际会员,确立南中山、北台大的竞合格局。
9、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
为回响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并且持续与各校互动、分享,拓展国际间校际合作机会,国立交通大学于2008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TOCC)”。现有成员目前包括:国立交通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台湾师範大学、国立中兴大学等。希望集合众校之力广泛地开放不同领域之知识,共同为知识分享努力。
10、材料国际学院
为了培肓材料科技人才及掌握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共同推动设立“材料国际学院”,院址选在高雄市楠梓中油高雄旧厂内的行政区。
11、人工智慧产学研联盟
该联盟由国家实验研究院联合人工智慧领域产业界、大学院校、法人调研机构等组成,为专注于推动台湾人工智慧产业创新发展相关之组织,成员包括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成功大学、高雄医学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国家实验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中国钢铁、台湾港务公司、科技部、经济部、高雄市政府等。
12、国际产学联盟
由科技部推动之“国际产学联盟”旨在鼓励大学结盟国内外一流厂商,聚焦人工智慧、生技、绿能、材料、半导体、金融科技、智慧照顾、农业科技、航太科技等领域,导入产业资源至学界, 打造创新生态圈,让学术研究达到加乘效果。现有成员包括国立台湾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中兴大学、国立阳明大学等。该校进一步统合高雄医学大学、国立高雄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套用科技大学及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组建“南台湾国际产学联盟”,以临床新创、海洋科技、智慧辅具PM2.5气胶科学研究为主轴推动产学合作,并由牛津大学下属之Oxentia牛津全球创新谘询公司负责管理技术转移及相关学术谘询。
13、亚太国际教育年会(APAIE)
APAIE由韩国高丽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纽西兰奥克兰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知名大学于2005年共同成立,现有283个会员,与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并列世界三大教育年会暨教育展。国立中山大学为创始会员之一,也是理事会中唯一的台湾代表。
14、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APBS)
AAPBS正式成立于2004年,其创立宗旨在于透过会员间研究、教学上的合作,促进优质的企管教育,培育亚洲的企业家,并强调区域之企业研究。其成员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台湾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丽大学、清华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亚太地区知名学府。
15、SEMI-FlexTech 软性混合产业电子委员会
由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发起,邀请元太科技、日月光、友达光电、日立化成 (Hitachi)、布鲁尔科技 (Brewer Science)、正美、杜邦、奇翼医电、明基材料、长濑 (Nagase)、飞利斯 (Flexterra)、智晶光电、爱克智慧科技、聚阳、远东新世纪、铼宝、应材等产业代表,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国立中山大学、长庚大学等学术研究单位参与。建立连结从设备、材料、设计製造、系统到终端套用的产官学研平台,期望集结多方资源,洞察市场趋势与需求、解决共同挑战与瓶颈、加速技术演进及商转速度,最终建立在地完整软性混合电子产业生态圈,并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货柜创业基地

该校为支持校友及师生创业,特斥资千万、耗时3年打造全台唯一拥有正式建照的“货柜创业基地”。除由校友组成西湾天使投资公司,校方更进一步透过产学界及创投组织,组成“中山一亿创新基金投资委员会”,针对师生不同创业发展阶段,进行市场潜力评估,再由校方投资入股,给予每组团队最高上限1千万元的营运补助,藉此培育更多创新人才。

附属学校

中山大学附中
2005年2月1日,原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高雄市楠梓区的私立国光高级中学、私立国光国民中学,合併改隶于国立中山大学,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国光高级中学。2校成为附中的高中部、国中部。
中山大学附幼
中山大学附设幼稚园,现位于西子湾校区的“蒋公行馆”旁,开放社会人士子女入学。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