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七小福

(2019-09-19 00:15:01) 百科综合
七小福

七小福

《七小福》(Painted Faces)是由罗启锐执导,洪金宝、郑佩佩、林正英、岑建勛、午马等领衔主演的动作电影。

影片讲述京剧大师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七小福“戏班最终名扬天下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罗启锐
  • 编剧:罗启锐、张婉婷
  • 主演:洪金宝,郑佩佩,林正英,岑建勛,午马
  • 製片人:方逸华、何冠昌 
  • 对白语言:粤语
  • 中文名:七小福
  • 外文名:Qi xiao fu
  • 其它译名:Painted Faces
  • 出品时间:1988年11月10日
  • 製片地区:香港
  • 类型:动作
  • 片长:112 分钟
  • 上映时间: 香港:1988年11月19日
  • 票房:$14,730,964
  • 分级:Sweden:11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顽童小龙因家境贫苦,无力上学,母亲送他到戏剧学校学习京剧。到校后,小龙在于师傅的严格指教下,刻苦练习唱、做、念、打的基本功夫。大弟子三毛品学兼优,为校内学生领袖。为增加学校经济收入和提高学生技艺,学生们每天到戏院登台演出。孩子们对演出极为认真,但终因年少,学艺未成,每有失手或未尽全力,均受到于师傅的严厉批评。年复一年的学习、实践,孩子们日渐成长。进入青年期的三毛、小龙、阿彪等学员,开始面对人生。小龙结识了粤剧花旦水仙,二人情意相投。后因与师傅产生误会,三毛离校出走希望重新开始。小龙等师兄弟多方奔波,终于使三毛返校,师徒重归于好。时光流逝,京剧观众日渐减少。为了维持生活,有的学生开始任影片武打替身演员。剧校亦难维持,于师傅决意解散剧校赴美国谋生。临行前语重心长地与学生们话别,嘱咐他们团结合作,在事业上作出成绩。众学生挥泪送别老师。十年后,师兄弟们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电影界作出了好成绩,成为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七小福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演员配音备注
于占元洪金宝----男主角
程剑仙郑佩佩----女主角
于华元林正英----男主角
街头棋岑建勛--------
Film Director午马--------
成龙母李殿馨--------
Samo钟锦任--------
Cheng Lung张文龙--------
Yuan Biao as teenager黄剑伟--------
Yuan Biao as child顾辉--------
Samo as child杨士贤--------
Cheng Lung as child萧明魁--------

职员表

製作人导演编剧摄影配乐剪辑艺术指导录音
方逸华、何冠昌罗启锐罗启锐、张婉婷钟志文卢冠廷余纯 、邝志良黄仁逵徐炳光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七小福
    于占元
    演员:洪金宝
    于占元忠直淳厚,他在困难条件下苦心经营,一方面对徒弟无比严厉,一方面对他们备加呵护,希望他们能继承戏剧的良好传统。
  • 七小福
    三毛
    演员:钟锦任
    三毛身手不凡,是同辈中的领袖。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孩子们的技艺与日俱增,他们一起到梨园献艺,参加各种演出。
  • 七小福
    Cheng Lung
    演员:张文龙
    阿龙与粤剧戏班的小仙相识相恋,众兄弟们暗中帮助,反闹出不少笑话。

幕后製作

起源

于占元,武术家,生于1905年的乱世中的京师顺天府(今北京)。年轻时是京戏名伶,后赴香港后既台上唱戏又在银幕上演戏。创办“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收徒众多,当红明星洪金宝、成龙等。
于占元于占元
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经常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武、元俊、元泰、元振、元宝、元秋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港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七小福”全员大合照“七小福”全员大合照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蕩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藉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鵰”了。
七小福聚首七小福聚首

发展

地球人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表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发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盃,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
七小福大合照七小福大合照
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画》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七小福众成员与大师姐于素秋合照七小福众成员与大师姐于素秋合照
另外,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一样,因为舞台表演的关係,尤善于掌握身体动作的节奏,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如果和音乐鼓点相配的话,那就可以称作舞蹈了。这一点在《玻璃樽》中成龙伴随着音乐和洋拳手对打可以得到印证——也正因为节奏感对于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才不难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甚至章子怡缘何都能迅速成为一代打星了。
其实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时代即与武侠功夫片结缘,原来于占元的女儿于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也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有了这层关係,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却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七小福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获奖情况

奖序年份奖项获奖人备注
1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何冠昌、方逸华
提名
2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罗启锐
提名
3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罗启锐 、张婉婷
提名
4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美术指导
黄仁达
提名
5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洪金宝
6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钟志文
7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
余纯 、邝志良
提名
8
1989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卢冠廷
提名
9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10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罗启锐
11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着剧本奖
罗启锐、张婉婷
12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剪辑奖
邝志良、余纯
13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着音乐奖
卢冠廷
14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录音奖
邵氏录音室、嘉禾配音室、徐炳光
15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洪金宝
入围
16
1988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林正英
入围
(获奖情况表参考资料

製作发行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中国香港
1988年11月10日
加拿大
1988年9月16日
瑞典
1990年10月12日
(发行日期参考资料)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