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央乳糜管

(2019-11-07 15:01:34) 百科综合
中央乳糜管

中央乳糜管

中央乳糜管指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而言。为毛细淋巴管,纵行于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以盲端起始于绒毛顶部,向下穿过黏膜肌层形成淋巴管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央乳糜管
  • 外文名:central lacteal

中央乳糜管的生理学意义:

其通透性较大,某些大分子物质,如乳糜微粒能进入中央乳糜管。在中央乳糜管的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纵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内皮有孔,为有孔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可使绒毛伸展与缩短,推动绒毛中轴的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和淋巴液的运行,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输。

解剖结构:

1、中央乳糜管:
中央乳糜管管腔较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吸收细胞释出的乳糜微粒入中央乳糜管后输出。此管以盲端起于绒毛顶端的固有膜内,另一端穿黏膜肌进入黏膜下层,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无基膜,间隙大,因此其通透性大,组织液中的乳糜微粒可进入管内。
2、小肠:
消化道中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成人小肠约5~6米,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上接胃的幽门,下通盲肠。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迴肠三部分,各部分间无明显界限。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紧贴腹后壁,因长约十二个手指的横径而得名,呈“C”字形弯曲,包绕胰腺头。十二指肠可分成四段:第一段从幽门开始,2~3厘米长,在X线观察下呈锥形或圆形,所以又称为十二指肠冠部或球部,是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第二段又叫做下降部,在胰腺头部顶端,总胆管与胰管在这里开口;第三段是横行部;第四段是上升部,和空肠交界处形成一个锐角,叫做十二指肠空肠曲。空肠占空小肠全长的上2/5,而迴肠占下3/5。肠腔愈往下愈狭小,因此肠腔因异物而引起的梗阻,往往是发生在迴肠的末端。迴肠末端开口于盲肠处,其黏膜摺叠成回盲瓣,有阻止盲肠内容物反流入迴肠的作用。小肠壁靠管腔面为黏膜层,在此层中有许多肠腺和绒毛,是分泌肠液和吸收营养的场所。小儿的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消化道面积相对比成人大,肠壁薄,黏膜富于血管,通透性强,故吸收率高。但一旦发生消化道感染,肠内毒素或细菌也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使病情加重。
3、小肠绒毛:
绒毛的组织学结构是由上皮和固有膜组成,并向肠腔内形成指状突起。绒毛以固有膜为中轴,表面覆盖以单层柱状上皮。在固有膜中央贯穿着一条具有盲端的淋巴毛细管,有时可有两条。这种淋巴毛细管称为中央乳糜管。它由单层内皮构成,周围有沿长轴平行排列的平滑肌束。当平滑肌收缩时,可使绒毛骤然缩短一半左右,但是绒毛的直径保持不变,结果绒毛的体积大大缩小,乳糜管和毛细血管受压挤,促使淋巴和血液自绒毛排出,进入固有膜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网。所以绒毛中轴内的平滑肌束,是绒毛收缩的重要动力装置。它们可能受黏膜下神经丛的控制和调节,每分钟可收缩4~6次,能及时将吸收后的物质迅速运至血流。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