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号驱逐舰(英文:Nachang Destroyer,舷号:163)是中国海军的051型驱逐舰之一。
南昌号驱逐舰1977年于广州造船厂开工製造,1979年下水,1982年服役于南海舰队,2004年调往北海舰队。2016年退役降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昌号驱逐舰
- 英文名称:Nanchang Destoyer
- 次型/级:051B型驱逐舰
- 研製时间:1977~1980年
- 服役时间:1982年11月15日
- 国家:中国
- 退役时间:2016年
- 舰艇型号:051型驱逐舰
- 退役时间:2016年9月8日
发展沿革
1960年初,中国自行研製飞弹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刚刚提出时,恰逢中苏关係恶化和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海军只能以“四大件”(主机、主炮、钢材、飞弹)先行研製的方式,开始了中国产第一代飞弹驱逐舰的研发之路。
南昌号驱逐舰

整整11年后——1971年12月31日,051型首制舰105舰正式交付海军,1986年12月被命名济南舰。从那一天起,中国海军真正开始拥有从领海到第一岛链的制海能力。
1977年12月28日,广州造船厂开工製造南昌舰。
1979年12月22日,南昌舰下水。
1982年11月15日,南昌舰服役于南海舰队。随后在琼州海峡、南海进行远航和武器装备联调试验,进行了难度最大的高速和高速大迴旋试验成功(广州船厂建造的前三艘驱逐舰皆未进行过高速大迴旋试验)。
技术特点
舰体布局
051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布局最为紧凑成熟的驱逐舰,继承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设计。在对“科特林”级的少量改进和变更,使得”旅大”级的设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并很快建造投入服役。70年代苏联和美国海军驱逐舰经常在中国大陆领海线外活动,“旅大”级驱逐舰凭藉大射程的飞弹武器,可以在远处对其进行跟蹤和监视。在离大陆海岸线600千米範围内近海作战的驱逐舰,由于受到岸基航空兵支持,并不强调舰载防空武器系统,所以051型驱逐舰初期没有装备强有力的舰空防御系统。
海鹰-1反舰飞弹

动力系统
051型驱逐舰装备两台大功率蒸汽透平机,4台锅炉,18台蒸汽辅机和27台电动辅机,组成了军舰的推进系统。要在狭窄的机舱空间内紧凑合理地布置好这些机械设备并使其协调工作是不容易的。开始设计的风道迸风阻力太大,两台透平鼓风机安装得太近,致使锅炉供风量不足,20只油头不能充分燃烧。因此,首舰试航时,主机的最大转速达不到额定值,影响了航速。为解决这一间题七零一所在中华造船厂、杭州汽轮机厂协作下,製成几种不同类型的风道模型,从试验着手进行阻力分析,改迸导流帽线型和风机间距离,採取减少涡流损失等措施,解决了两颱风机的抢风现象,使锅炉全部油头能完全燃烧,舰的航速也达到了设计指标。
反舰飞弹
051型驱逐舰上最大的创新就是飞弹发射装置。1959年服役的苏联海军58型“肯达”级轻型巡洋舰安装了旋转仰俯飞弹发射装置,不过这种装置是用于发射“柚子”远程反舰飞弹,无论尺寸和布置方式,都不适合满载排水量只有3670吨的“旅大”级,即便在苏联海军5800吨的“肯达”级巡洋舰上也造成了稳性降低的问题。“旅大”级在相当于“科特林”级驱逐舰布置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的位置布置飞弹发射装置,虽然“海鹰”1号飞弹尺寸大,但长度小于533毫米的热动力直航鱼雷。通过品字型布置3发飞弹的方式,解决了飞弹翼展占据横向空间过大造成布置多发飞弹的困难。“旅大”级驱逐舰的飞弹发射箱内部定向器,电缆布置等等,都与60年代初期的中国海军的021型飞弹艇相同,这样降低设计风险,技术可行性可靠。
这种发射装置缺点是只能进行较大舷角的射击,需要驱逐舰在攻击前偏转侧舷。实际上转动发射架能够提前调整发射架射击角度。作战中目标还没有进入飞弹射程就早已进入了“旅大”雷达截获距离,驱逐舰可以把握时机进行偏舷射击,况且反舰飞弹1975年后增加了射面指令,能够在发射装置的定向器射向基线与瞄準前置基线夹角很大的情况下开火,飞弹升空后自动转向瞄準前置点方向。
主炮系统
“旅大”级的舰炮口径和布置方案都在模仿“科特林”级,不过当时没有相应的双联装130毫米舰炮可以选用,在结构上与“科特林”级舰炮相近的是50年代引进仿製的66型130毫米海岸炮。中国设计“旅大”级时,在66型海岸炮基础上加以改进是较为稳妥的方案。但是中国没有能够安装在炮塔上的小型炮瞄雷达,最终对海和对空解决办法是由炮塔右侧的光学矢量瞄準装置进行瞄準,而对海面目标射击则由舰桥上的343型校射雷达和光学指挥仪控制炮塔随动射击,与此同时补充研製了火炮稳定系统和扬弹系统。1976年这种由海岸炮改装发展而来的舰炮才最终定型为76式,并已经在“旅大”级驱逐舰上使用了5年以上。
性能数据
南昌号驱逐舰参考数据:
标準排水量 | 3250吨 |
满载排水量 | 3670吨 |
舰长 | 132米 |
舰宽 | 12.8米 |
吃水深 | 4.6米 |
主动力 | 2台蒸汽轮机,功率72000马力;双轴 |
最大航速 | 32节 |
续航力 | 2970海里/18节 |
船员人数 | 280名(其中军官45名) |
武器系统 | 2座76式双联装130毫米/58倍口径舰炮(射程29千米,射速17发/分钟)(1987年拆除105舰尾处1座) |
4座67式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炮(射高8.5千米,射速180发/分钟)(1987年拆除2座) | |
2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炮(射高3千米,射速270发/分钟)(1987年拆除舰尾处2座) | |
反舰飞弹:2座三联装"海鹰"HY-2反舰飞弹(射程95千米);后109、110、165、166舰换成四座四联装“鹰击-82”(C-802)飞弹发射架,主动雷达制导,0.9马赫,射程120千米,战斗部165公斤 | |
舰空飞弹:109、110、165、166舰加装一座“海响尾蛇”八联装或一座“海红旗-7”(HHQ-7)八联装飞弹发射架,无线电指令制导+被动红外製导;2.4马赫,射程13千米;战斗部重14公斤。 | |
鱼雷:109、110、165、166舰加装6具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A244S“白头”鱼雷,反潜,主/被动寻的,30节时速,射程6千米;战斗部重34公斤 | |
2座FQF2500(65式)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 |
2/4座BMB-2深弹发射装置 | |
38枚水雷 | |
电子系统 | 1部“眼罩”354对空搜寻雷达 |
1部“细网”对海/对低空搜寻雷达 | |
1部“网眼”远程对空警戒雷达 | |
1部“海王星”导航雷达 | |
1部黄蜂头(Wasp Head又称"WokWon")343火控雷达(用于130毫米舰炮) | |
1部方结352火控雷达(用于HY-2反舰飞弹) | |
高桿(High Pole)A敌我识别装置 | |
ZKJ-4作战控制指挥系统 | |
舰载机 | 仅105济南号改装2架国产直-9(Z-9)反潜直升机 |
服役动态
入役巡航
南昌舰从1982年“入伍”,到2016年告别万裏海疆,南昌舰与051型的“兄弟”一起见证了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从弱到强,从黄水走向深蓝的壮丽征程。
南昌舰

1983年,入列不到一年即执行飞弹发射任务,準确命中目标。1984年,担任编队指挥舰执行南沙战备巡逻任务,并经南沙至赤道附近,于5月12日在祖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抛锚,被誉为“曾母暗沙第一锚”,实现了历时35天的驱逐舰远洋之旅。
2004年,163南昌舰调往北海舰队新成立的驱逐舰十支队。
南昌舰,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承担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入、抗登入作战中担任支援 兵力,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服役30多年来,该舰累计航程达17余万海里,多次圆满完成战备巡逻、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
2016年9月8日,南昌号驱逐舰在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码头,举行退役降旗暨交接仪式,并移交南昌市。之后,南昌舰将回到“英雄城”南昌,被打造成军事主题公园,作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续贡献力量。
历任舰长
孙玉宝,1995年时任163南昌舰舰长。
海鹰-1反舰飞弹

李晓岩,20世纪90年代曾任163南昌舰副舰长。中国首批飞行员舰长班毕业,曾任162南宁舰见习副舰长、562江门舰舰长、167深圳舰舰长、驱逐舰九支队参谋长、东海舰队副参谋长。
王德才,2004年时任163南昌舰舰长。
王志青,2004年时任163南昌舰政治委员。
总体评价
国外军事界对051型驱逐舰评价不高,认为其水平仅仅相当于20世纪50~60年代装备,主要问题为:缺乏有效的防空、反潜火力;结构设计落后,整个舰体防水隔舱少,机舱之间也缺乏足够的防护,设计抗沉和抗损性不佳;没有完善的空调设备与核生化三防系统;通信与电子设备落后,早期型号没有综合作战指挥中心;全舰吨位过小,舰的长宽比大,对刚度、强度带来不利,适航性不佳;人机界面和居住性欠佳,机炉舱温度高,没有餐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等。
南昌号驱逐舰及051型驱逐舰,虽然技术水平不高(大约相当于国外海军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该级舰批量建造结束了中国海军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舰艇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海军中、近海海上防御能力,获得了宝贵的大、中型作战舰艇的使用和维护经验,为日后中国海军接收更为现代化的国产大、中型作战舰艇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