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马都

(2019-08-21 13:57:41) 百科综合
中国马都

中国马都

中国马业协会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将“中国马都”称号授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马都
  • 地理位置:锡林郭勒盟
  • 气候条件:大陆性半乾旱气候
  • 着名景点:马都核心区
  • 注册时间:2010年4月25日
  • 授予单位:中国马业协会

历史简介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最着名的草原之一。草原类型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场等,是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温带草原,闻名中外的塞北产马区就在这片草原上,马匹品种主要以蒙古马、锡林郭勒马为主,这里的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等,都是蒙古马的杰出代表。
中国马都
锡林郭勒盟历史上一直是马业大盟,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匹品种优良,马业基础比较完善,作为蒙古马种的古老产地,自周、秦以来,这一地区就有大量马匹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如,唐代在北边设马市,贡马多来源于此;明、清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向塞外市马定额达三四万匹,也多出于此;从辽、金、元到清代,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察哈尔草原逐步成为了主要养马地。特别是清代,在察哈尔全境内组织蒙古族发展养马业成为了一个壮丽的景观,全国军马大多取给于此,太僕寺这一马政机关的名称,却作为地名永久地留存了下来,成为了往日锡林郭勒马业辉煌的见证及永恆骄傲的印记。

中国马都诞生

据2009年牧业年度统计,全盟马匹数量为10.24万匹,占全区总饲养量的13%,其中能繁基础母马3.5万匹,中国马业协会对授予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为“中国马都”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各方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深入锡林郭勒赛马场、马文化产业园区项目选址、蒙元文化苑、贝子庙景区等地实地考察。在听取锡盟汇报后,评审组专家对锡盟打造"中国马都"工作以及马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希望锡盟通过打造"中国马都",整合马业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中国马业协会于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将“中国马都”称号授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中国马都
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马都打造工作,先后成立了由盟行署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马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盟市两级马都推进工作机构,举全盟之力推进马都打造和马产业发展。与多家开发商接触,就中国马都打造及马文化园区项目建设初步达成了共识。委託中国马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编写了《锡林郭勒盟马产业发展规划》及马文化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还组织专家到国外考察了发展马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打造中国马都的思路。其中,中国马都核心项目马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年建设完成,按照5A级景区标準打造:内容包括中国马匹交易中心、马术马业学院、马文化博物馆、高山草原耐力赛道、大型室内综合马术馆、马匹改良测试中心等设施。
中国马业协会还与锡盟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协定,最终目标是带动牧民养马致富,促进草原生态旅游,弘扬马背民族的传统文化,引领中国现代马业发展。
2014年9月,时任内蒙古宣传部乌兰部长视察锡林郭勒盟时强调,要围绕建设马竞技之都、马文化旅游之都、马繁育之都、马交易之都、马产品生产之都,着力打造马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提升“中国马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在蒙古马品种繁育上做文章,加快推进马匹繁育工作,开展优良马匹和蒙古马的纯种繁育,为马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马源。要充分发挥马文化资源和地区特色优势,精心打造《蒙古马》大型马文化全景式演艺项目,充分挖掘马文化内涵,精心打磨演出剧目,提高剧目品质,把《蒙古马》打造成展示马文化的标誌性文化演出项目及长期驻场演出的精品剧目。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发展好文化演艺产业,探索演艺产业发展路径和运营模式,更好地发挥文化演艺项目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时任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于永泉表示,我盟依託丰厚的马文化资源、马产业基础和优势,打造以马为主题的优秀剧目对促进草原生态旅游,弘扬马文化,带动牧民养马致富,引领马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盟委、行署将对全盟马文化产业发展和《蒙古马》演艺项目给予全力支持,进一步挖掘马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新亮点,把马产业打造成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

中国马都核心区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作为中国马都的核心地区,2013年-2017年,锡林浩特市成功承办了五届中国马术大赛.
中国马都
2014-2016年连续三年举办了中国马术大赛马活动。2013年,在中国马术大赛中创造了飞马30秒拾哈达的金氏世界纪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