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报》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中国足协参与主办,是中国足球界专业人士和全国球迷诚信可靠的朋友。
《中国足球报》是国内和国际足坛丰富的信息库,既展示波澜壮阔的华夏足坛大舞台,又介绍风起云涌的世界足球动态。辟有甲A、甲B、精确新闻、特别关注、特别人物、国际足球、球迷等专版。
《中国足球报》套绿,对开八版,每周一在北京、上海、广州、瀋阳、武汉、成都、济南、西安和大连等地同时开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国足球报
- 外文名称:China football
- 语言:中文
- 主管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 主办单位:中国足协
- 编辑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 出版周期:周报
休刊
——写在《中国足球报》(新闻版)暂时休刊之际
从2009年3月10日起,《中国足球报》(新闻版)暂时休刊。这是一种选择。
一张报纸,一个联赛(见本期八、九版),到2013年整整15年,不约而同地面临着选择。选择来自需求,更来自对当前和未来需求的判断。
对报纸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意味着从运营方式到内容的重新和全新的规划和改革。报纸作为“可出售的商品”,对市场作出反应,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是对报纸本身,更是对读者的负责。
《中国足球报》(新闻版)暂时休刊是寻求变革、发展的主动,儘管这种方式并不多见。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迟疑不决,机会将会逝去。
《中国足球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拥有近40万读者,这也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鼎盛期。15年来一直阅读本报的读者见证了《中国足球报》的历程,见证了中国足球的历程。值此,向他表示敬意。谢谢。
《中国足球报》编辑部
布拉特题词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幕前半个月,在北京诞生了一张来头颇大的《中国足球报》,由于有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的官方背景,这张报纸的创刊号上赫然有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的贺词。在甲A时期,《中国足球报》虽然发行量并不算大,但在业内的影响力却相当大,一度被称为是“中国足球报导”的风向标,如阎世铎、谢亚龙等足协掌门人上任伊始,通常能够做到第一个“独家专访”的记者都来自《中国足球报》。
据《中国足球报》总编辑杨迎明向本报记者介绍,中国足球报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行量一度达到40万份,一份带有政府机关报性质的专业体育报纸,能有如此的市场认可度,殊为不易。不过在进入2000年后,报纸的发行量严重萎缩,虽然杨迎明总编辑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数字,但据记者了解,其发行量仅在万余份左右。
投资遭撤
但随着中国足球近年来的加速下滑,社会关注度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而《中国足球报》虽然逐渐摆脱了中国足协的官方背景,归属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加快完成与市场的接轨,这张报纸本身存在的弊端开始凸显:虽然有投资机构出钱,但报纸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机关报”风格,严重的经营不善和人才流失导致了报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在进入2009年后,投资方终于失去了耐性,在认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后,决定撤资,这成为压死《中国足球报》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09年3月3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后,《中国足球报》宣布暂时休刊,但实质却是停刊。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收藏市场上,周二出版的第872期报纸竟然成为收藏品之一,市场价值已经达到160元,为本身1元零售价的160倍。
在接受记者的电话採访时,总编辑杨迎明表示,报纸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并希望在崭新并且规模更大的平台上继续进行足球报导,只是这一“寻找”的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
曾和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同时诞生,现成为足球市场萎缩又一牺牲品
2009年3月3日,曾经的中国足球新闻报导“国家队”———《中国足球报》,在走过15年的历程,出版了自己的第872期报纸后,宣布暂时休刊。这家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同样诞生于1994年的足球专业报纸,终因自身的经营不善和投资方的撤资,加上足球市场逐渐萎缩的外力压迫,选择了“自我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