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8年春季报告》主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姊妹篇,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经济学家撰写,从各个不同方面概括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春季报告预测2008年GDP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为5.5%。2008年,为了防止经济成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把握经济成长速度是关键,其中控制投资高速增长和物价快速上涨是重中之重。 面对严峻的价格形势,以及逐渐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使读者能够全景式地把握中国经济走势。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8年春季报告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页数:256页
- 开本:16
- 定价:49.00
- 作者:陈佳贵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9701416, 7509701414
- 品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8年春季报告》是《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姊妹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的名义推出的。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2008年中国的经济形势进行即时分析,预测和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书中不仅包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所做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8年春季报告》,还包括各经济学家从专业的视角对财政、金融、证券市场、工农业、外资、外贸以及当前广受瞩目的价格、就业、环保等问题进行的深入的剖析。
图书目录
坚持把“双防”作为当前巨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代序)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8年春季报告
2007-2008年国内外经济走势分析
关于工业企业盈利状况的分析
公共财政:贯穿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一条主线
2007年中国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
2007-2008年中国A股市场走势分析
贸易顺差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2007-2008年我国利用外资趋势分析:稳定预期、扩大规模和改善结构
建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扩大就业、改善分配与可持续增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价格形势
2008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与政策研究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8年春季报告
2007-2008年国内外经济走势分析
关于工业企业盈利状况的分析
公共财政:贯穿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一条主线
2007年中国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
2007-2008年中国A股市场走势分析
贸易顺差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2007-2008年我国利用外资趋势分析:稳定预期、扩大规模和改善结构
建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扩大就业、改善分配与可持续增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价格形势
2008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与政策研究
文摘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8年春季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将在我国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既有继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较好基础和机遇,又面临着各种複杂的问题和巨大的困难。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争取经济社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一 2007年的回顾
2007年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经济,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巨观调控,保持了巨观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11.4%,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0%及以上,年均增速为10.6%,且年度波幅不超过一个百分点。如此快速且稳定的持续增长历史上较为罕见。
第二,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2007年粮食产量在2004~2006年连续三年持续增产的基础上再次增产,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为巨观经济的稳定创造了较好条件。
第三,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为近几年最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实现了连续四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下降。
第四,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提高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实际提高9.5%,均为进入21世纪以来的最高值。随着居民收入的明显提高,消费增长也明显加快,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首次超过投资,消费对经济成长的拉动作用有所上升。
第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过各方面的努力,2007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3.27%,降幅加大。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双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14%和4.6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将在我国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一年中,我们既有继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较好基础和机遇,又面临着各种複杂的问题和巨大的困难。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争取经济社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一 2007年的回顾
2007年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经济,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巨观调控,保持了巨观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11.4%,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0%及以上,年均增速为10.6%,且年度波幅不超过一个百分点。如此快速且稳定的持续增长历史上较为罕见。
第二,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2007年粮食产量在2004~2006年连续三年持续增产的基础上再次增产,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为巨观经济的稳定创造了较好条件。
第三,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为近几年最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实现了连续四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下降。
第四,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提高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实际提高9.5%,均为进入21世纪以来的最高值。随着居民收入的明显提高,消费增长也明显加快,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首次超过投资,消费对经济成长的拉动作用有所上升。
第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过各方面的努力,2007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了3.27%,降幅加大。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双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14%和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