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9-10-07 11:51:03) 百科综合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雷射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套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雷射工程技术并开拓雷射与光电子高技术套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雷射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空间雷射与时频技术、信息光学、量子光学、雷射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有在职职工883人,其中科技人员50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中物院”联合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合作共建研究机构3个;有在学研究生489人,其中硕士生251人,博士生238人,在站博士后12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
  • 外文名: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成立时间:1964年5月
  • 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 博士后流动站:3个
  • 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
  • 硕士点:4个(一级学科)
  • 专职院士:8人
  • 研究所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 现任所长:李儒新
  • 教育职能归口:中国科学院大学

历史沿革

1964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为了在受雷射发射新兴领域方面迅速赶上国际水平,决定将长春光机所和北京电子所从事受雷射及微波发射研究的有关力量集中,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
1964年5月7日,第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并经国家科委批准,在上海嘉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
1966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发文规定:“为了在今后订货、运输、交接等对外联繫上的方便,自1966年1月起,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的名称,用中国科学院六五一六所代替”。
1968年5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〇五研究所。
1968年7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829部队。
1970年10月12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发文通知:“根据中国科学院(70)科字第18号档案精神,经市革命委员会批示,经与中国科学院业务二组联繫,原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有在职职工883人。其中科技人员508人、科技支撑人员27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9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5人,有 “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画”入选者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乾福熹、王之江、徐至展、邓锡铭、王育竹、姜中宏、林尊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
其他科学院院士
类别姓名
开发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徐至展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育竹
资料来源:
国家“万人计画”入选者:狄增峰
“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
姓名入选时间
司徒国海
---
刘军
2012
资料来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姓名获得时间
沈百飞
2011
邱建荣
2001
程亚
---
刘建胜
2014
周常河
---
资料来源: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设8个实验室,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中物院”联合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合作共建研究机构3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场雷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雷射通信及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强雷射材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功率雷射物理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全固态雷射器与套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合作共建研究机构
名称建立时间合作机构
中韩高能量密度雷射物理联合研究中心
2010年
韩国原子能研究所
上海光机所南京先进雷射技术研究院
2012年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日SIOM-RIKEN联合实验室
2013年
日本理化研究所
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201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以合作项目(NLF System)进展顺利,2014年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科技部在2014年12月29日修订版《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画》(2015-2017)(草案)》已经将“中以高功率雷射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纳入两国政府间合作声明。与白俄罗斯、义大利、韩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展顺利。2014年,我所相继成功主办“第一届国际高功率雷射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成丝国际会议”、“第十三届多光子过程国际会议”等6个较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2位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来所开展科技合作。李儒新研究员当选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Fellow)。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院地合作
201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院新孵化培育5家产业化公司,共培育出15家高科技公司,形成年产值达1亿元。与长三角、新疆、山东、福建等多个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并与地方合作成立30余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一个围绕“雷射与光电子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群。

设施资源

  • 仪器设备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29台(套),价值约5700万元,纳入了中科院上海材料与製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仪器设备
spitfire-35 KHz 钛宝石雷射器
高真空离子溅射/蒸镀一体化镀膜仪
多靶磁控溅射仪
高重複频率飞秒雷射放大系统
高/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
multi-mode扫描探针显微镜
卧式干涉仪系统
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超高真空薄膜製备系统uo
光谱分析仪
Wyko NT1100光学轮廓仪
多层介质膜高速控制设备
SDH网路测试仪
时间分辨光谱仪
变温霍尔效应测试仪
金属焊接三维雷射扫描检测仪
石英玻璃气相沉积製备系统
雷射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瞬态原位测试分析系统
无油真空釺焊系统
稳态显微萤光和高激发态动力学在线上分析仪
高频磁控溅射设备
热真空环境模拟设备
稜镜耦合仪
变温热导率测试仪
振动实验台
动态机械分析仪
X射线萤光分析仪
铂金系列快速温变试验箱
热膨胀仪
光学加工及检测设备
雷射二极体阵列筛选测试设备
同步热分析仪
X射线衍射仪
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
显微拉曼谱仪
大尺寸全自动光学晶体生长系统
Dimension 3100原子力显微镜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4″平面干涉仪
表面探针式探针扫描台阶仪
电感耦合电浆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固态核磁共振仪
xps光电子能谱仪
变温全自动椭圆偏振光谱仪
时域频域光信号分析系统
Zeiss Auriga高分辨双束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
资料来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03年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图书馆馆藏中文科技图书2万册、外文科技图书3万册、中文科技期刊合订本2万册、外文科技期刊合订本10万册,中文现刊20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100余种,并拥有50余篇的中外文光学电子期刊全文资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获奖概况
196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已取得121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45项,中科院奖励127项、上海市及部委级奖励135项。
国家级获奖
时间名称获奖类别
2001
複合泵浦X射线雷射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3
大尺寸优质蓝宝石晶体研製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
小型化OPCPA(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超短超强雷射装置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
神光II高功率雷射实验装置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
超短脉冲高功率雷射系列新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0
5”可录CD光碟生产工艺、材料和母盘开发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小型化脉宽可调的超短脉冲高功率雷射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优质可调谐雷射晶体掺钛兰宝石TiAl2O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双波长高功率锁模雷射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
线聚焦雷射与电浆相互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5
原子法雷射浓缩巨观量收集试验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
雷射12号实验装置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
雷射偏转原子束研究与亚泊松光子统计规律的验证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0
强雷射与电浆相互作用若干非线性过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0
生物效应研究用大能量高功率钕玻璃雷射照射装置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
CCQ-1D型多用成像屈光度仪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雷射晶体缺陷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
宽频雷射光束处理装置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
LF12磷酸盐雷射玻璃的研究和试製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
五千瓦连续CO2雷射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
高重複率超短脉冲雷射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
LH-300型雷射全息干涉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
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5
望远船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5
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套用技术(测高仪)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
掺钕硅酸盐雷射玻璃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
光纤通信用短波长发射器件和探测器件(协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资料来源:
  • 项目承担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有在研项目447项(包括新增项目146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82项(新增37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画项目2项(新增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17项(新增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项目56项(新增28项);主持(或承担)科技部支撑计画课题1项,主持(或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42项(新增1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画重点项目2项(新增2项)、国家基金创新群体1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6项,承担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新增2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製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製项目3(新增1项),参加科技部重大仪器研製项目5项(新增2项),承担院仪器研製项目4项(新增2项);承担上海市科研项目42项(新增15项)。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论文发表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年均获得专利授权200余项,专利申请数一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茅。上海光机所年均发表论文600余篇,科技论文三项指标(SCI收录论文、论文被国外引用、国内期刊论文)连年位于全国科研机构前列。2014年,共发表论文共604篇,其中SCI论文375篇。
  • 专利及其他
截止到2015年10月,国家实施专利制度以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申请专利3340项,获授权专利2070项。近几年,年均获得专利授权200余项,专利申请数一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茅。2014年,共申请专利264项(其中:发明专利237项),获授权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101项)。

学术期刊

  • 《中国雷射》
《中国雷射》(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1974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主办,是中国国内唯一一本全面反映雷射专业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学术期刊,也是本领域最权威的专业期刊。期刊被EI核心、AJ CA INSPEC等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 《光学学报》
《光学学报》(Acta Optica Sinica)1981年创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光学学术刊物,反映中国光学科技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内容主要包括量子信息、物质波、量子光学、近场光学、非线性光学、套用光学、导波纤维光学、雷射与物质相互作用、雷射器、雷射物理与技术、全息和信息处理、光通信、光谱学、光子晶体、薄膜光学、光学元件和材料等。为中国光学科技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以跟蹤学科前沿和发展中国光学事业服务。 被世界重要检索系统SA、CA、EI、AJ、INSPEC等收录。是“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之一。
光学学报光学学报
  • 雷射与光电子学进展
《雷射与光电子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国家高技术惯性约束聚变委员会与福建师範大学雷射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协办,《中国雷射》杂誌社出版、邮局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月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国内第一本雷射领域的专业期刊。刊物旨在及时报导国内外雷射与光电子学领域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套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沟通科研与产业的联繫,促进雷射与光电子事业的发展。期刊内容包括雷射、光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和具有一定深度和前瞻性的综述论文,以及针对最新研究工作的评论性文章。关注领域包括:雷射器,雷射技术,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光电子技术,测量与检测,光学仪器,光通信,材料,薄膜,全息,微纳光学,表面光学,集成光学,太赫兹光学,超快光学,红外,雷射套用,非线性光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等。
雷射与光电子学进展雷射与光电子学进展
  • 《Chinese Optics Letters》
《Chinese Optics Letters》(COL,《中国光学快报》)是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中国雷射杂誌社出版,美国光学学会全球发行的国际性英文版学术期刊。COL于2003年1月创刊,宗旨是快速、全方位地报导国际光学领域中的最新理论研究、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报导的内容包括光通信、雷射光学、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学、光学材料、光学器件、光学测量、光学成像、光信息处理、光存储、医用光学和生物光学等光学研究的各个主要範畴。
Chinese Optics LettersChinese Optics Letters
COL已被SCI、EI、CA、CSA和MSB-S等世界知名检索机构收录。2014年SCI影响因子为1.851。
  • 《光电产品与资讯》
《光电产品与资讯》主要报导光电行业资讯、产品使用、技术交流等内容,面向光电企业和科研院校免费发行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还主办有Photonics Research (PR)、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PL)期刊,PR是2013年与美国光学学会(OSA)合作创办的覆盖光学与光子学领域的国际期刊, HPL是2013年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创办的有关高功率雷射方向的国际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 学科概况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96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10个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
2002年,在首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研究所光学专业在物理学一级学科评比中排名第五。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研究所光学工程在该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二。
截至2014年底,设有3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3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有在学研究生489人,其中硕士生251人,博士生238人,在站博士后12人。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名称完成人导师时间
量子相干控制原子、分子超快多光子非线性效应研究
杨玮枫
徐至展
2009
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的台式化超强超短雷射的研究与发展
杨晓东
2004
强雷射场中原子、分子及团簇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胡素兴
2000
短波长X射线雷射及相关的光学与光谱技术研究
李儒新
1999
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识以圆形为基本型,体现上海光机所老中青科学家和全所职工四十年来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成熟的象徵(追求完整、成就圆满)。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标识以兰色为基调,象徵科学研究严谨严密的文化氛围,体现上海光机所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标识图案的三个部分均以光学单元平、凸和凹透镜构成,中间部分为抽象的谐振腔形状,它们有机组合在Optics的“O”中,意在表达上海光机所以“光学”(现代光学,光科学)为主要学科研究的特徵内涵。
标识选择开放、变化的圆形,上部凸凹透镜相互倚靠,形成弯曲向上的空间,表示上海光机所不懈进取,引领向上的动态趋势;下部平实的光学材料,寓意坚实的光电子支撑技术和材料是上海光机所发展的基石。圆润秀丽的图形灵动,标誌着上海光机所秉承传统光学领域的雄厚基础,胸怀开拓新兴科研领域的进取精神,构筑面向世界的现代光学研究所。

所风精神

核心理念:厚德博学
所风:创新、唯实、奉献、诚信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所长
李儒新
党委书记
邵建达
副所长、纪委书记
陈卫标
副所长
邹明、张龙
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
任期姓名
1964.8-1977
王大珩
1978.6-1984.8
乾福熹
1984.8-1992.7
王之江
1992.7-2001.7
徐至展
2001.7—2009.8
朱健强
资料来源: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