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液化性破坏

(2021-07-15 01:00:05) 百科综合
液化性破坏

液化性破坏

地基土的液化是指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在地震的动态作用下,使土体突然产生很大变形而丧失其承载能力。液化的发生主要受到土的组成、相对密度、有效覆盖压力、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液化性破坏是指土在动力振动作用下,由固态转化为液态,使建筑场地受到破坏。破坏形式有喷砂冒水、地下轻型结构上浮、地基失效和过大的沉降、侧向扩展、流滑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液化性破坏
  • 外文名:Failure liquefaction
  • 学科:土力学
  • 形式:喷砂冒水、地下轻型结构上浮
  • 原因:有效应力趋于零
  • 因素:土的组成、相对密度

简介

当土受到剪下应力时,其相互之间的有效应力趋于零,称为土液化。有效应力指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土体发生液化时的物理力学现象及其解释。主要可区分为结构崩解型和循环活动性型两类。一般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研究,对于不同机理的液化,在工程上应採取不同的对策。液化性破坏简单来说是指土体液化所造成的建筑物破坏,与土的动力特性有关,土的动力特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主要受以下两种因素:载入速率的影响,地震作用为短时荷载,土的性质和长期载入相比,有所变化;循环载入的影响,在地震等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强度也将发生变化,饱和砂土由于地震作用可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而使抗剪强度降低,饱和松砂甚至可能发生液化破坏。软弱粘土由于地震产生的循环剪下作用可使强度降低。循环荷载作用对土产生的影响和振动次数有关,一般称为振动效应。

土体液化与土体破坏的区别

土体液化不等于土体破坏。土体液化是指土体在地震等震动作用下,原来自身所具有的剪下刚度和抗剪刚度消失,由固体变为液体的现象。由于抗剪强度趋于零,则粘聚力趋于零,而内摩擦角一般不为零,故有效应力趋于零,即孔隙水压力增大到总应力,孔隙水压力的升高是引起土体液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考虑粘性土的粘聚力一般不为零,所以大多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饱和无粘性土,如砂土和粘聚力很小的弱粘性土。当然,粘性土亦存在液化的可能。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粘性土液化需要较长时间的荷载作用, 因此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粘性土液化很少发生。土体破坏一般为失稳破坏,即极限平衡问题。但有些时候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过大的变形与裂缝,儘管没有发生失稳,但也认定为破坏,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土体发生了液化,但由于时间短,土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但并没有发生危害工程安全的明显迹象,没有发生破坏。例如砂土在受到震动时反而会变得更加紧密。因此,在考虑破坏的时候,引入容许变形量的概念,包括裂缝,不均匀沉降等, 只有当损伤变形量超过一定变形值,才视为破坏。区分了液化与破坏两个不同的概念,就明白了土体液化不等同于土体破坏,而我们则更关心土体因液化而造成的破坏。无粘性土主要指砂土,最容易发生土体液化而导致土体破坏它的常见破坏形式有砂沸与流滑。两种砂沸就是主要在挖地基时,由于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升高,当达到或超过上覆压力时,就会发生上浮或沸腾,也即冒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水压力的升高,水就是罪魁祸首,也即工程中经常说的治砂先治水。流滑是指饱和土体在受到一次性轻微扰动引起孔隙水压力持续上升而导致的破坏。实际工程中,是指饱和松砂或灵敏度粘土在受剪下作用下呈现不可逆的体积压缩,在不排水条件下引起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有效应力减少,最终导致土体完全液化。流滑产生的土体变形较大,一般都超过土体的容许变形,应视为破坏。

防止土体发生液化破坏的有效措施

当地震引起土体液化而破坏大量出现后,土体液化引起了岩土工程界的普遍关注, 并同时出现了多种处理方法:如换土与加密,採用桩基,加入固化剂,设定地下墙和碎石桩等。碎石桩的加固方法。该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加固效果好,成本低,施工方便,而且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并且这种加固技术在地震中得到检验,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碎石桩又称为粗颗粒土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沖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再将砾石、卵石或碎石等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碎石等所构成的密实桩体我国常用的抗液化碎石桩施工技术主要有振沖法和乾振法。碎石桩抗液化机理:首先振沖碎石桩在成孔和挤密碎石过程中,将土体挤得密实,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液化性能;其次,碎石桩是以透水性好的碎石构筑,可改善排水条件,因此在地震期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使孔压消散与增长同时发生,降低由于循环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防止地基液化提高地基抗液化能力;最后,碎石桩複合地基中桩体的刚度远大于桩间天然土体,因此在地震作用时,地震剪应力在相对刚度较大的碎石桩上产生地震剪应力的集中,因而减小了作用在桩间上的剪应力,从而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碎石桩複合地基的抗液化设计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仅考虑加密作用,过于保守,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土体液化而导致破坏理论以及抗液化因素与措施在实际工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