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于1994年由中国纺织总会批准成立。浙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912年,该校前身是浙江中等蚕桑学校时,为普及养蚕新法和推广蚕桑改良事业,开设短期培训科(补习科),培训初级技术人员。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成立了浙江丝绸工学院夜大学,招收计算机套用及机械设计与製造专业学生,开始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此后,根据社会需要,开展了服装、纺织、印染等有特色的各类成人教育,特别是1994年以来,成人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浙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校训: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 创办时间:1994年
-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
- 主要院系:纺织工程专业和轻化工程专业 等
- 主要奖项:国家“863”计画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1项
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10余项目
学院概况
浙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是学校承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单位。在多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依託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设备,有本科和专科的成人学历教育(函授、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各类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成人教育体系。现有各类在校生1万余人。
自1983年至2009年,该院共培养各类专门人才3万余人。其中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毕业生5千余名,非学历教育1万余名,自学考试毕业生1千余人。为全国29个省、市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等专业急需人才,很多学员学成回到原单位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可喜的成果,有的还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教育类型
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自1983年来,先后举办了服装设计与製作、制丝、丝织、英语、染整、企业管理、纺织品设计、计算机技能等岗位培训班,其中服装设计培训班,染整培训班,成为该院的优势项目,社会影响较大,所培养的套用型人才,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专业设定
夜大学、函授有专升本,设有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专科有服装艺术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社会工作、办公自动化、商务英语等专业。成人脱产现有22个本、专科专业,主要有服装设计、染织(广告)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形象设计、动画、工业设计、财务会计、市场行销、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行销、自动化、建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自考助学
现有全日制自考在校生3000余人,分别在成教学院的两个自考分院(自考文一西路分院、自考北景园分院)组织教学。2009年2月和2010年3月,通过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评估,并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2010年计画招生2000人。
办学规模
学院下设纺织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轻化工程系、设计与包装系等四个系。现有纺织工程博士授权点;纺织工程、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6个硕士点;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和轻化工程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有教授21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近年来,学院派遣多名教师赴英、德、日、意、法、美、澳等国工作讲学、访问、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聘请了一批在国内外材料、纤维和染整、等领域内成绩斐然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与美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德国及港澳台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协作交流关係,合作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
办学成果
近几年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等在内的纵向科技项目和大量企业委託项目,取得俩功能好的社会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三等奖10余项目。
学院上下齐抓共管,学风良好。近几年,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5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8项。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名列全校前茅,每年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国家地方公务员,其中轻化工程、纺织品设计的一次就业率达100%。
校徽及含义
1、 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2、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徵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徵“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3、 标誌色彩採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徵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徵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4、 标誌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该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採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校风
求,意为探索、寻取;是,意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的规律;笃,意为纯一、专一;实,坚实、实在。笃实,指纯厚朴实,忠诚专一。
1897年4月,杭州知府林启(字迪臣)创办蚕学馆,“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倡导“求是笃实”,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学以致用,讲求实效,首开笃实之风气。故国学大师罗振玉在《杭州蚕学馆成绩记》中,就称讚蚕学馆的学生嵇侃“坚苦笃实”。林启一生推崇“求是”,力主“笃实”,他将所创办的书院(即浙江大学的前身)命名为“求是书院”,选拔的学生要求“行谊笃实,文理优长”等,显示了他的价值取向。并且,他在守杭期间自己也身体力行,故杭州市民称他“守正不阿,精明笃实”。
在新时期仍然要继承和发扬求是笃实的校风,要求广大师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把握规律;要求纯厚朴实,勤奋努力,专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