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刑法专论

(2021-06-27 06:00:02) 百科综合
刑法专论

刑法专论

《刑法专论》内容简介: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科学。因此,学习刑法学对于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系以及法律知识,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刑法专论》作为网路远程教育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刑法学教科书体系上的完整性,同时根据网路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简化。这样可以更有利于网路教育的学生对知识的有重点性、针对性的掌握。

基本介绍

  • 书名:刑法专论
  •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254页
  • 开本:16
  • 品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源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62828501, 7562828504
  • 类型:人文社科

内容简介

《刑法专论》:高等院校网路教育系列教材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述/00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001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制定和颁布/003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005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006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006
第二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007
第三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009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011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011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014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016
第一节 犯罪概念/016
第二节 犯罪构成/017
第五章 犯罪客体/019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019
第二节 犯罪客体分类/020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021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022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022
第二节 危害行为/023
第三节 危害结果/024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係/025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026
第七章 犯罪主体/028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028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029
第三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032
第四节 单位犯罪/033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035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035
第二节 犯罪故意/036
第三节 犯罪过失/038
第四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041
第五节 认识错误/042
第九章 排除犯罪性行为/045
第一节 正当防卫/045
第二节 紧急避险/047
第十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049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049
第二节 犯罪既遂/050
第三节 犯罪预备/051
第四节 犯罪未遂/053
第五节 犯罪中止/055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059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059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062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066
第一节 罪数概述/066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067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069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070
第五节 数罪的类型/072
第十三章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074
第一节 刑罚概述/074
第二节 刑罚的体系/075
第三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078
第十四章 刑罚裁量/079
第一节 量刑的原则/079
第二节 量刑的情节/080
第十五章 刑罚裁量制度/083
第一节 累犯/083
第二节 自首与立功/084
第三节 数罪併罚/085
第四节 缓刑/087
第十六章 刑罚执行制度/089
第一节 减刑/089
第二节 假释/090
第十七章 刑罚的消灭/092
第一节 时效/092
第二节 赦免/093
第十八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094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094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094
第十九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100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100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101
第二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侣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118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120
第三节 走私罪/‘124
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28
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132
第六节 金融诈欺罪/141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144
第八节 侵犯智慧财产权罪/149
第九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151
第二十一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155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概述/155
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分述/156
第二十二章 侵犯财产罪/164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164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分述/165
第二十三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69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169
第二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分述/170
第三节 妨害司法罪/182
第四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187
第五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189
第六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192
第七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196
第八节 走私、贩卖、运输、製造毒品罪/202
第九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207
第十节 製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209
第二十四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212
第一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212
第二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分述/213
第二十五章 贪污贿赂罪/217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217
第二节 贪污贿赂罪分述/218
第二十六章 渎职罪/229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229
第二节 渎职罪分述/230
第二十七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247
第一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247
第二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分述/248
参考文献/254

文摘

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但是,大量的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了公民的生活安全,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刑法的任务之一是通过惩罚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们要运用刑罚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刑法的任务,使刑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多作贡献。
我国刑法典的起草工作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始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先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誌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大大地推动了刑法的起草工作。195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起草工作,到1957年6月已经完成22稿。其中,第22稿分为总则、分则两编,总计215条。总则共5章96条,包括刑法的任务和适用範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附则;分则共8章119条,包括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经济秩序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婚姻家庭罪、妨害其他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第22稿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并在1957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发给全体代表徵求意见。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室自1962年5月开始对刑法草案第22稿进行全面修改,于1963年10月完成了第33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修正稿)》。这一草案修正稿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审查,考虑交由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试行,但是由于形势的变化,这一刑法草案最终并未付诸实施。

序言

网路教育是依託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资源传播、组织教学的一种崭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传递媒介上的局限性,实现了时空有限分离条件下的教与学,拓展了教育活动发生的时空範围。从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学校以来,我国网路教育历经了8年发展期,目前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注册学生超过300万人,毕业学生100万人。网路教育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也必将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华东理工大学网路教育学院凭藉其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良好的师资条件和社会声望,自创建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网路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如何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的传递,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认真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合作,组织了一批多年来从事网路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结合网路教育的学习方式,陆续编撰出版一批包括图书、课程光碟等在内的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以期逐步建立以学科为先导的、适合网路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结构体系。
掌握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组织教材编写的一个主要目的。系列教材包括了计算机套用基础、大学英语等全国统考科目,也将涉及管理、法学、国际贸易、化工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教材。
根据网路教育学习方式的特点编写教材,既是网路教育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本套教材的编写凝聚了华东理工大学众多在学科研究和网路教育领域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学策划人员的心血,希望它的出版能对广大网路教育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予以帮助和启迪。

编辑推荐

本书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的第一批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汇集了国内刑法学界几位资深学者多年来研究刑法专题的丰富经验。内容包括:对我国刑法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我国的刑事立法,死刑、罚金刑、数罪併罚问题为主的刑罚论问题,并选取了包括贪污罪、抢劫罪、交通肇事犯罪在内的10种常见疑难犯罪进行深入探讨。

目录

上编 刑法总论专题研究
第一章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第一节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回顾
一、创立、发展时期(1949年10月至1957年上半年)
二、萧条、停滞时期(1957年下半年至1976年10月)
三、复甦、繁荣时期(1976年10月至现在)
第二节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发展之前瞻
一、转换理论观念
二、调整研究方向
三、改革研究方法
四、拓宽研究视野
第二章 新中国刑法立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立法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一、刑法立法的概念
二、刑法立法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国1979年刑法典的制定及其局部修改补充
一、1979年刑法典孕育诞生的曲折历程
二、对:1979年刑法典的局部修改补充
第三节 刑法典的全面修订及其整体评价
一、刑法典的全面修订:1997年刑法典的公布施行
二、对修订的刑法典的整体评价
三、修订刑法典之后的立法情况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研究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缘起与演进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肇始
二、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与价值蕴涵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蕴涵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主义原则
二、禁止事后法原则
三、禁止类推解释原则
四、明确性原则
五、刑罚法规正当原则
第四节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确立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确立过程之简要回顾
二、1997年刑法典确立罪刑法定原则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争议与研讨
三、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立法与司法贯彻中的缺憾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刑法立法贯彻中的缺憾
二、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刑事司法贯彻中的缺憾
三、对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立法与司法缺憾的反思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研究
第一节 犯罪概念及犯罪的基本特徵
一、我国刑法理论对各种犯罪概念表述之评价
二、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基本特徵的争论
三、社会危害性与犯罪客体的关係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认识)层次和分类
一、犯罪构成的(认识)层次
二、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三节 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内容
一、关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内容的争议
二、行为主体方面存在犯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要件)
三、行为侵犯的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犯罪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
要件)
四、犯罪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不应合併为一个要件、危害行为
不应独立为一个要件
第四节 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
第五章 犯罪客观方面研究
第一节 危害行为概念研究
一、刑法中“行为”的立法及界说
二、危害行为的定义
第二节 不作为犯罪研究
一、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和行为性
二、不作为犯罪的种类和规範构造
三、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根据
……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