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马集乡(山东省济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镇)

(2020-07-10 23:03:19) 百科综合
马集乡(山东省济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镇)

马集乡(山东省济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镇)

马集乡(原嘉祥县马集乡)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山东省嘉祥县城南6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涝洼地,西是山丘陵,东与济宁任成区唐口镇接壤,南与本县金屯镇相邻, 西连纸纺镇,北靠嘉祥镇。洙水河南北流经全境,济宁机场专用线贯穿全乡南北。位于东经116、06′,北纬35、11′处。属黄河沖积平原,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人口3.6万人,辖40个行政村,是着名的石雕之乡。同名的还有山东省齐河县马集乡,河南省柘城县马集乡,河南省淮滨县马集镇。2011年9月撤销嘉祥县马集乡,设立嘉祥县马集镇。2014年2月27日上午,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成立仪式在嘉祥县举行。新成立的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为嘉祥县疃里、马集两镇管辖範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马集镇
  • 行政区类别:山东省济宁市
  • 电话区号:0537
  • 邮政区码:272414
  • 地理位置:嘉祥县城南6公里
  • 车牌代码:鲁H

区位交通

马集乡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济宁机场专用线贯穿全乡南北。距 105国道6公里,济宁机场5公里, 距327国道5公里,日东高速8公里,已与北京、上海、广州(佛山)、青岛通航的洙水河道南北流经全境东接京杭大运河通往江南乃至世界各地。

自然资源

马集乡拥有丰富的资源。山石资源储量大,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1座,石灰岩储量1.1亿立方米。农业资源丰富,小麦种植是主导产业,经济作物以贡品红皮大蒜和杏树、核桃为主。马集乡畜牧、养殖行业和林业种植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全乡万只鸡场 3处,万只鸭场2处,被市级验收合格的2万只养鸡场一处。2005年建设速生丰产林36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3000亩,绿化沟路渠46条,绿化河堤2180米,封山育林1300亩,共植树110万株。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通过拉长异型石材、建材製品两大产业链条,打响天青石这个品牌,逐步扩大石雕、石板、石料三大加工基地,组建大型石业集团。依託洛克公司,带动周边石材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加工集群,提升马集石材的知名度和市场的竞争力。全乡个体工商户达到 1620户,其中大型石子机38部(尤其戏楼街村石子质量最好),石灰窖20孔,异型板材厂41家.。年营业收入3.8亿元,社会民营总产值2.1亿元。全年外贸出口100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10人。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分别形成了以出口板材、石雕为代表的天青石产品加工体系,以生产水泥、石子、石灰为代表的建材加工体系,以生产手套、服饰为代表的轻工体系。以生产化工原料为代表的化工体系、以建筑、筑路为代表的建筑体系。济宁洛克、四通石业,华宇石材、加祥石雕,里能水泥、三杰手套、众兴服饰、阳光煤化工、顺达路桥等 36家骨干企业蒸蒸日上,生机蓬勃,企业技改步伐加快,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乡民营经济实现了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强劲发展的民营经济正逐步实现马集乡建设经济强乡的宏伟目标。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境内乡村柏油路四通八达,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村“四通”工程、文明一条街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上有线电视、柏油路、自来水、客车,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村村建成文明街道,乡村面貌焕燃一新,乡村建设已昂首阔步向城镇化迈进。
马集乡党委、政府以“敢为人先创一流、求异创新谋发展”的思路,用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敢为人先的工作精神,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机关作风、紧抓招商引资、外经外贸、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山石资源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最佳化乡村社会环境,求真务实、比学赶超、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好转。

经济发展

经济指标实现突破。 2005年全乡GDP实现1.5亿元。社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其中工业5.9亿元,农业1.3亿元,同期增长37%;固定资产投入1.9亿元,同期增长51%;完成财政收入875.3万元:增长11.1%,其中国税完成80.8万元,同期增长47%;地税完成764.5万元;资源税完成509万元;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735.5万元;财政收入29.6万元。 全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实现突破。2005年全乡GDP实现1.5亿元。社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其中工业5.9亿元,农业1.3亿元,同期增长37%;固定资产投入1.9亿元,同期增长51%;完成财政收入875.3万元:增长11.1%,其中国税完成80.8万元,同期增长47%;地税完成764.5万元;资源税完成509万元;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735.5万元;财政收入29.6万元。全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马集乡马集乡

投资环境

地理环境:
嘉祥县马集乡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山东省嘉祥县城南6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涝洼地,西是山丘陵,东与济宁任成区唐口镇接壤,南与本县金屯镇相邻,西连纸纺镇压,北靠吉祥镇。洙水河南北流经全境,济宁机场专用线贯彻全乡南北。位于东径116、06′,北纬35、11′处。属黄河沖积平原,总面积4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9万亩,人口3.6万人,辖40个行政村,是着名的石雕之乡。
政治环境:
马集乡党委政府历来致力于招商引资、繁荣本地经济的工作。党政工作人员在党委书记姜守清和党委副书记、乡长宋凤启的带领下,积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程式、提高工作效率、规划经济开发区、努力为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构建优良的平台,马集乡党委政府对外来客商承诺:在双赢的基础上,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实惠。
社会环境: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马集乡党委政府一直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并做为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平安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稳定中心、综治办、派出所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工作重心下移,排解矛盾在最基层。深入开展平安马集建设行保全进村,打造了一个平安、稳定、和谐马集。
成本优势:
马集乡境内资源丰富、洙水流经全境,地下水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有着年发电能力1500万千瓦的发电厂,因此水、电、气等资源充足,成本低廉,为企业的发展和开展市场竞争提供了优势。以下是马集乡与青岛、烟台等地成本比较。
交通优势:
马集乡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济宁机场专用线贯彻全乡南北。距105国道6公里,西距已与北京、上海、广州(佛山)、青岛通航的济宁机场5公里,洙水河道南北流经全境东接京杭大运河通往江南乃至世界各地。马集乡境内柏油路四通八达,机场路(嘉祥—机场)、嘉王路(嘉祥—王固堆—王屯)、等主线贯穿马集乡,“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的干线连线马集乡40个行政村。马集乡农村早已进入出门行柏油路坐客车的时代。
马集乡马集乡
区域优势:
东径116、06′,北纬35、11′处。属黄河沖积平原,总面积92平方公里
马集乡
人文优势:
马集乡地处孔孟之乡济宁市区边缘,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氛围。马集人民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晌,历来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而今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潮中,现有的物质文化基础已远远不能满足马集人民需求,马集人民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他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为发展、繁荣本地经济而不懈努力,因此在马集大地上形成了全民搞经济、全民搞招商的优良氛围。马集人民愿为来投资的客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马集乡党委、政府党政工作人员在党委书记姜守清和党委副书记、乡长宋凤启的带领下,积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程式、提高工作效率、规划经济开发区、努力为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构建优良的平台,马集乡党委政府对外来客商承诺:在双赢的基础上,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今,马集乡朝气蓬勃,政通人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深入人心,期待广交四方宾朋,共创辉煌。
马集乡马集乡
资源优势:
马集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马集乡拥有丰富的资源。山石资源储量大,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1座,石灰岩储量1.1亿立方米。农业资源丰富,小麦种植是主导产业,经济作物以贡品红皮大蒜和杏树、核桃为主。马集乡畜牧、养殖行业和林业种植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全乡万只鸡场3处,万只鸭场2处,被市级验收合格的2万只养鸡场一处。马集乡南北流经全境全乡万只鸡场3处,万只鸭场2处,被市级验收合格的2万只养鸡场一处。建设速生丰产林36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3000亩,绿化沟路渠46条,绿化河堤2180米,封山育林1300亩,共植树110万株。
发件前景:
为最佳化完善济宁城市发展总体布局,构筑中心城区西部增长极,推动主城区形成“一城五区、竞相发展”格局,加快都市区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市域整体发展水平,济宁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布局为中部综合配套服务区(起步区)、南部商贸物流区、北部产业发展区三大功能片区。该区的设立,将对构筑中心城区西部增长极,加快都市区融合发展步伐等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工作需要,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局、开发建设局、财政局、投资招商局。根据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需要,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公安局按程式报批后,先期设立派驻机构。其他派驻机构的设立,由市直相关部门根据需要按程式报批后设定。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编制由市统一管理。
济宁市委副书记傅明先在讲话中说,济宁西部地区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属于后发地区,嘉祥县又是济宁都市区重要支撑板块,以嘉祥快速融入都市区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是推进济宁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必然选择。设立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集全市之力促其快速崛起,加快形成西部新的经济成长极,既可以拉动嘉祥快速对接中心城市、融入都市区发展,在新的起点、更高平台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又能有效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牵引作用,带动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济宁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聚集,产业产品向行业顶端提升,努力在创新能力、产业实力、城市形象等方面快速跃升,儘快把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市西部重要经济成长极、中心城市向西部拓展的重要组团、都市区加速融合的连结板块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範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全力全速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