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于2017年4月25日在北京主办的“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会上发布的报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
- 时间:2017年4月25日
- 地点:北京
- 发布机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报告发布
2017年4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
主要内容
《报告》指出: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估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 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 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网际网路消费金融产品涌现,释放了消费潜力、促进了产业升级,但一个良性、可持续性的风险防控业态,才是消费金融成功持续运营的根本。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

与会专家认为,消费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基于网际网路的消费金融有利于做到这点,也有利于解决普惠金融的难题。普惠金融实践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对风险的把控能力。
报告解读
消费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消费的增长和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消费金融的发展让广大低收入民众有了使用金融手段提升自己现实消费水平的机会。
在李扬看来,现在要回顾金融的本源,应当把它拉到实体经济中去。消费金融尤其是基于网际网路的消费金融恰恰有利于做到这一点。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表示,消费金融很好地实现了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第一,和实体经济实现了非常紧密的结合。第二,把它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以及技术优势体现得非常充分。所以近年来,从金融创新的角度,从技术驱动金融服务进步的角度,消费金融或者说网际网路金融当中的消费金融应该说是一个典範。
践行普惠金融 风控是核心
消费金融与普惠金融有天然的联繫,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表示,“网际网路消费金融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也能够解决金融的普惠难题,但是,普惠不是一句口号,普惠金融实际上是社会责任驱动的,是良性和道德驱动的,说到底,金融产品的定价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是披着‘普惠’的皮,做着不合理的、高定价的消费金融生意。
事实上,普惠金融实践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报告》指出,相比于传统消费金融风控模式,网际网路金融消费风控系统以大数据风控是为基础,融入“数据+风控模型+算法”的思想,真正有效地将风控系统量化衡量。
纪敏表示,网际网路金融,尤其是消费金融,在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尤其是大数据挖掘的优势,可能不仅仅在获客方面,在行销方面、在降低成本方面、在提高效率方面、在资产方面。
相比用抵押物、收入流水证明等粗放式的传统风控方式,通过基于大数据线上信贷审批系统将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充分体现信贷业务电子审批高效性。同时实现"三集中",即集中审批、集中审查放款与集中档案管理。最终实现信贷业务的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各方面提高风控系统的有效性。
区力也指出,“2016年,Fintech成为了一个热词,但Fintech绝不是一个概念,它不一定仅仅代表网际网路金融机构,而是,要让Fintech和传统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关係,通过数据和技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实现“+网际网路”,把网际网路当做技术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因此,本质上Fintech是帮助做好金融业务的手段,风控和定价能力依然是核心。”
对于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乐信集团首席金融官乔迁指出,展望未来,场景仍然是整个消费金融的一个主题,而且可能会越来越深化。消费金融这个生态环境会更加複杂,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深化的问题,当我们消费金融能够渗透到每一个消费场景当中去,这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