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新讲》是一部面向普通人的中国文学史,它重视体悟,以细腻的语言还原文学的感染力,像讲故事一样将中国文学的“一生”娓娓道来,帮你重新发现文学之美。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文学史新讲
- 作者:王国璎
- ISBN:9787508672298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信息
作者:王国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出版年:2018-4
页数:1483
定价:188.00
装帧:精装
丛书:我们中国系列
ISBN:9787508672298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出版年:2018-4
页数:1483
定价:188.00
装帧:精装
丛书:我们中国系列
ISBN:9787508672298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文学史、写给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家书。
学者、国学世家的传承者王国璎延续数代学人的追求,以半生知识积累、海内外百余年的积澱,用细腻亲和的笔调,重新讲述中国文学悠长跌宕的“一生”。从先秦的神话传说,一路走过灿烂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人丰沛的情感与思想跨越3000年岁月,在当代与我们重逢,并激发着血脉深处的共鸣。
这部文学史重视体悟文学之美,而且採用了不同以往的叙述路线——它不是单纯以朝代划分篇章,而是以文学体裁的流变为叙述线索,兼顾中西比较、发展大势、作者评述、作品精读与时代风潮。整部文学史如同一部宏大乐章,散文、诗、词、曲、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声部”时而独自奏响,时而震撼地合奏,时而彼此影响、应答。一口气读到终点,中国文学明晰的大格局已呈现在眼前,其壮美与丰饶则将久久震荡心魂。
作者简介
王国璎,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叶嘉莹、袁行霈教授分别合开中国文学相关课程,1994年返回母校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从事教学与研究三十余载,主要研究方向是汉魏六朝诗及唐宋诗词,着作有《中国文学史新讲》《中国山水诗研究》等。
目录
【第一卷】
总 绪
第一编 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
第一章 绪说 028
第二章 古代神话 032
第三章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062
第四章 作家文学的开端—“楚辞” 098
第五章 叙事文学的前驱—历史散文 130
第六章 说理文章的肇始—诸子散文 154
第二编 中国文学的起步与飞跃:两汉文学
第一章 绪说 180
第二章 两汉辞赋的发展 182
第三章 史传文学的楷模—司马迁《史记》 211
第四章 两汉诗歌的发展 232
第三编 乱世文人的心声: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第一章 建安风骨—雅好慷慨 279
第二章 文学的自觉 305
第三章 正始之音—诗杂仙心 320
第四编 中国诗歌主要类型的形成:两晋南朝诗歌之发展
第一章 绪说—环境背景 342
第二章 拟古咏史之怀 354
第三章 绮情儿女之思 383
第四章 仙隐玄虚之咏 398
第五章 田园山水之情 431
第六章 咏物宫体之盛—“齐梁诗” 455
总 绪
第一编 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
第一章 绪说 028
第二章 古代神话 032
第三章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062
第四章 作家文学的开端—“楚辞” 098
第五章 叙事文学的前驱—历史散文 130
第六章 说理文章的肇始—诸子散文 154
第二编 中国文学的起步与飞跃:两汉文学
第一章 绪说 180
第二章 两汉辞赋的发展 182
第三章 史传文学的楷模—司马迁《史记》 211
第四章 两汉诗歌的发展 232
第三编 乱世文人的心声: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第一章 建安风骨—雅好慷慨 279
第二章 文学的自觉 305
第三章 正始之音—诗杂仙心 320
第四编 中国诗歌主要类型的形成:两晋南朝诗歌之发展
第一章 绪说—环境背景 342
第二章 拟古咏史之怀 354
第三章 绮情儿女之思 383
第四章 仙隐玄虚之咏 398
第五章 田园山水之情 431
第六章 咏物宫体之盛—“齐梁诗” 455
【第二卷】
第五编 中国诗歌发展之高峰:唐诗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余波
第一章 绪说 493
第二章 唐诗的前奏 — 隋诗概览 507
第三章 初唐诗坛 — 走向盛唐 519
第四章 盛唐之音 544
第五章 中唐风貌 591
第六章 晚唐夕晖 615
第七章 唐诗的余波蕩漾 629
第六编 散体古文发展之高峰:唐宋古文的盛行及其后续
第一章 绪说 720
第二章 唐前骈文的兴盛 727
第三章 文章复古的主张 741
第四章 唐代古文的发展 746
第五章 宋代古文的复兴 784
第六章 古文地位的巩固 — 金元明清散体古文 816
第七编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之高峰:唐人传奇及其后续
第一章 绪说 892
第二章 唐传奇的先声 — 魏晋六朝笔记小说 898
第三章 唐传奇的开拓与创新 910
第四章 唐传奇的后续 945
第八编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余响
第一章 绪说 960
第二章 词为“艳科”的形成与蜕变 — 晚唐五代词 969
第三章 宋词的茁长与演变 — 北宋词 986
第四章 宋词的极盛与渐衰 — 南宋词 1010
第五章 宋词的余响 — 金元明清词 1040
【第三卷】
第九编 元散曲之兴起发展及后续
第一章 绪说 1078
第二章 散曲风格的形成 1085
第三章 元散曲发展大势 1094
第四章 元人散曲的后续—明清散曲 1131
第十编 中国戏曲发展之双峰: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第一章 元杂剧绪说 1144
第二章 元杂剧的先声—中国戏曲的萌生与形成 1150
第三章 元杂剧兴盛的环境背景 1175
第四章 元杂剧的发展历程 1181
第五章 元杂剧的体制特徵 1214
第六章 元杂剧的文学特质 1223
第七章 明清传奇的茁长演变 1238
第八章 明传奇的兴隆与发展 1253
第九章 清传奇的全盛与渐衰 1284
第十一编 白话短篇小说之发展与后继
第一章 绪说 1318
第二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前驱—敦煌变文与话本 1321
第三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宋元话本 1335
第四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晚明“拟话本”涌现 1358
第五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三言》与《二拍》 1361
第六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后继 1381
第十二编 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发展历程
第一章 绪说 1388
第二章 章回小说的前驱—宋元话本 1396
第三章 章回小说的问世与定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 1403
第四章 章回小说的繁荣—嘉靖、万曆年间 1420
第五章 章回小说的鼎盛—明末清初至晚清 1437
第六章 章回小说的夕阳—晚清谴责小说的风行 1459
后 记 1475
参考书目 1477
第五编 中国诗歌发展之高峰:唐诗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余波
第一章 绪说 493
第二章 唐诗的前奏 — 隋诗概览 507
第三章 初唐诗坛 — 走向盛唐 519
第四章 盛唐之音 544
第五章 中唐风貌 591
第六章 晚唐夕晖 615
第七章 唐诗的余波蕩漾 629
第六编 散体古文发展之高峰:唐宋古文的盛行及其后续
第一章 绪说 720
第二章 唐前骈文的兴盛 727
第三章 文章复古的主张 741
第四章 唐代古文的发展 746
第五章 宋代古文的复兴 784
第六章 古文地位的巩固 — 金元明清散体古文 816
第七编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之高峰:唐人传奇及其后续
第一章 绪说 892
第二章 唐传奇的先声 — 魏晋六朝笔记小说 898
第三章 唐传奇的开拓与创新 910
第四章 唐传奇的后续 945
第八编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余响
第一章 绪说 960
第二章 词为“艳科”的形成与蜕变 — 晚唐五代词 969
第三章 宋词的茁长与演变 — 北宋词 986
第四章 宋词的极盛与渐衰 — 南宋词 1010
第五章 宋词的余响 — 金元明清词 1040
【第三卷】
第九编 元散曲之兴起发展及后续
第一章 绪说 1078
第二章 散曲风格的形成 1085
第三章 元散曲发展大势 1094
第四章 元人散曲的后续—明清散曲 1131
第十编 中国戏曲发展之双峰: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第一章 元杂剧绪说 1144
第二章 元杂剧的先声—中国戏曲的萌生与形成 1150
第三章 元杂剧兴盛的环境背景 1175
第四章 元杂剧的发展历程 1181
第五章 元杂剧的体制特徵 1214
第六章 元杂剧的文学特质 1223
第七章 明清传奇的茁长演变 1238
第八章 明传奇的兴隆与发展 1253
第九章 清传奇的全盛与渐衰 1284
第十一编 白话短篇小说之发展与后继
第一章 绪说 1318
第二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前驱—敦煌变文与话本 1321
第三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宋元话本 1335
第四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晚明“拟话本”涌现 1358
第五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三言》与《二拍》 1361
第六章 白话短篇小说的后继 1381
第十二编 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发展历程
第一章 绪说 1388
第二章 章回小说的前驱—宋元话本 1396
第三章 章回小说的问世与定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 1403
第四章 章回小说的繁荣—嘉靖、万曆年间 1420
第五章 章回小说的鼎盛—明末清初至晚清 1437
第六章 章回小说的夕阳—晚清谴责小说的风行 1459
后 记 1475
参考书目 1477
丛书信息
我们中国系列 (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根源之美:中国艺术3000年(全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