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学(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简称文大,别名华冈,是一所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阳明山的着名私立综合性大学,文大是台湾省实体藏书最多的私立大学,也是海拔第三高的综合大学,在暨南国际大学、华梵大学成立前,以海拔高度而言曾有最高学府之称。
文化大学作为台湾地区的老牌私校之一,于2011-2017连续七年荣获台湾地区“大学教学卓越计画”(类似大陆211工程)的经费奖助,现为台湾地区“繁星计画”大学之一,2016年加入“优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东吴大学、淡江大学、铭传大学、辅仁大学等12所创校都超过50年的前段私立大学。董事长为创办人张其昀之子张镜湖。
中国文化大学创建于1962年,原名远东大学,后改为中国文化学院,1980年改为中国文化大学。由于创办人张其昀身为现代儒学复兴运动和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也是学衡派的重要成员和国风社的灵魂人物,因而文大的创办被认为和《学衡》、《国风》存在精神联繫,也是对中国文化学奠基人柳翼谋的纪念,为南雍办学宏旨的一个延续。2014年,文大商学院荣获ACCSB国际认证。根据2016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国文化大学名列三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学校共有五个校区,校本部位于阳明山华冈,毗连国家公园,校园建筑皆以中国宫殿式建筑呈现,外型典雅巍峨。学校总土地面积达113公顷,校总区占21公顷,另有新店华林实验场92公顷、碧园实习农场约30公顷以及双溪苗圃地0.06公顷,供农学院学生实习之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文化大学
- 外文名: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 简称:文化大学,文大,PCCU,华冈
- 校训:质朴坚毅
- 创办时间:1962年
- 类别:私立大学
- 现任校长:李天任
- 知名校友:洪秀柱、三毛、几米、蒋勛、柯震东、许玮甯、任贤齐、蔡明亮
- 所属地区:中国台湾台北
- 主要院系:艺术学院、传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等
- 主要奖项: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画
- 创办人:张其昀
- 董事长:张镜湖
- 所属联盟:优久大学联盟
- 硕士点:43
- 博士点:10
-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历史
梁啓超先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拟在天津办一大学,定名为中国文化学院,并约地理学者即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往任助教。此校后因经费无着,而未办成,但张其昀对此知遇之恩,铭记心头,以能继任遗志而报知遇,因而在学校草创时命名为中国文化学院,而有此意。
张其昀先生

于1962年筹备之初,时任教育部长、原国立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学者的张其昀决定先办研究所,校名曰中国文化研究所,下分十二个学门:三民主义、实业计画(甲)工学、(乙)农业、哲学(含教育)、文学、史学、政治、经济、法律、地学、家政及艺术。次年五月,大学部哲学、中国文学、东方语文(内分俄文、日文、韩文三组)、英文、法文、德文、史学、地学、新闻、美术、音乐、戏剧、体育、家政、建筑及都市设计等十五个学系成立,是一所综合大学。
增设大学部后创办人张其昀原定名远东大学,后因蒋中正先生认为“远东”为欧美之地理观点,以亲笔函建议改以“中国文化”为校名。
1963年,大学部日间部15学系开始招生,随后夜间部4学系成立,更名为“中国文化学院”。
文大前身为中国文化学院与中华学术院,1980年改制大学。
创办人
张其昀(1900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着名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1923年南京高等师範学校毕业。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史地系主任,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组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员兼主席团主席、总统府资政等职。创办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着有《本国地理》、《政治地理学》、《中华五千年史》等。
中国文化大学校门一景

名称由来
中国文化大学又名华冈。中国文化大学在阳明山后的校地原为一片橘园,当时未有名称。迨至校舍落成,创办人张其昀取“美哉中华,凤鸣高冈”之意,撷“华冈”以为地名。在校园中的大贤馆顶楼(集吴稚晖字)、晓园碑刻与大义馆西面入口(于右任书)均可见此字样。学生社团也多冠以华冈二字,以表示属于中国文化大学的社团,而在中国文化大学就学或服务的都可称为华冈人。或有作“华岗”者,为误用。
办学条件
中国文化大学自九十一学年度起有十二个学院,除现代医学因设备昂贵外,几已完整无缺。日间部五十七个学系组,推广台湾当局“教育部”十个系十一所、学系之多为台湾地区第一。所系众多,课程可以互相呼应,例如该校广告系学生可加修美术设计与印刷传播学系之课程,其它学校之广告系则无此便利。研究所博士班十个所组,硕士班三十九个所组,今后院所系之增加,仍必须考虑时代之脉动与社会之需求,做适度的调整。
院系设定
中国文化大学现有12个学院,65个学系与10个博士班,为全台学系最多,台湾第四大之大学校院
- 文学院现有3学系及3研究所,并有中国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系,均设有博士学位。为文大创校学院之一。
文学院系所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Departments | 中国文学系文学组暨硕士班、博士班 | 中国文学系文艺组 |
---|---|---|
史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 | 哲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 |
- 外国语文学院现有6学系及3个硕士班。并设有台湾私立大学首创之韩国语文研究所。
外国语文学院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s | 日本语文学系暨硕士班 | 韩国语文学系暨硕士班 |
---|---|---|
俄国语文学系 | 英国语文学系暨硕士班 | 语文教学中心 |
法国语文学系 | 德国语文学系 |
理学院 College of Science Departments | 套用数学系 | 光电物理学系 |
---|---|---|
化学系 | 套用化学硕士班 | 地质学系 |
地理学系 | 地学研究所硕士班大气科学组 | 生命科学系 |
地学研究所硕士班地质组 | 地学研究所硕士班地理组 |
法学院 College of Law Departments | 法律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 | 法律学系法学组 |
---|---|---|
法律学系财经法律组 | 法律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
社会科学院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s | 政治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 | 经济学系暨硕士班 |
---|---|---|
劳工关係学系暨硕士班 | 社会福利学系暨硕士班 | 行政管理学系 |
社会科学院澳门境外硕士专班 | 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
- 农学院现有园艺、森林学、生活套用科学等学科。为北台湾私立大学第一所农学院校。
农学院系所 College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s | 园艺暨生物技术学系 | 动物科学系 |
---|---|---|
动物科学系 | 森林暨自然保育学系 | 保健营养学系 |
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士班 | 生活套用科学系暨硕士班 | 土地资源学系 |
- 商学院现有12个学系、10个硕士班和1个博士班,为华文商管学院认证ACCSB之大学。
商学院 College of Business Departments | 国际贸易学系暨硕士班(含进修部) | 国际企业管理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含进修部) |
---|---|---|
会计学系暨硕士班 | 观光事业学系暨硕士班 | 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学程 |
资讯管理学系暨硕士班(含进修部) | 财务金融学系暨硕士班(含进修部) | 航空管理硕士学位学程 |
财务金融学系金融行销组 | 财务金融学系财务金融组 | 商学院行销硕士学位学程 |
商学院全球商务学位学程暨硕士班 |
- 新闻暨传播学院创立于1989年,大学部现有新闻学系、资讯传播学系、广告学系、大众传播学系。是国内私立大学首创之学院。
新闻暨传播学院 College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s | 新闻学系暨硕士班 | 广告学系 |
---|---|---|
资讯传播学系暨硕士班 | 大众传播学系 |
- 艺术学院,1980年升格独立学院,现为台湾综合大学中最具规模之纯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College of Arts Departments | 美术学系暨硕士班 | 音乐学系暨硕士班 |
---|---|---|
中国音乐学系暨硕士班 | 戏剧学系暨硕士班 | 科技艺术硕士学位学程 |
中国戏剧学系 | 舞蹈学系暨硕士班 |
工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 资讯工程学系暨硕士班 |
---|---|---|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奈米材料硕士班 | 机械工程学係数位机电硕士班 | 电机工程学系 |
机械工程学系 | 纺织工程学系 |
- 环境设计学院结合原隶属于工学院之建筑学系、法学院之市政学系、农学院之景观学系,三系合併组成全台湾第一所环境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 市政暨环境规划学系暨硕士班 | 建筑及都市设计学系暨硕士班、博士班 |
---|---|---|
景观学系暨硕士班 |
- 教育学院创立于2000年,为私立大学首创之学院。并以体育领域最为杰出,每年皆为私校体育竞赛金牌数第一名。2013年远见杂誌发表全台大学声望调查,在学术同侪互评方面,中国文化大学在观光/休闲/运动领域荣获私校第1,全国排名第6之殊荣。
教育学院 Colleg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s | 教育学系 | |
---|---|---|
运动教练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 体育学系 | |
技击运动暨国术学系 | 心理辅导学系暨硕士班 | |
运动与健康促进学系 | 师资培育中心 |
教学建设
传统中国文化之精华在文学、史学与哲学,近代西方文明之优点在科学与民主政治。中国文化之复兴与发扬必须“承东西之道统,集中外之精华”。因此该校大学部基础教育之体制力求完备,为一综合性之大学,以人文、社会与科技并重为鹄的。
孔子为我国至圣先师,首创六艺教育。礼乐乃以音乐陶冶德性,射御即体育之技能,书数为智育之学科。艺术与体育遂成为最早成立之重点院系。该校艺术科系之完整在各大学中居率先倡导地位。国剧、国乐、舞蹈系之设立,至今仍独树一帜。该校罗致艺术大师之多与对艺术界之贡献,早已脍炙人口。该校创设台湾地区唯一之综合性大学博物馆,尤以书画等艺术品之典藏最丰富,经常举办之特展与讲习班,对艺术教育有相辅相成的功效。
该校体育与武术教育,奄有中西之长,理论与技术并重。利用生理学与物理学之原理探析选手之潜能,提升运动之成绩。多年来造就之教练与中华台北选手,人数之多,项目之广,在国内各大学中首屈一指。一般体育课程则注重培养优良的德性和雍容的君子之风,亦即所谓“运动道德与团队精神”。
中国文化为东方文化之主流,亦为历史学家所称现存世界五大文明之一。近三百年来,各大文明互动影响,日益加速。语言为文化交流之基础,该校创办之初,即设立英、德、法、俄、日、韩语文学系,成为我国内大学中最完备之外国语文学院。台湾外交部之俄语、韩语人才多出自该校。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语人才供不应求。该校于1991年成立岛内首创之俄国语文学研究所,扩大训练内容,培育出更多俄语人才。
新闻与大众传播有塑造文化与蕃衍文化之功能。视公论为民族之元气,近代新闻教育承袭西洋之体系由来已久,未能配合文化之需求。该校提出新闻与传播教育中国化之理念与计画,若能假以时日,逐步推展,必能使新闻教育耳目一新。
建筑与环境设计为中国固有文化之宝藏。《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为都市计画之滥觞,周公建洛邑,城墙之建筑普及,而成为我国人文景观之特色。阿房宫檐牙高啄创宫殿建筑之典範,上林苑与秦始皇陵为伟大之造园工程,东汉白马寺为我国佛教寺庙建筑之创始。至隋唐我国建筑已成为东方建筑之主流,传播至日、韩、越南各国。该校创校之初即设建筑及都市设计学系,是台湾建筑老六校之一。201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在建筑系举办演讲。其后相继成立台湾首创之市政学系及造园景观学系,但分属不同学院。自1993年八十二学年度起,三系整合成环境设计学院,相得益彰,发挥更高之教育效益。
文化之发展必须具有开创性与实用性,传统之科系不足以涵盖其渊综广博。该校有鑒于此,远瞩先机,创立了许多特殊的或比较冷门的学系。除上述国剧、国乐、国术、舞蹈外,尚有市政(改名为市政暨环境规划)、劳工(改名为劳动暨人力资源)、广告、印刷(改名为信息传播)、观光、气象(改名为大气科学)、文艺创作、土地资源、青少年儿童福利(改名为社会福利)等系以及三民主义(今改名为中山学术)、生物科技、大陆问题研究所。其中许多系所成为台湾岛内人才之主要来源。例如传统之“冷门”气象学门,台湾有关机构百分之七十以上之专业人才来自该校。而市政、劳工、印刷、观光及研究中国人才之供应,该校所占之比例亦高。
交流合作
该校注重国际文化交流,在国际会议的召开、姊妹校的缔结及名誉博士学位的颁赠三方面都有显着的成绩。1968年该校召开第一届国际华学会议论文凡一百七十五篇,参加学者二百十二人来自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盛况空前,为国内大型国际会议之滥觞。历年来国际会议连续不断,召开者有宋史、敦煌学、多国籍企业、道德价值与道德发展、心理障碍初级预防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国际研讨会、第二届国际华学、国际东西哲学比较、台湾在国际社会之地位研讨会、第五十三届国际心理学人世界年会、台日韩三地私立大学校长会议等会议,皆具有学术价值之论文集问世。该校除大陆外之姊妹校,现有六十六所(韩国有二十一所大学,日本有十三所,美国十三所、英国三所、俄罗斯三所、乌克兰二所、法国四所、德国二所、蒙古国、泰国、赖比瑞亚及比利时、荷兰各一所)。其中尤以莫斯科大学学术地位崇高,在世界各大学中名列前十名之内,该校深感荣幸。交流之项目包括师生与出版物之交换,国际会议与展览会之主办,研究之合作及球队之访问等。
学习交流的地方

该校颁赠名誉博士学位予三十国之友人共三百位(其中二百六十七位授予名誉哲士,实即名誉博士),包括政治家、学者、艺术家、宗教家、实业家、新闻界领袖等,其中最负盛名者,例如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日本前任首相岸信介、国会议长滩尾弘吉、产经新闻创办人鹿内信隆、韩国李瑄根部长、赵永植总长、美国魏德迈将军及菲律宾总统罗慕斯夫人。
中国姊妹校(两岸交流项目)
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北京师範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师範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劳动关係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师範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海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福建省农林科学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湖南理工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师範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汕头大学、吉林建筑大学,深圳大学、吉林动画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等。
国际姊妹校
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大学、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康州州立大学、奥勒冈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白金汉大学、利兹大学、维尔曼建筑学院、巴黎第十三大学、雷恩第二大学、海德堡大学、席根大学、莫斯科大学、早稻田大学、高丽大学、仁川大学、汉阳大学、庆熙大学、西江大学、曼谷大学等。
优久大学联盟
2016年优九联盟(U9 League)成立,透过各校专长领域、教学资源的互补,让校内学生跨校修习学分、借阅图书等,并且可进一步申请联盟内交换、双学位或辅系。优九联盟是由东吴大学发起,成员包括台北医学大学、世新大学、淡江大学、铭传大学、辅仁大学、大同大学、实践大学共9所创校都超过50年的私立大学,名称也同时隐含“悠久”含意。
2017年宣布,再加入中原大学、逢甲大学与静宜大学等3校,并改名为“优久大学联盟”。
社会声誉
依据2014年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世界大学网路排名,文化大学位列全台私立大学第5,全台第20,世界第723。
《2015年港澳台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国文化大学荣获2015年三星级大学美誉,评鉴为中国知名大学。
根据2016年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国文化大学被评为三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2013年,未来事件交易所最好传播学门评鉴全台第三。
2013年,台湾《远见》杂誌发表全台大学声望调查,在学术互评方面,中国文化大学在观光、体育运动领域荣获私校第一,全台排名第六之殊荣。
2014年,Cheers杂誌发表《2000大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中国文化大学全台综合排名21名,私校连续两年第八位。
2014年,《远见》杂誌发表《企业最爱研究所调查》,中国文化大学在法律和政治领域等,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台北大学等六所大学共列“金牌学校”之殊荣。
学术研究
该校创校之初,即成立出版部,至今已出版之书籍多达一千一百余种,其中甚多该校师长研究之成果。《中文大辞典》为销路最广之出版物,全球各大图书馆都列为必备之参考书籍。其它如地图集,新刊本《清史》、《明史》、《元史》、《金史》、《宋史》、《中华百科全书》、《中华五千年史》都是极具学术价值的鉅着,出版部鼓励师长编纂大学教科书,已有多种普获使用。该校与多所大陆出版社签订契约,共同出版具有学术价值之书籍。该校发行两种英文本季刊,即《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与《中美关係》(Sino-American Relations)由该校教授主编,内容丰富,备受国内外学者之讚誉。
中国文化大学一角

学术资源
图书资源
中国文化大学图书馆的中外文实体藏书量达140万册,在全台湾公私立大学图书馆中排名第五,为私立大学第一名。
学习中心
资源教室
晓峯24K
大夏馆数位学习中心
文化传统
校训
质朴坚毅,这四个字原是蒋介石遗训,所以亦可作为公共校训。质是质直,朴是朴素、坚是坚强,毅是弘毅。更简单地说,质朴是实事求是之意,坚毅是精益求精之意。
校歌
作词:张其昀
作曲:黄友棣
歌词原文:
华冈讲学,承中原之道统,
中国文化大学校徽

阳明风光,接革命之心传。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必有真知,方能力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所不得,反求诸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力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其中有云:“阳明风光,接革命之心传”。关心政局为知识分子之职志。清儒张尔岐曰:“学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乱之源,生民忧乐之本。”实为该校师生共有之抱负。海峡两岸关係息息相关。该校于1973年成立国内唯一的大陆问题研究所(现名中国研究所),研究之重点自政治制度与国际关係扩展至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经济等问题,研究更为深入。1989年,该校邀请赵松乔教授来校访问,为第一位来华访问之中国学人,从此学人访问络绎不绝,而该校举办两岸学术会议每年都有数次。海峡两岸关係之改善有赖于文化之交流与坚凝,而非政治意识之对立,此亦为该校追求重要目标。

象徵颜色
华冈学园的代表色是灰、黄两色,象徵中国文化“辉煌”之意,并且蕴含张其昀“承东西之道统、集中外之精华”的办学理念。
学校领导
组织架构
该校之组织架构,依据台湾《大学法》及《私立学校法》之相关规定,除董事会外,下设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推广教育部、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图书馆、信息中心、军训室及体育室等行政单位;并设有文学院、外国语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新闻暨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等十二个学院之学术单位。此外尚设有推广教育部,以推动推广教育。
学校因教学、研究、推广之需要,设下列学术辅助单位及中心:华冈出版部、华冈博物馆、实习农场、华林园农工渔牧实验场、华冈乐舞实验剧团、蒙藏学术研究中心、教学研究发展中心、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华冈实习广播电台。
董事长:张镜湖博士。
学校环境
中国文化大学除毗邻阳明山国家公园外,校舍古色古香的传统式瓦顶建筑风格亦为其特色之一,张其昀曾提及卢毓骏教授在校园建设规画时欲将华冈学园打造为中国建筑的博物馆,让每一种风格的中国建筑都能在此处展现,因此今日可见许多“器”字形建筑坐落在校园各处。往日多有匾额悬于其上,但随馆楼改建与空间调整,已不多见。学校总土地面积达113公顷,校总区占21公顷,另有新店华林实验场92公顷、碧园实习农场约30公顷以及双溪苗圃地0.06公顷,供农学院学生实习之用。仍持续洽购或洽租邻近不动产,增加学校空间之发展与利用。

校本部
大成馆:创校时首先兴建的馆楼,有匾额“万里楼”一面,由卢毓骏教授研究周代明堂之设计,为校内馆楼中艺术价值最高者,现为新闻暨传播学院及社会科学院所在,附有兴中堂、齐园讲堂、实习法庭。
中国文化大学体育馆

大仁馆:主要为八角攒尖顶建筑,由卢毓骏教授设计,现为艺术学院、外国语文学院所在。内设学生艺廊,供美术系学生展出作品,五楼及六楼为音乐系的琴房以及供学生演出的三叶听。别称“稚晖楼”。
大义馆:由卢毓骏教授设计,格局方正,顶楼为天坛式造型,现为理学院、工学院及华冈印刷厂所在,一楼为全年开放之24小时K书中心(学生多暱称为24K),以及中国信託银行的存提款机,另馆内设有测候仪器供大气系学生制播华冈气象报导之用。顶楼西面又名“观海楼”。大义馆与大典馆间有空桥相连,名为春秋坊。
大典馆:由卢毓骏教授设计,亦为明堂式建筑为基础,但四个突出的角改为圆形的堡垒式建筑,旧时用以突显图书馆所在地“知识堡垒”之意涵。现为文学院、环境设计学院、语文中心、出版部所在。文化大学邮局亦设于此处。
大贤馆:现为法学院所在,1F至2F为一般教室,3F则为法学院办公室、教授研究室。
大恩馆:别名华侨塔,又名“开国纪念馆”,原为塔形建筑,改建后仅称为大恩馆。地下楼层有社团办公室、1F为阶梯教室、2F及10至12F为行政单位所在、3F至7F为一般教室。而8、9F则改为商学院办公室。
大忠馆:别称“华冈艺术馆”,由名建筑师王以唐设计,为重檐攒尖顶,附有华风堂剧场、数位学习中心,地下设有华冈美食广场与大雅馆连线。立面左侧晓园为创办人衣冠冢,也是观赏夜景处。
休闲一处

大孝馆:旧时别称“华冈国术馆”,改建后成为教育学院与体育馆所在。邻近道路由于视野辽阔,可俯瞰台北市区,是观赏夜景的着名景点之一,又名“情人坡”。大孝馆被选为2017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排球比赛场地。
大功馆:为农学院所在,由该校建筑暨都市设计系前任系主任徐秀夫教授设计。
大德馆:两层楼建筑,全部皆为理工学院实验室。
晓峰纪念馆:为一纪念创办人张其昀(字晓峰)的建筑,主要由三栋大楼组成:华冈博物馆、图书馆、资讯中心。内部尚有校史室、数位地球中心、欧豪年美术中心、池田大作研究中心。
菲华楼:菲华楼原为教职员宿舍,取名“菲华”缘为纪念菲律宾华侨庄万里先生于创校伊始首捐巨资。改建后为国际交流中心、展示中心与会议室。
宿舍
大雅馆:除与大慈馆同为女生宿舍外,五楼以下为华冈美食广场与社团办公室。
大庄馆:又称“庄万里纪念馆”,与大伦馆同为男生宿舍,此宿舍为套房设计,附有浴室及冷气。
大伦馆:由卢毓骏教授设计,与大庄馆同为男生宿舍。
大慈馆:与大雅馆同为女生宿舍。
其他校区
大夏馆:延平分部现为推广教育部本部,教室使用率较校本部高出许多。位于建国高架道路下,附近大学院校台湾大学、台湾师範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邻近大安森林公园及台北市立图书馆。位于台北市大安区建国南路二段231号。该馆于2001年落成,荣获纽约建筑师协会的“2001年度建筑设计奖”。
大夏馆

大新馆:原台湾新生报旧大楼,位于台北市博爱特区,又称博爱校区。紧临东吴大学城中校区;比邻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台北地方法院、台北地检署及法务部等多个司法、法务机关。平日主要为法律系三、四年级及法律研究所之课程使用。台北捷运小南门站及西门站即可步行到达。位于台北市延平南路127号。
华林实验林场:位于新北市新店区翡翠水库附近,原为农林公司文山茶场,为市郊的生态系经营示範区,林场部分在2002年规划为“文化大学华林植物园”,参与农委会所推动的“森林生态系经营”整合型研究计画。
知名校友
中国文化大学杰出校友众多,如着名作家三毛,漫画家几米,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等,着名国学大师南怀瑾,着名史学家钱穆,文学家胡兰成,作家蒋勛,导演易智言,金马奖主席张昌彦,舞蹈艺术家林怀民曾在此任教。如今国民党立委邱毅,京剧艺术家李宝春,日本编曲艺术家樱井弘二,古筝艺术家樊慰慈,台湾民歌运动领军人物杨祖珺,台新艺术大奖获得者符宏征,北京奥运会跆拳道铜牌获得者宋玉麒,金钟奖最佳编剧陈世杰等名师依旧活跃在中国文化大学的教学一线岗位上。
学术教育界
- 郑明修(中央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
- 赖鼎铭(世新大学前校长)
- 林钦荣(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
- 曲兆祥(国立台湾师範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 黄葳葳(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
- 朱芳慧(国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副教授)
- 陈祥(国立中山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
- 李天任(中国文化大学资讯传播学系教授,校长)
- 黎惟东(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江天健(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区域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 刘贵杰(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区域人文社会学系教授)
- 陈思仁(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区域人文社会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 李铨(铭传大学校长)
- 曾光荣(玄奘大学副校长兼终身教育处教育长)
- 苏文仁(国立台湾体育学院校长)
- 陈坤柠(台北市立体育学院校长)
- 吴威志(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 尚世昌(致理技术学院校长)
- 邹经宇(香港中文大学太空及地球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建筑系教授)
- 曲俊铭(中国文化大学前套用数学系教授、教务长)
- 蒋义斌(国立台北大学教授、前历史学系主任)
- 方誌强(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历史学系主任)
- 李纪祥(佛光大学教授、文学院长)
- 彭培根(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法治界
- 郑小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兼审判长)
- 李海龙(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检察署”特侦组检察官 )
- 高振群(台湾当局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 )
- 陈永德(第七十届台北市议会议员)
- 吴三灵(台湾地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副局长)
- 刘福来(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法官)
- 曾瑞庆(板桥行政执行处处长)
- 刘介民(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法官)
- 姚思远(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董氏基金会执行长)
政治界
- 洪秀柱(原台湾地区“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主席)
- 章仁香(新竹县副县长)
- 黄玉振(台湾地区客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钱薇娟(台湾地区体育委员会副主委)
- 许添财(原台南市市长)
- 许明财(原新竹市市长)
- 刘政鸿(原苗栗县县长)
- 曹启鸿(原屏东县县长,农委会主委)
- 黄志雄(台湾立法委员)
- 陈亭妃(台湾立法委员)
- 翁重钧(台湾立法委员)
- 钟绍和(台湾立法委员)
- 程仁宏(台湾监察委员)
- 李复甸(台湾监察委员)
- 林锡山(前台湾地区”立法院“秘书长)
- 辛江霖(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局长)
- 焦仁和(前海基会副董事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
- 卢修一(台湾前立法委员)
- 冯定国(台湾前立法委员)
- 沈智慧(台湾前立法委员)
- 赵良燕(台湾前立法委员)
- 王世坚(台湾前立法委员)
- 陈景峻(台湾前立法委员)
- 雷渝齐(台湾前立法委员)
- 周 荃(台湾前立法委员)
- 彭百显(前南投县县长)
- 何吉森(NCC内容处长,任教文化大学新闻学系)
- 丁育群(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局长)
- 潘世伟(行政院劳工委员会政务副主任委员)
新闻传播界
- 李涛(台湾TVBS《2100全民开讲》主持人)
- 蔡秋安(台湾国家地理频道亚洲区资深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
- 林国泰(温哥华世界日报社长)
- 宋晶宜(旧金山世界日报社长)
- 郭俊良(洛杉矶世界日报社长)
- 郭至桢(台湾公视副总经理兼公共服务部暨行销部经理)
- 丘岳(前台视副总经理)
- 范立达(台湾TVBS董事会法务室资深经理)
- 谢向荣(台湾TVBS主播)
- 陈雅琳(台湾三立新闻台总编辑)
- 敖国珠(台湾三立新闻台主播)
- 王伟忠(新闻系毕业,着名电视节目製作人)
- 任立渝(台湾TVBS气象主播)
- 林嘉恺(台湾民视气象主播)
- 余佳璋(台湾公视国际新闻中心主任兼製作人)
- 黄心仪(台湾年代主播)
- 高文音(台湾年代主播)
- 李文仪(台湾年代主播,已于2007年7月离职出国进修)
- 刘海若(凤凰卫视主播)
- 刘孟竹(台湾电视台新闻主播)
- 陈刚信(民视总经理)
- 胡婉玲(民视新闻部经理)
- 张瑞玲(民视主播)
- 支艺桦(民视主播)
- 常圣传(民视主播)
- 李娜亚(东森主播)
- 王佳婉(台湾东森主播)
- 邱瑜青(台湾东森主播)
- 谷怀萱(东森主播)
- 刘宝杰(东森新闻节目主持人)
- 何戎(年代主播)
- 洪淑芬(中天主播)
- 张心宇(中天主播)
- 戴立纲(中天中视气象主播)
- 胡志成(台湾中视主播)
- 许文宜(前中广新闻总编辑,曾任教文化大学新闻系,现任教淡江大学大传系与政治大学广电系)
- 洪蕙竹(公视主播)
- 许恆慈(公视主播)
- 张雅婷(台湾气象主播)
- 郑富元(台湾华视主播)
- 林玉珍(华视主播)
- 林清彬(华视主播)
- 苏玮婷(华视主播)
- 连佩贝(华视主播)
- 崔慈芬(戏剧系毕业,前华视主播)
- 严瑜玫(年代新闻部副理,任教文化大学新闻系)
- 柯闵超(公视节目企划、主持人)
- 王玮瑜(台湾交通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文艺界
- 几米(作家,漫画家)
- 三毛(陈懋平,作家)
- 林丽珍(台湾现代舞团无垢舞蹈剧场创办人)
- 萧宗煌(国立台湾博物馆馆长、财团法人台湾博物馆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 刘若瑀(优人神鼓艺术总监)
- 郑文堂(绿光全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
- 程仁宏(监察委员)
- 蔡明亮(导演)
- 吴乙峰(导演)
- 王小棣(导演)
- 范可钦(广告人)
- 蒋勛(作家)
- 杨渡(作家)
- 骆以军(作家)
- 向阳(诗人)
- 张穆庭(华人文学歌手)
- 林显源(戏曲编导演)
- 林育贤-戏剧系影剧组(翻滚吧!男孩纪录片导演)
- 贺世芳-音乐系(配音演员)
- 徐瑞鸿 (陶艺家、东海堂陶艺工作室创始人、艺术总监)
演艺界
- 郭小庄(京剧演员)
- 官晶华(京剧演员、艺人)
- 高凌风(歌手)
- 崔苔菁(艺人)
- 金瑞瑶(艺人)
- 柴智屏(製作人)
- 王传一(艺人)
- 王伟忠(製作人)
- 王雪娥(比莉)(艺人)
- 张晨光(艺人)
- 陈博正(阿西)(演员)
- 张俐敏(歌手)
- 裘海正(歌手)
- 黄莺莺(艺人)
- 郑建国(造型师)
- 李明川(造型师)
- 甄妮(歌手)
- 熊天平(歌手)
- 黄维德(艺人)
- 萧蔷(艺人)
- 任贤齐(艺人)
- 洪筠惠(艺人)
- 万芳(艺人)
- 辛晓琪(歌手)
- 黄少祺(艺人)
- 和家馨(艺人)
- 许倩芸(艺人)
- 许玮宁(艺人)
- 柯雅馨(艺人)
- 房思瑜(艺人)
- 洪诚阳(艺人)
- 施易男(艺人)
- 甄珍(艺人,五专肄业)
- 赵自强(艺人)
- 秦伟(艺人)
- 黄少祺(演员)
- 陈建州(艺人,台啤篮球队副领队,曾为职业篮球运动员)
- 陈楚河(演员)
- 樊光耀(演员)
- 蝴蝶姐姐(东森yoyo蝴蝶姐姐)
- 潘裕文(超级星光大道参赛者)
- 卢学睿(超级星光大道参赛者)已转校
- 魏如昀(超级星光大道第二届参赛者)
- 谢佳勛(艺人)
- 龙隆(艺人)
- 炎亚纶(飞轮海成员)已转校
- 黄暐婷(黑Girl成员Apple)
- 杨雅筑(艺人)
- 曾昱嘉(超级偶像第四届参赛者)
- 林隆璇(音乐王子)
- 王劲中(黑涩棒棒堂EDD)
- 谢侑良(黑涩棒棒堂爆Q)
- 苏慧伦(艺人)
- 苏霈(艺人)
- 柯震东(艺人)
- 徐熙媛(大S,艺人)
- 徐熙娣(小S,艺人)
- 林志颖(艺人)
- 吴仲强(艺人)
- 谢依霖(艺人)
- 任佑明(艺人)
- 利晴天(艺人)
- 任祐成(艺人)
- 张作骥(导演)
- 李鸿其(艺人)
体育界
- 宋玉麒(跆拳道国手)
- 杨淑君(跆拳道国手)
- 胡金龙(美国职棒洛杉矶道奇选手)
- 杨清珑(纬来体育台名球评)
- 洪一中(中华职棒Lamigo桃猿总教练)
- 吴复连(中华职棒La New熊前教练)
- 蔡昱详(中华职棒La New熊前教练)
- 徐生明(中华职棒兴农牛前总教练)
- 刘家齐(中华职棒米迪亚暴龙前总教练)
- 吴思贤(中华职棒兄弟象教练)
- 林易增(中华职棒兄弟象二军总教练)
- 李居明(中华职棒兄弟象前教练)
- 罗国璋(中华职棒统一狮7-ELEVEn守备教练)
- 吕明赐(中华职棒La New熊前打击教练)
- 赵士强(前中华职棒诚泰蛇总经理)
- 林朝煌(中华职棒中信鲸选手)
- 杜章伟(中华职棒中信鲸选手)
- 黄杉楹(中华职棒兴农牛选手)
- 凃壮勛(中华职棒统一7-ELEVEn狮选手)
- 凃鸿钦(中华职棒三商虎选手)
- 陈江和(中华职棒兄弟象选手)
- 许峰宾(中华职棒统一7-ELEVEn狮选手)
- 刘育辰(中华职棒统一7-ELEVEn狮选手)
- 江仲豪(中华职棒兄弟象前总教练)
- 邱俊文(中华职棒中信鲸选手)
- 黄广琪(中华职棒兄弟象选手)
- 曾扬岳(中华职棒兴农牛守备教练)
- 许国隆(中华职棒兴农牛选手)
- 郑幸生(中华职棒味全龙教练)
- 阳介仁(中华职棒兴农牛投手教练)
- 陈彦成(中华职棒时报鹰选手)
- 张耀腾(中华职棒时报鹰选手)
- 沈俊忠(中华职棒时报鹰选手)
- 尤伸评(中华职棒时报鹰选手)
- 李仲弘(中华职棒味全龙选手)
- 林琨玮(中华职棒米迪亚暴龙投手教练)
- 张见发(中华职棒味全龙选手)
- 黄清文(中华职棒味全龙选手)
- 林琨瀚(美孚巨人队教练)
- 陈宪章(中华青少棒队投手教练)
- 张永昌(中华职棒兄弟象选手)
- 洪玲瑶(国泰女篮总教练)
- 刘中兴(网球球评)
- 陈建州(篮球国手 台啤篮球队副领队)
- 林志杰(SBL台啤队选手)
- 吕政儒(SBL裕隆队选手)
- 陈晖(SBL纬来队选手)
- 许凯杰(SBL纬来队选手)
- 罗兴梁(SBL幼敏队选手)
- 吕家豪(SBL幼敏队选手)
- 周俊三(SBL台啤队教练)
- 简明富(SBL台银队选手)
- 蒋彭龙(檯球国手)
- 张荣麟(檯球国手)
- 吴珈庆(檯球国手 2005年九号球世界冠军)
- 杨钧芪(1996年中华台北奥运射箭代表队选手)
企业界
- 周俊吉(法律系毕 信义房屋董事长)
- 陈清彬(劳工所毕 台糖董事长)
- 徐光宇(新闻系毕 台湾星巴客总经理)
- 尹衍梁(史学系毕 润泰集团总裁)
- 魏朝宗(市政系毕 美国加州宗宗珠宝集团董事长)
- 黄国灿(中文系毕 中嘉网路行销长)
- 郭倩如(法文系毕 睿芙奥艺术集团执行长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