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弹弓,总会想起孩童时所玩的“打小鸟”用的弹弓。然而,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弹弓却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宏大、深邃的文化内涵。
由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门惠丰教授将保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弹弓术无偿传授给学生,这意味着断代半个世纪,并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弹弓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让世人重新共享弹弓所带来的价值。
弹弓为表示与“Y”型弹弓的区别,引入了“弹弓术运动”的概念。弹弓术运动专指用弓发射弹丸的运动形式,是武术技艺的器械之一,属于传统射文化的组成部分。“弹弓术运动”是个新词,但内涵古老,其形成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弹弓”一词咋听起来,会使人马上联想到小孩子打鸟的玩具弹弓,与传统射文化讲求气质风度的诉求很不协调,总有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这不是大家有意的认识,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传统弹弓的发展没有发展好的缘故。为避免这个误会,突出传统弹弓的地位,弘扬传统射文化,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使传统弹弓得到全面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引入了“弹弓术”的核心概念,以区别于“弹弓”一词。增加了一个“术”字,是否準确,是否避免了产生歧义,这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对于一个辞彙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时间,弹弓术概念自2005年使用以来,所有接触过这个项目的人比较接受并给与了较高的评价。弹弓术的文化特性彰显,其表现形式与内涵非常中国化民族化,但又不乏现代体育运动的特色与元素,成为自称一体的全新的弹弓运动样式,“弹弓术”概念给人的感觉没有做作,比较饱满。
作为正式推广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我们称之为“弹弓术运动”,它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项目。“弹弓术运动”有几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它借鉴了中国古代礼射的思想,更加重视礼仪的规範与标準化,礼仪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基于现代教育需要的礼仪形式;二是技术动作标準化规範化,更具现代体育特色,更加适于推广;三是运动内涵更加丰富,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四是器材与设备突出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作为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技艺,命名为“传统弹弓术”(2009,海淀文化委)。弹弓技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得到有关专家的积极肯定。其传统特点鲜明,与传统弓文化紧密相连,互为发展。
作为武术项目形式的称谓是“武术弹弓”(2009,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首先在全国武术功力项目比赛平台上正式使用并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