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

(2019-07-02 15:59:35) 百科综合

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

《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内容简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太平天国政权的开创者。1851年洪秀全带着他的队伍席捲半箇中国,使得清廷统治摇摇欲坠。14年后,天国运动失败。160年以来,对这场运动中的人物、事件等诸多历史问题众说纷纭,贬斥者有之,推崇者有之,往往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以生动的文笔一一细说当年历史风云,展示历史人物的原貌,回归历史的细节,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
  • 书名: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页数:229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联合出版
  • 作者:张伟 马道宗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0221529

内容简介

《中国名人大传:洪秀全传》编辑推荐:洪秀全(1814—1864)是太平天国以宗教名义发动民变的领袖,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洪秀全建立太平天斟,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死后不久灭亡。

图书目录

第一章横空出世
一、乱世出英雄
1.生逢衰世
2.洪氏家族
二、一个文人的转变
1.科举失意
2.改旗易帜
第二章创业之初
一、洪秀全传教
1.家乡受阻
2.传教两广
二、“拜上帝教”的发展
1.建立根据地
2.潜心着书
三、力量的壮大
1.二次入广
2.规範教义
3.结识群英
第三章金田起义
一、斗争的转化
1.挑战神权
2.冯云山被捕
3.矛盾的激化
二、準备起义
1.完善核心铸造武器
2.拉拢罗大纲
三、揭竿而起
1.会聚金田
2.震动清廷
3.建规立制
4.首战告捷
5.转战各地
6.永安期间
第四章定都天京
一、捨弃永安
1.困守永安
2.永安突围
二、北进湖南
1.攻打桂林
2.挥师北上
3.挺进湘南
4.进军长沙
三、夺取武昌
四、进军南京
1.钱东平献策
2.轻取南京
3.定都天京
第五章地上天国
一、天国的政权建设
1.各建宫邸
2.天国官制
3.军队建设
二、天国的经济
1.《天朝田亩制度》
2.土地政策
3.经济政策
4.创办商业
5.对外贸易
三、天国的教育
1.思想教育
2.人才的吸收
四、天国的外交
1.天国的影响
2.反侵略的领袖
3.天国与“洋兄弟”
第六章征战南北
一、失败的北伐
1.北伐雄师
2.怀庆受挫
3.转入困境
4.援军覆没
5.北伐惨败
二、首次西征
1.胜利进军
2.遭遇湘军
3.进入低谷
4.大败曾国藩
三、保卫天京
1.一破江北大营
2.初战江南大营
第七章由盛及衰
一、天京事变
1.皇权主义的危害
2.天京大屠杀
二、走向衰落
1.变乱后的朝政
2.变乱后的战事
第八章重现曙光
一、洪仁玕执政
1.乾王与《资政新篇》
2.乾王的改革措施
二、扭转战局
1.二破江南大营
2.曾国藩二次出山
3.东征苏常
第九章江河日下
一、后期朝政的败坏
二、再次西征
1.英王受骗
2.祁门洞开
3.错失良机西征败
三、安庆沦陷
1.安庆之围
2.安庆之争
3.英王之死
第十章天国覆亡
一、石达开败亡
二、浙江悲歌
1.横扫清军
2.宁波陷落
3.左宗棠镇压太平军
三、混战江苏
1.再攻上海
2.苏常失陷
四、天王殒灭
1.雨花台会战
2.兵败如山倒
3.血染天京城

序言

洪秀全(1814—1864年),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原名仁坤,创立拜上帝教后自行改名秀全,自此以秀全之名闻名于世。  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1814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花县官禄布村。少时就学于本村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约从道光八年(1828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道光二十三年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次年,偕友冯云山等往广州和附近各县及广西桂县开展传教活动,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此后两年间,撰写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作品,谴责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后来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初步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在广西组织和约束拜上帝会会众。随着拜上帝教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为领导核心的组织集团,明确了推翻清朝统治者,另建新朝的目标。
1850年夏,广西天地会民众的自发斗争达到高潮,清朝在广西的统治濒于危机。洪秀全乘机通知散居各地的信徒到桂平金田村会合,半年间,会集万人,编组成军。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同年,设官封王,建立各项制度。1852—1853年,领导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入湖南进湖北,沿长江攻占南京,在那里建都并改号天京,统治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建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档案勾画出他理想中的社会蓝图:“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实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每人都授与土地,不论男女,按人口均分;以《周礼》编组户口,每二十五家为一“两”,作为管理生产和分配的最基层的组织;每“两”设一国库,收成时,除留足“两”人户口粮外均归国库,鳏寡孤独均由天国国库供养。这是农民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以后,继续发展,通过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的两岸地区。在内部,洪秀全以上帝为天下人共同之父的“天下一家”理论和衣食与共、安老怜幼恤孤的伦理準则,起到了鼓舞人心和团结广大军民共同对敌的作用,使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的事业有了胜利的希望。但是,发生于鹹丰六年(1856年)下半年的领导集团内讧,使太平天国的事业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此次内讧,极大地损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1858年,洪秀全重建了领导核心,提拔后起的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为将领,自己兼任军师。1859年,任命新到天京的族弟洪仁歼为“精忠军师乾王”。洪仁歼颇具政治资才,他于1859年提出的《资政新篇》,主张兴办交通、银行和矿业等,构思了一幅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蓝图,但由于条件不具备未能实施。在对外政策上,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坚持反抗外来侵略的立场,同外国侵略军和僱佣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1863年太平天国统治区相继失陷,天京遭清军包围,天京军民粮尽援绝。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洪秀全不从,坚持独守天京。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灭亡。
和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同的是,太平天国有自己独特的改造社会的理想,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失败,标誌着中国农民革命的终结。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势力发展到大半箇中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和侵略的决心。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